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尹傳紅:從科技記者到科普達人

      2019-03-19 12:17:36馬銘陽
      科技創(chuàng)新與品牌 2019年3期
      關鍵詞:科普科學科技

      文/本刊記者 馬銘陽

      尹傳紅,1968年生,現(xiàn)任《科普時報》總編輯、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常務副秘書長,著有科普圖書15部;主編有《科普之道——創(chuàng)作與創(chuàng)意新視野》《直面霧霾》及傳世少兒科普名著叢書等。在多家報刊開設個人專欄。已發(fā)表作品逾200萬字。曾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北京市科學技術普及工作先進個人”。2018年1月,被中國科協(xié)和人民日報社授予“2017年十大科學傳播人物”。

      親近科學,還需從娃娃抓起

      記者:你的科普之路走得不循常規(guī),多有曲折,能談談這個歷程嗎?

      尹傳紅:我的科普之路,起初繞著走了一小段。1990年大學畢業(yè)后,我被分配到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因為從小受到科普和科幻作品的熏陶影響,很喜歡科技,所以幾經周折調到了《科技日報》。白天,我做的是科技新聞報道及其相關編輯工作,晚上,則在業(yè)余的天地里從事科普創(chuàng)作。從科學教育、科普、科幻創(chuàng)作理論及其歷史研究,目前已發(fā)表了200多萬字的作品。 2016年4月,我出任《科技文摘報》總編輯。2017年9月,報紙更名為《科普時報》,這是一份綜合性科普周報。

      記者:科普教育應該從娃娃抓起嗎?請談談這方面的認識和體會?

      尹傳紅:我生于1968年。在我小學階段的時候,“文革”到了尾聲,1978年成為科學春天到來的一個標志。伴隨而來的是大量的科普雜志、報紙,還有科普圖書的出版。我是在廣西柳州一個小城市里長大的,父母很重視孩子的學習,給我訂了很多科普報刊,這樣我就在那個時候看了大量的科普和科幻作品,對科普、科幻和寫作都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就我所知,許多著名的科學家小時候就是因為接觸了優(yōu)秀的科普讀物,甚至科幻讀物,對科學產生了興趣,然后慢慢地走進科學的殿堂??破詹皇呛唵蔚貍鬟f、講授和普及知識。如果我們能夠把科學思想、科學方法,還有理性思維這樣的東西,也進行普及和傳播的話,效果就會好得多,意義也更為深遠??破蘸涂茖W教育應該有這樣的高度和擔當。

      如今,我們國家已經把科學普及和科技創(chuàng)新都提升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并且致力于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強調要不斷地創(chuàng)新,要站在世界科技發(fā)展的前列。所以,如果說科技創(chuàng)新和科學普及是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一體兩翼,那么,這推動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兩翼應該比翼齊飛才更好。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我認為做好科學普及和科學教育,就是為未來的科技創(chuàng)新奠基,提供的是一種基礎性的支撐。

      跨界融合 培養(yǎng)理性的科學思維

      記者:當今,許多科技創(chuàng)新往往都是一種多學科的跨界融合,對于這種“聚合”,你是如何看的?

      尹傳紅:現(xiàn)在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呈現(xiàn)出一個特點,就是越來越專業(yè)化,專業(yè)分工越來越細。但是在科學技術的某些方面,又出現(xiàn)了融合,恰恰是跨界的融合,容易有新的思想火花迸發(fā),出現(xiàn)新的現(xiàn)象。最近幾年里頒發(fā)的諾貝爾獎的科學獎項,已有多個呈現(xiàn)出了跨界的特征,很難界定它到底是生物、化學或是物理領域的事情。

      尹傳紅參加江西衛(wèi)視《頂級對決》科普講解團(右一)

      “激光照排之父”王選的科研經歷最能說明問題。24歲的時候,病中的王選做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個決定,即從硬件跨入到軟件中去,做兩者相結合的研究??鐚W科、跨領域的兩種背景交叉、融合在一起,使王選一下子就豁然開朗,找到了創(chuàng)造的源泉,蹦出了創(chuàng)造的火花,“很多新思想就提出來了”。這是他后來能夠承擔激光照排系統(tǒng)研制的決定性因素,由此也驗證了控制論創(chuàng)始人維納說過的一句話:在已經建立起來的學科領域之間的空白區(qū)上,最容易取得豐碩的成果。

      記者:有人說,中國古代只有技術,沒有科學,你對中西思維路徑與科學的關系是怎樣看的?

