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詩晨
上榜理由:★★★★
初中時,我活在南半球的六月里。我喜歡在體育課上和好朋友躺在草坪上,這樣,閉著眼睛就可以感受到陽光在眼皮上微燙的跳動。那時的我,是聞不到媽媽在北半球的冬天煮的豆?jié){的。
從小到大,我只和媽媽道過一次歉。
那時的小不點還在北半球,一不小心對媽媽發(fā)了脾氣后,感覺心情很沉重,終于像彈簧一樣跳起來,帶著哭腔跟她道歉。當時媽媽說了什么,我不太記得了,但她撫摸我頭發(fā)時的溫柔一直都在,在以后的歲月里一遍遍以不同的方式熨燙我不安的心。
初中時的自己跑到了南半球的熱帶草原上,當一頭獅子,我興致勃勃地捕獲獵物,也把難聽的吼聲刻在了媽媽眼角的皺紋里。
現(xiàn)在,我上高二了。我時而在南半球以南,活在脫離現(xiàn)實的精神世界里,時而在南半球的溫帶地區(qū),假裝當一個乖巧的高中生。我在南半球終于被一個大人吼醒了。那是一個陌生人的責備。我終于遲到地明白:我應該理解他們的愛,即使他們的愛并不理解我。于是,我的日記本上浮現(xiàn)了這樣一行字——我再也不要吼爸爸媽媽了。
在這樣的吼聲過后,我對媽媽的一舉一動都遲鈍地敏感起來。有一次,我在看手機,媽媽問:“要吃蘋果還是橘子?”
“???”
“要吃蘋果還是橘子?”
等我回過神來,她大概已經(jīng)重復了五遍,可是媽媽并沒有不耐煩。我怔怔地答了句“橘子吧”,心卻在橘子滲出的香甜氣味中絞成一團——這樣平緩的語氣,是要聽了孩子多少次怒吼才練就的寬容啊?而冬天實在漫長,大雪蓋住了我的感官,以至于我難以感受到無微不至的關(guān)愛。
人生的路上落了雪,潔白得像羽毛披在身上,絨絨的,暖里透涼,但羽毛有根,根是父母渴望在兒女身上留下的印記。它可以拉成為生命的長度,在幸福與痛苦的消長間劃出命運的弧度,我沿著這條不完整的經(jīng)線圈從北半球跑到南半球,磕磕絆絆中成長。我從聽著媽媽念睡前故事的孩子,長成一個少女,寫下只屬于她的文字。在寫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這或許并不是只給媽媽一個人的道歉,而是一封給親人姍姍來遲的告白信。
在青春期的頓悟中,我感覺自己像是一個初生的嬰兒,睡了很久,終于乘著竹籃,順著海水流回了北半球。
于是我開始重新愛爸爸媽媽,像我還是一個小小孩兒那樣愛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