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 觀象博物館
江蘇省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地質專家宗德林
安徽省地礦局高級工程師地質專家孔廣林
中國觀賞石協(xié)會原理論部主任地質專家王紀民
《寶藏》雜志總編陸舜冬
2019年1月12日,由觀象博物館發(fā)起主辦的“靈璧石邊界學術研討會暨老石友藏品聯(lián)展”在徐州觀象藝術街舉行。會展為期9天,來自徐州、淮北、南京、蚌埠、宿州等地石友300余人參加了當日上午的研討會。
老石友藏品聯(lián)展,展出精品觀賞石近400方,涵蓋靈璧石多品種,多種罕見品種在此次會展中亮相。精品數(shù)量之多,品種之罕,成為此次會展一大亮點。
有別于其他會展,觀象博物館此次會展更突出學術性專題解讀。會場布置與會展大廳融為一體,并特邀多位地質專家,就靈璧石邊界專題進行專業(yè)理論研討。在賞石同時,為與會石友提供專業(yè)、科學的理論指導。
參加研討會的主講嘉賓有(按發(fā)言順序):江蘇省研究員高級工程師、地質專家宗德林;安徽省地礦局高級工程師、地質專家孔廣林;《寶藏》雜志總編、賞石理論家陸舜冬;中國觀賞石協(xié)會理論部原主任、地質專家王紀民。
觀象博物館理事長李昌銀致歡迎辭,并對觀象博物館進行了簡要介紹。他表示,觀象博物館是一個收藏機構、學術機構,是石友交流交易的平臺,今后將致力于靈璧石學術文化的研究。此次會展,旨在帶動石友間賞石理論的交流,筑牢靈璧石文化建設基礎工作。觀象博物館已制定不定期賞石文化會展工作計劃,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助力靈璧石文化研究的推進與發(fā)展,建立石友間交流溝通的實體平臺。
會后,徐州收藏家協(xié)會會長李志強陪同嘉賓參觀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
研討會中,宗德林首先從靈璧石資源地質地理分布與潛力談起,并對地質工作基礎、徐州觀賞石的分布特征及靈璧石的分布、分類與資源潛力分別進行了詳盡講解??讖V林則從另一角度談靈璧石,對靈璧石分布區(qū)的地質特征、靈璧石的形成條件、巖石特征、資源潛力分析及邊界劃分等石友關注的專業(yè)問題進行了深度介紹。陸舜冬從觀賞石命名談起,提出觀賞石命名對產地文化地標的樹立以及與其他姊妹藝術的碰撞交流有諸多助益,并對不同地區(qū)的觀賞石命名做了延伸闡述。最后,王紀民的發(fā)言從與石友密切相關的觀賞石石種命名上作了引導性科普及實用性較強的詳細闡述。
會議第二階段石友發(fā)言,徐州收藏家協(xié)會會長李志強、洛陽觀賞石協(xié)會會長祁文石、淮北觀賞石協(xié)會會長王敬華、徐州資深石友尹明智、郭希玉等相繼發(fā)言,分別從研討會的主題立意、石展感受及體會等方面發(fā)言,并對主辦方的準備工作給予了高度肯定和稱贊。
除與會石友外,徐州收藏家協(xié)會、詩詞協(xié)會等組織也參與其中,現(xiàn)場就會展觀賞石進行討論交流。觀賞石基礎理論與人文藝術的現(xiàn)場碰撞,使會場非一般的熱鬧。石友表示,靈璧石邊界研討會是聽著理論講解賞美石,通過地質專家的講解,學習了靈璧石相關地質知識,對靈璧石的認識和理解進一步加深。與會石友一致認為,觀象博物館舉辦的靈璧石邊界研討會展是理論與石展相結合的創(chuàng)舉,對靈璧石今后的發(fā)展很有利。這種新穎的石展方式是他們從未經歷過的,希望此類型的會展今后能夠繼續(xù)下去。
活動當日,會展現(xiàn)場人頭攢動,徐州本地市民也被主辦方的宣傳吸引而至。現(xiàn)場討論火熱,會展精品吸引了觀展人們或駐足拍照,或三五一群對參展石討論、咨詢。研討會后石友間的自由交流將會展氛圍推向火爆高潮。
2019年4月,觀象博物館將開展另一專題學術研討會展,主題暫定為“賞石理論構建”,屆時將有國內理論界與石界權威專家與會,會議內容如有改變,以“觀象博物館”公眾號公告為準,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