      尹傳紅:西方科學源自于古希臘,那個時代的先哲愛智慧、好探究,還善于抽象,這正是中國古代文化里所欠缺的,所以我們說中國古代科學是有的,但往往只是停留在工匠水平上,缺少西方的那種抽象思維。也不見得中國人不聰明。但是,思維路徑確實不一樣。

      就科普和科學教育來說,讀科學故事也是讓孩子親近科學、培養(yǎng)理性思維的一個很好的路徑,必要時,老師、家長要多加引導發(fā)掘、延展故事的內涵。比如“曹沖稱象”,不能止于講述小孩子如何如何機靈聰明,也要注意闡釋其意義所在:曹沖的“設計”實際上體現(xiàn)了一種間接解決問題的思路,或者說轉換、分解疑難問題的思路。

      類似的一則趣聞同樣體現(xiàn)了這樣一種科學方法:愛迪生讓助手去測量不規(guī)則的燈泡容積,助手用尺子等工具忙乎半天都解決不了問題。愛迪生見狀,笑了,說其實有一個很簡單的辦法:將水灌滿燈泡,再倒進有刻度的量筒里,燈泡的容積就測出來了。

      浙江省科協(xié)《科學會客廳——回望科幻巨匠阿西莫夫》現(xiàn)場

      2009年7月22日,尹傳紅(前右二)應邀參加北京電視臺科普專題節(jié)目,暢談智能機器人(照片左一為主持人英達)

      從課外讀物上常能看到科學家的傳奇故事,比如牛頓與蘋果的故事、瓦特與水壺的故事,但需要提示的是:“神奇”“有趣”“難得一遇”通常是人們從中獲得的“第一印象”,而其“副產品”則很有可能會誘發(fā)人們對科學世界的向往,同時也難免會導致人們對科學發(fā)現(xiàn)與科學活動產生某些誤讀。因為這些傳奇故事凸顯的是靈感、偶然和機遇,它們往往“簡化”了科學發(fā)現(xiàn)與科學活動的曲折歷程,忽略乃至掩蓋了做出這些發(fā)現(xiàn)的真實歷史條件,以及其他探究者所付出的艱辛努力。

      記者:你在多家報刊開設科學專欄,發(fā)表了大量的科學隨筆,請談談你這方面的寫作情況。

      尹傳紅:10多年前我在《科技日報》工作的時候,曾經寫過兩年的“科學隨想”專欄,每周一篇,后來我又給《北京晚報》寫過一年多的“身邊的科學”專欄,也是每周一篇。這兩項工作可以說是興趣的驅使,也可以說是我職業(yè)和事業(yè)的“升華”。契機是2005年夏天我所供職的《科技日報》“經濟特刊”醞釀改版,我的領導突然提出并“逼”著我開設個人專欄,專談科學話題。老實講,當時真把我給嚇著了,所以我建議自己以主持人的身份來做,不定期地寫,也約別人寫。但領導否決了我的意見,堅持由我單干,希望我借此能夠探索出一條新聞與科普相結合的新路。

      變化的世界隨時挑戰(zhàn)人們的理性和情感,適應變革的時代需要智慧,需要科學的視野和思辯——這是能夠幫助我們走出偏見和誤區(qū)的積極選擇。作為一名熱愛生活、關心科學的新聞工作者,我在考慮“科學隨想”專欄的寫作時,想得更多的不是自己要怎樣怎樣,而是盡量站在讀者的角度去觀望,希望能夠跟他們一道,共同去思考、探討我們這個時代和我們身邊發(fā)生的一些事情。

