劉永華
[摘 要] 影視作品集多門類藝術于一體,同時與科學技術相結合。好的作品具有審美性、教育性、社會性、形象性等特點。本研究以學前心理學這一門學科為載體,試圖進一步挖掘影視作品的教學價值,為相關學科應用影視作品進行教育教學提供可供參考的范例。
[關鍵詞] 影視作品;學前心理學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9) 02-0108-02
一 概念界定
(一)影視作品
影視作品集多種藝術于一體,同時與科學技術相結合。好的作品具有審美性、教育性、社會性、形象性等特點。
(二)學前心理學
不同的學者針對“學前心理學”的性質進行研究,為其進行重新定位。在本研究中,“學前心理學”是研究從出生到入學前兒童心理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也是學前專業(yè)師范生的基礎專業(yè)課。
二 影視作品應用于學前心理學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直觀形象性促進學生對抽象文本的理解
影視作品具有直觀形象性,這為學生理解抽象的內容創(chuàng)造了條件。學前心理學這門課屬于該專業(yè)的基礎理論課,一些概念相對比較抽象,例如感知覺的概念、記憶的基本過程等知識點,單純依靠教師用口頭描述的方式進行講述講解,不便于學生理解。因此,在教授學生一些比較難懂、晦澀、抽象的知識點時,加入一些影視片段,便于學生分析與理解。例如,在講到第三章內容《學前兒童的記憶的發(fā)展》時,學生對本文性的文字:“記憶是人腦對過去經驗的反映,包括識記、保持和回憶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崩斫馄饋肀容^困難,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記憶的三個過程,研究者在備課過程中搜集了一期當下播放比較火熱的節(jié)目《最強大腦》,并節(jié)選了其中幾個片段進行整理合集,在課堂上適時地呈現給學生,讓學生通過一個選手的準備—識記—整理—作答等幾個環(huán)節(jié)直觀地了解一個人記憶的整個過程。片段當中,運用科技手段把記憶的識記、保持以及回憶等過程夸大夸張,讓人印象深刻。研究者在課后與學生交談中得知,學生發(fā)出驚嘆:“哦,人的記憶過程原來是這樣的??!”試想,如果在課堂中不呈現直觀形象的影視片段,學生單憑依靠死記硬背也能記住相關的知識點,但這種學習方式下形成的知識離學生太遠,生澀難懂。不如影視資料帶給學生的感受更鮮明,更直接。
(二)課堂內外相結合更新閱讀方式
專業(yè)的特殊性要求學前的學生不僅要學習通識知識,還要學習專業(yè)理論知識,更要學習相關的技能技巧(舞蹈、鋼琴、繪畫、美工、環(huán)創(chuàng)、講故事)。相比比較難懂、晦澀的心理學知識,學生更喜歡把大量的時間花在技能訓練上。據研究者統(tǒng)計,本校的學前專業(yè)的學生一周只有2個課時的學前心理學課,而技能課時則為12節(jié),甚至會更多(琴點、舞點)。這是專業(yè)發(fā)展的需要,同時也迎合了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在信息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學生不會把大把的時間放在閱讀密密麻麻的文字上,而更鐘愛與看手機,玩電腦。基于上述考慮,研究者進一步尋找影視作品的優(yōu)勢和特點。研究者發(fā)現一部電影一般是120分鐘,一集電視劇一般45分鐘,電視節(jié)目更是有規(guī)定的節(jié)目時長和播放時間。從某種意義來說,觀看一定的影視作品相當于快捷的閱讀,學前心理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幫助學生揭示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及特點,并對學前兒童的成長與發(fā)展起到指導與教育的作用。基于這樣的考慮,研究者認為在組織教育教學過程中,會為學生推薦一些優(yōu)秀的影視作品,例如電影《叫我第一名》《海洋天堂》《雨人》《異度空間》等,以及一些電視節(jié)目《爸爸去哪兒》《爸爸回來了》《育兒課堂》《回歸快樂童年》等。這些影視作品都在無形中滲透一些學前心理學的現象和知識,同時一些事例就發(fā)生在日常生活中,便于學生重新審視自己及周圍的生活,得知學前心理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相伴相生。也無形中擴展了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三)畫面動態(tài)性吸引學生注意并增強學習興趣
一般情況下,平鋪直敘、干巴巴的講述講解讓人感到枯燥乏味,因為有研究表明,大學生一節(jié)課有意注意的時間為注意保持時間約20—25分鐘,長期單調的講述會容易引起學生產生疲勞。而學前心理學本身的特點就是將學前兒童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和特點介紹給學生,尤其是一些理論流派(成熟勢力說、行為主義學派、精神分析學派、認知發(fā)展學說等)需要教師對相關進行詳細講解,學生只有對相關概念、理論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認識之后,才能運用所學知識指導實踐。這就與學生的學習心理產生沖突,研究者在教學中發(fā)現后半節(jié)課講的內容學生總是掌握不了,上著課上著課學生開始分心了。為了減少這種情況的發(fā)生,研究者試圖嘗試在課前、課中適當插入與教學相關的影視片段,來吸引學生的注意,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生熱情。例如,研究者在講到第四章內容《學前兒童想象的發(fā)展》時,當學生出現分心的現象時,就給學生呈現《地球上的星星》和《異度空間》上的截取片段,一方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另一方面也把關于想象與客觀現實的關系以及想象的種類等相關知識復習鞏固了一遍。
(四)開放性和豐富性增強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并拓展了教師的知識面
