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麗
【摘要】古典詩文不僅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還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難題。如何讓學生更準確地理解古詩詞,有興趣入情入境地學習古詩詞,已成為當前許多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經(jīng)過多年的一線教學實踐,筆者發(fā)現(xiàn),通過將漢字溯源與古詩詞教學相結合,讓學生在準確理解字義的基礎上來理解詩意,進而更深刻地理解詩詞內(nèi)容,不失為一個有效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漢字溯源;古詩詞;巧妙融合
我國的漢字有五千年的發(fā)展史,歷代用漢字寫成的文史典籍,浩如煙海,極大地豐富了世界文化的寶庫。體現(xiàn)在詩詞上,它以豐富的情感、深邃的意境以及生動形象、含蓄凝練、富有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的語言,成為人類滋養(yǎng)精神的補品。古詩詞在語文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提出:“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辈⒃诟鲗W段目標中提出專門的教學要求。在統(tǒng)編教材中,傳統(tǒng)文化篇目明顯增加,小學階段共選古詩文129篇,比原版本增加56篇,除拼音識字單元外,古詩文占所有選篇的36%?;诖?,深化古詩詞教學研究,使之對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發(fā)揮更重要作用,已成為迫切需要。
古典詩文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因此,如何讓學生更準確地理解古詩詞,有興趣入情入境地學習古詩詞,已成為當前許多教師亟待解決的一大難題?;诖?,筆者在教學實踐中試將漢字溯源與古詩詞教學相結合,并就其可行性提出幾點粗略的認識。
一、利用漢字溯源導入新課,能提升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古詩詞的題材內(nèi)容豐富,按景物內(nèi)容可分為:詩中春、夏、秋、冬;詩中山、水、日、月;詩中風、花、雨、樹。按思想內(nèi)容劃分有愛國篇、心情篇、送別篇、邊塞篇等等。在學習此類詩篇時利用漢字溯源導入新課,能夠提高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比如杜甫的《春望》、岳飛的《滿江紅》、陸游的《示兒》都體現(xiàn)出了作者的愛國主義情懷,在學習這些詩篇時,不妨用漢字溯源先讓學生了解一下“國”字?!皣笔且粋€形聲字,它的繁體字寫作“國”,其篆體字形由“囗(guó)”和表字音的“或”組成,本義是疆域、地域,這個意思后來寫作“域”。而現(xiàn)在的“國”字,外面的“囗”像一個圍墻,里面的“玉”代表寶玉、珍寶,象征珍貴的東西,把珍貴的東西包圍起來加以保護就是“國”?!皣敝竾?;還指本國的,特指我國的。讓學生真正理解了“國”的意義后再學習這些愛國主義詩篇,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二、抓住體現(xiàn)整首詩題眼的重點字進行溯源,能增強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
小學一年級下冊中的詩歌《江南》,是一首漢代的樂府詩,描寫了采蓮時的美景,反映了采蓮人的歡快心情。“田田”是形容蓮葉圓潤鮮碧。荷葉茂密,蓮花必然繁盛,蓮子必然豐收,采蓮人自然心里高興。可是詩句中并沒有對采蓮人的描寫,而是寫了“魚戲蓮葉間”,描寫魚在蓮葉中間游來游去,宛如在游戲一般。此時漢字溯源一下“戲”字,可以讓學生理解“戲”在這里指的是“嬉戲、做游戲”,再聯(lián)系學生平時做游戲時的心情,采蓮人的開心不言而喻。魚在水中的歡樂神態(tài),非常形象。這里既在寫魚,也有以魚比人意,采蓮人劃著小船在蓮葉間穿行,互相追逐嬉戲,宛如魚兒在水中游動,其劃船動作之嫻熟、船行之輕快、采蓮人身姿之輕盈、心情之歡快,自然浮現(xiàn)在我們眼前。下面四句又用“東、西、南、北”這四個方位字,反復詠唱,一點兒也不使人感到重復,描繪出魚兒久久不去、圍繞蓮葉四面游動的動人畫面。而對魚兒歡樂嬉戲的反復歌詠,真正表達出了采蓮人的愉快心情。