      所以,我要求自己的寫作能夠以科學的眼光和理性的思維,以及寬容和多元的理念,來審視和考量紛紜的現(xiàn)實,前瞻后顧,理智地觀察、分析和評判事物。我做了這樣一個總結:“它不奢求面面俱到,但希望有一個獨特的視角。它可能給不出答案,但希望有助于思路的拓寬。它未必是絕對正確,但希望能留下思考的空間。”總之,期待自己努力做一個敏銳的觀察者,理性的思考者,審慎的判斷者,沉穩(wěn)的剖析者。我也希望自己筆下的文字,能夠盡可能地多一些人文的色彩、思想的內涵:既有時新的、前沿的知識點和看點,又有富于思辯與啟迪意義的見解和觀點。

      《星星還是那顆星星》是我的一本科學隨筆集的名字,也是書中收錄的一篇專欄文章的標題。此文連同專欄前一篇文章《不確定的邊界》,聊的是與冥王星“降級”有關的話題,我在文末寫道:“星星還是那顆星星,但世界已不是那般光景。瞧,曾經作為太陽系邊界之標志的冥王星,如今卻站在了通向另一個新世界的門口?!辈恢t虛地說,這句話應該可以看作是全文的點睛之筆吧。我想,它也體現(xiàn)了我在科學隨筆創(chuàng)作中所勉力追求的那種“思想性”。如今,在《科普時報》上我也堅持每周寫一篇“科學隨想”,就當是對自己思想和筆頭的一種磨礪吧。

      記者:你已經出版了十幾本書,你認為記者身份和作家身份可以兼顧么?

      尹傳紅:這兩個身份當然是可以重合的,關鍵看自己有怎樣的追求。記者就職業(yè)特點而言有轉成作家的優(yōu)勢和便利,科技記者與科普作家,交集就更多了。我在學生時代很喜歡看報紙副刊上的文章,尤其是科普文章和科學評論。例如當年《中國青年報》上有“長知識”副刊,《北京日報》上有“學科學”副刊,《科技日報》上有科學副刊和文化副刊。這些副刊有著較為豐厚的科學文化內涵,我讀得興味盎然,還保存了不少當年的剪報。

      我覺得職業(yè)與事業(yè)是有差別的。我的一位老領導曾經引述一位美學家的話說:“事業(yè)藝術化,人生情趣化”,我特別贊賞。一個人,如果能把自己心儀的事業(yè)當作(業(yè)余)愛好來做,這樣的人生豈不是很有意思的嗎?我想,我把自己的科技記者身份延伸為科普作家身份,實現(xiàn)的就是這樣的一個“轉化”吧。我在不斷地寫東西,并且期望自己寫的一些東西,隔了一些年頭以后拿出來看,還是有價值的,至少有一點兒思想價值,可以不斷地修訂、重印。

      參加中國科協(xié)藏區(qū)青少年科普閱讀活動時給西藏學生簽名

      我曾經連續(xù)兩次獲得過中國科協(xié)“好新聞 好作品”一等獎,它們都是我在深度調研、精細思考基礎上撰寫的長篇系列報道,都跟科普相關。當時我是有意讓自己所從事的新聞工作跟科普工作對接,也就是把自己的“職業(yè)”與“事業(yè)”對接,集中研究業(yè)界中的一些問題,比如當時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創(chuàng)作瓶頸在哪里?可以說是帶著問題去采寫,發(fā)表以后社會反響不錯,也引起了主管部門的關注。我更意識到自己所呈現(xiàn)出來的作品,得有一點思考價值,不敢說思想價值,至少要有點兒思考價值吧。

      猜你喜歡
      科普科學科技
      科普達人養(yǎng)成記
      學生天地(2020年23期)2020-06-01 02:13:30
      科學大爆炸
      小小藝術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科技助我來看云
      科技在線
      科學
      科普連連看
      科普連連看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科學拔牙
      黄大仙区| 观塘区| 二连浩特市| 利津县| 汉寿县| 得荣县| 新蔡县| 健康| 敖汉旗| 建德市| 阜宁县| 通许县| 武乡县| 历史| 临西县| 西华县| 青川县| 揭东县| 临城县| 江山市| 齐齐哈尔市| 松江区| 云和县| 牙克石市| 四平市| 巴青县| 会理县| 武胜县| 左权县| 汽车| 潼南县| 沙田区| 河曲县| 澎湖县| 岑巩县| 梨树县| 酉阳| 饶河县| 舞阳县| 罗源县| 迭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