在高師學前心理學教學中,需要加強任課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使其課堂教學更具吸引力。影視作品在高師學前心理學中的應用,能夠拓展任課教師的知識面。人無完人,學前心理學老師也是如此,當研究者第一年接觸該課程時,采用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更多是采用講述講解的方法,對于一些比較難懂的知識點,不知道用什么方式簡單明了地呈現給學生,幫助學生理解。為了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吃透、領悟,研究者開始查閱資料,搜集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影視作品進行一一匹配,并嘗試在教學中適時、合理地呈現相關影視資料。在這個過程中,研究者的搜集資料的能力、組織教學的能力得到相應的提高,同時也拓展了自己的知識面,讓自己對原有的學前心理學知識更全面、立體、全方位地把握。
(五)教育性與人文性催生學生的人文情懷
學前心理學這門課的總體目標要求涉及認知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態(tài)度目標三個維度。其中情感目標為:“學前心理學應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教師觀?!迸c其在課堂上用三寸不爛之舌宣講“作為未來的幼兒教師,要關愛幼兒,理解幼兒,樹立正確的教師觀和教育觀?!辈蝗缃o學生呈現優(yōu)秀的影視作品。因為優(yōu)秀的影視作品更具有直觀性、逼真性、可感性,它可以通過塑造形象、音樂的渲染、氛圍的營造等手段,并運用影視的特殊技巧來表現情感,因此富有很強的感染力。當學生有了對影視作品的價值觀和導向能做出基本正確的判斷時,他們在課余時間收看的影視作品也會自然地成為他們自我教育的素材。比如,給學生呈現電影《一個也不能少》《草房子》《看上去很美》《素媛》等優(yōu)秀的影視作品,觀看之后讓每一個學生都寫觀后感,在收上來的作品中能夠清晰地感受到學生的觀念在改變,有的學生在她觀看電影《看上去很美》之后寫道:“教師是一個光榮的職業(yè),如果不愛孩子,請不要傷害孩子。教師的工作不是虛假的看上去很美,而是真實的美?!眱?yōu)秀的影視作品可以凈化人的心靈,引導他們逐步加深對所學專業(yè)的理解與認識,從而形成積極的教育態(tài)度,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和教師觀。
三 影視作品在學前心理學教學中應用的注意事項
(一)找準影視作品播放的最佳時機
影視作品在高師學前心理學應用的過程中要找準最佳時機。引起學生無意注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刺激物的特性以及學生本身的狀態(tài)。長時間進行單調乏味的活動、對課堂缺乏興趣、睡眠不足或者身體狀況等因素都會引起學生注意分散。而有意注意的發(fā)展則需要組織有效合理的活動,給學生明確學習的任務和目的。因此,教師在組織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有效利用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的轉換。例如,研究者在開展《親子關系》一章的教學中,在講了親子關系的定義,作用及特點時,發(fā)現學生聽課不在狀態(tài)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就播放了美國心理學家安斯沃斯的“陌生情境”實驗,通過6分多鐘的實驗展示了依戀的不同類型,既結合了教學內容與進度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了,課后檢查掌握的情況,學生對所學知識了如指掌。
(二)找準影視作品播放的最佳作用點
最佳作用點要考慮以下幾點:利用影視作品要能夠使教學重點難點更形象化、清晰化地呈現。例如研究者在講到“想象與客觀現實的關系”這一個知識點時,學生感覺理解起來比較困難,為了幫助學生突破難點,研究者選取了電影《異度空間》中的片段,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兩者之間的關系,把抽象的概念直觀化、形象化,更便于學生理解。學習學前心理學的目標之一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實現這一目標,是利用影視作品的優(yōu)勢所在。
(三)正視影視作品在教學中的地位
教學過程是教與學相互作用的過程。教師在課堂中扮演者引導者、協助者、組織者的角色,而學生是活動的主體。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如果課上過分注重影視作品的投放,往往會造成喧賓奪主的現象,課堂看似活潑實際呆板僵化。影視作品應用于學前心理學,不能把它放在第一的位置上,只能處于輔助教學的位置,它的價值只能為教學服務,作為一種教學手段。教師要對影視作品的內容、情節(jié)和場景等難以理解的地方,進行一定的講解,對于比較長的影視作品要根據需要進行適當的快進、暫?;蛘呒羟信c合并。
參考文獻:
[1]甘世先.影視作品應用于初中歷史教學的現狀及改進研究[D].南昌大學,2014.
[2]陳遠東,試論大學生校園電影的作用[J].咸寧學院學報, 2005(5).
[3]鄧陽雪,影視作品對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D].牡丹江師范學院,2014.
[4]陳茜.影視作品對中學語文教學的影響及對策[D].湖南師范大學,2010.
[5]胡雪芬.高職學前教育專業(yè)“學前心理學”課程教學體系的構建[J].南方職業(yè)教育學刊,2015(7).
[6]張華.任務驅動,項目導向”引領下的高職學前教育專業(yè)——《學前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課改前沿,2013(8).
(責任編輯:姜海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