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東 松原廣播電視臺
隨著互聯(lián)網的不斷擴展和細化,全世界的信息都已經達成了高速共享的狀態(tài),而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之下,新媒體帶動了整個新聞媒體的發(fā)展,讓新聞傳播的媒介和方式形成了一道網狀結構,加快了媒介融合的速度。同時,隨著新聞編輯業(yè)務的蛻變,每一個新聞編輯的工作都進行了轉折,無論是工作分配,還是任務內容,都與曾經劃分了界線。所以,我們就不得不調整傳統(tǒng)的編輯任務,使其符合如今的發(fā)展狀態(tài)。以下對媒介融合時代新聞編輯素養(yǎng)的幾點思考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伴隨著報紙、廣播等傳統(tǒng)媒體的崛起,媒介融合一次又一次成為了媒介發(fā)展研究的重要話題,媒介作為我們社會的產物,它的技術和功能融合,也會帶來它所承載內容的變化。媒介在技術上以及功能層面上對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影響是巨大的。因此,媒介融合這一術語也被應用到在了經濟學上,描繪媒介產業(yè)的整合。具體來說,現階段排名靠前的集團,幾乎都是跨媒體、跨行業(yè),推動著媒體形態(tài)發(fā)生改變。我們也可以說,“媒介整合”這個概念已經超出它最早的內涵,具有廣泛的意義,無論他如何外延和拓展,媒介整合的核心都是以技術為基礎的媒體形態(tài)融合與變遷。
眾所周知,新聞媒體是由圖、文、音頻、視頻等不同形式的新聞素材組成,對這些素材進行整理之后,再由不同的媒體平臺向公眾發(fā)布,從而達成融合的概念。另外,在常規(guī)認知中,編輯在出版中占據了很重要的位置,首先要擁有運營媒體的能力,其次還要具備分析新聞的獨特視角,更重要的是要懂得新技術。
媒體除了需要我們有互聯(lián)網的思維,還需要我們可以運用大量的先進技術手段發(fā)展。因此,新聞編輯需要懂得借助媒體所搭建的平臺,可以追蹤到用戶的相關數據,并且擁有分析數據的能力,由此達到精準營銷的目的。從另一方面來看,傳統(tǒng)媒體在如今的市場當中比較落后,其最關鍵的因素在于從業(yè)人員難以迅速掌握新的媒體技術,因此,如今的編輯就必須要具備運行一個媒體平臺的能力,為用戶提供人工智能化的服務和產品。
媒介融合下,新聞編輯既需要較強的信息資源挖掘能力,又需要較強的策劃能力,只有這樣才可以更好地適應媒介融合時代新聞編輯應該具備的素養(yǎng)。具體來說,新聞編輯可以利用新媒體構建全媒體平臺,使自身的工作向全媒體方向發(fā)展,實現一體化采集,實現新聞信息匯集、資源共享,提高新聞編輯工作的效率。
互聯(lián)網時代下,越來越多的信息和知識出現在我們的眼前,但是我們身為一名新聞編輯不能被當下的這些零散信息所滿足,而是應該根據媒體的發(fā)展形勢,以實際的工作內容為引導,制定有效地學習計劃,進行自我填充。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進而認真領會和消化其內容、觀點,并將其落實到實際工作中。
俗話說:只有具備一定的內涵和眼光,才可以去發(fā)現、判斷,并做好實際工作。然而,對于新聞編輯來說,同樣需要按時組織特定的培訓課程,針對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來進行專項訓練,以完善他們的各方面能力。具體來說,單位可以定期組織員工參與培訓學習,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工作情況,彌補缺陷與不足,并且學習新的專業(yè)內容,拓展他們的眼界,增長他們的見識,進而可以使他們在工作上以及專業(yè)知識上都可以得到提升。
網絡是當代媒體必不可缺的一項介質,其便捷程度已經讓人們充分感受到了新時代的生活特征,這也是新聞媒體發(fā)展的重要前提。作為新聞編輯工作者,我們需要滿懷熱情、夢想,只有這樣才可以立足于當下,讓自己具備更高的競爭潛力,從而一步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此外,我們還必須要做到堅持和努力,努力是我們夢想的磚塊,堅持是我們向前的動力,只有努力與堅持相結合,才能鋪就我們通往夢想的階梯,成為一名合格的新聞編輯。
總體而言,媒介融合已經成為了媒體行業(yè)的發(fā)展方向,而編輯也逐漸成為了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所以對于新聞單位來說,首先就要提升編輯的業(yè)務水平,加強他們的技術性和時代性,讓他們具備新時代新聞編輯應有的能力,展現出先進的編輯理念和方法,吸引到更廣泛的新聞群體,促進媒體平臺的影響力,使新聞媒體事業(yè)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