三、利用漢字溯源學習古詩詞中的生字,能讓學生加深對古詩詞的理解
印度前總理尼赫魯曾經(jīng)說過:“世界上有一個偉大的國家,她的每個字,都是一首優(yōu)美的詩,一幅美麗的畫。這個國家就是中國?!睗h字是依據(jù)字義來構造字形、追求形義統(tǒng)一的文字。一個字義用怎樣的字形來表示,反映著古人的構想和設計,而這種構想和設計離不開當時的歷史文化背景。
夜深人靜的時候是最想家的時候,特別是在月夜。唐代詩人李白的《靜夜思》可謂是千古絕唱。詩中的“床”往往被理解為供人睡臥的床榻,然而《辭?!防锩鞔_注釋,床是“井上圍欄”。古人把“有水井處”稱為故鄉(xiāng)。理解了“床”在這里的真正意義,詩的前兩句就容易理解了。前兩句直接寫室外,可以想見,此時詩人正佇立于室外中庭,皎潔的月光穿過清澈的天宇灑到了詩人的小院,在井架前均勻地鋪開。如此靜謐的夜晚,詩人卻毫無睡意。再加上對“霜”的理解,如霜的月光暗示出詩人此時心境的凄涼。后兩句“舉頭望明月”非但沒能驅除詩人心頭的失意孤寂,反而還增加了新的愁緒?!暗皖^思故鄉(xiāng)”讓人頓生無限遐想。
教師在教授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時,為了能讓學生記住“接天蓮葉無窮碧”一句中的“碧”字,經(jīng)常這樣解析:“王大娘,白大娘,一塊兒坐在石頭上?!彪m然新奇有趣、押韻易記,但與碧“義”的關系甚遠。學生記字“形”而不明字“義”,會影響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氨獭笔莻€會意兼形聲字,從石從珀(琥珀),意思是像琥珀般的玉石,珀兼表聲,本義是青玉,引申泛指青綠色?!盁o窮碧”描繪的便是碧綠的蓮葉面積很廣,似與天相接,呈現(xiàn)出無窮碧綠的荷塘景色。假如學生理解了“碧”的形義關系,不但容易記住“碧”的“形”,而且能因掌握了“碧”的“義”而加深對這首詩的理解。
四、在課下拓展中鼓勵學生利用漢字溯源開啟古詩詞探索之旅
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實際,我們認為古詩詞可以看作是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能夠豐富我們的精神家園。因此,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理解不應僅僅局限在課堂上,還應在課下拓展中積極主動地學習探索。
在所學的眾多古詩詞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好多的詩詞與酒相關?;蚴墙杈浦d,吟詩作對;或是對酒當歌,書寫快意人生。詩與酒好比一雙筷子,作詩無酒,淡然無味;飲酒無詩,總是粗野。在學習了《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歌后,不妨漢字溯源一下“酒”字,利用漢源視頻讓學生理解“酒”的字義和文化。“酒”,遷就,是用來遷就人性善惡的飲料。王維送別元二的情感凝結在“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句詩里,這是一杯怎樣的酒,是依依不舍的酒,是關心的酒、牽掛的酒、祝福的酒。這盛滿詩人深摯情誼的酒喝了一杯又一杯,酒逢知己千杯少,離別方知故人情,這哪是酒啊,分明是濃濃的情。歲月的風沙早已湮沒了陽關古道,然而關于詩酒的傳奇故事變成了輝煌記憶,傳唱千古,王維對元二那份深摯濃厚的情誼也超越時空,在后人心中永恒激蕩。
還有被后人稱為“詩仙”的李白,一生以酒為樂、以詩相伴?!袄畎锥肪圃姲倨L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他高興時喝酒,痛苦時喝酒,有錢時喝酒,沒錢時到朋友那里喝酒。酒是他心靈的慰藉,他借美酒澆出的絢麗詩篇讓我們感受到詩與酒的結合,不僅是中國美酒的靈魂,也是中國詩歌的靈魂。
同一個題材,不同作者有不同的表達風格,同一個作者,又有不同風格的詩篇。這些都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索興趣。
漢字溯源與古詩詞教學相結合,有助于讓學生準確地理解字義以及便捷地理解詩意,進而更深刻地理解詩詞內(nèi)容。
參考文獻:
[1] 辭海編輯委員會編.辭海(縮印本)[M].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
[2][漢]許慎.說文解字[M].中國華僑出版社,2018.
(作者單位:漯河市郾城區(qū)城關鎮(zhèn)許洼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