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方俊
【摘要】目的 分析評價加味逍遙湯合雷尼替丁加谷維素治療難治性胃病的療效。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我院診治的慢性胃炎、胃潰瘍、胃神經官能癥等。結果 通過胃三聯(lián)或胃四聯(lián)等系統(tǒng)治療后,仍有消化道或其他癥狀的40例病人通過加味逍遙湯合雷尼替丁加谷維素治療后隨訪。結論 停藥后三個月無復發(fā)的為37例;停藥后6個月無復發(fā)33例,3~6個月因情緒失調和飲食不當復發(fā)4例,復發(fā)后重復上述治療仍然有效。全程無效3例??傆行?2.5%,且安全可靠,方便實惠。
【關鍵詞】加味逍遙湯;雷尼替丁加谷維素;難治性胃病
【中圖分類號】R28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01
慢性胃病是基層醫(yī)療機構門診常見病,多發(fā)病。常因情志失調、飲食或藥物刺激,素體脾胃虛弱等原因造成胃脘規(guī)律或不規(guī)律疼痛、飽脹、胃酸、噯氣。多數(shù)病人還伴有胸脅脹滿,頭昏失眠,部分短氣多疑等癥狀。當今社會,經濟發(fā)展,人民生活節(jié)奏加快、壓力增大、應酬增多、飲食不規(guī)律、吸煙、喝酒導致慢性胃病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對患者的生活、工作帶來很大影響。本文主要分析評價加味逍遙湯合雷尼替丁加谷維素治療難治性胃病的療效?,F(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6月筆者診治的慢性胃炎、胃潰瘍、胃神經官能癥等,通過胃三聯(lián)或胃四聯(lián)等系統(tǒng)治療后,仍有消化道或其他癥狀的40例病人通過加味逍遙湯雷尼替丁加谷維素治療后隨訪。全部患者均為慢性病程甚至多次復查胃鏡及多處醫(yī)治后效果不滿意。有胃鏡資料的32例。其中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的11例,萎縮性胃炎4例,其他各型慢性胃炎的17例包含合并食管炎的2例。有幽門螺桿菌陽性及懷疑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均復查確認轉陰。男18例,女22例,年齡25~75歲,平均45歲,年齡40~56歲。吸煙者10例。偶爾或經常飲酒者21例。
均采用加味逍遙湯合雷尼替丁加谷維素治療,柴胡15 g、白芍20 g、當歸20 g、白術20 g、茯苓18 g、薄荷12 g、(后下)甘草6 g、生姜少許。氣短者加黃芪、人參、升麻。肋痛走竄者加川楝子、元胡、香附、郁金。失眠頭昏者加川芎、丹參、合歡皮、炒棗仁。腹脹加砂仁、木香、枳實、厚樸、薤白、反酸者加黃連、吳茱萸、瓦楞子、烏賊骨。梅核氣合半夏厚樸湯加減。更年期癥狀重合二仙湯加減。兩日一劑水煎服,飯前溫服,一日三次,六劑一療程。雷尼替丁膠囊0.15 g,每日三次飯后服用,谷維素10 mg(失眠的15 mg)一日三次,飯后服用。腹脹嚴重者可加莫沙必利5 mg一日三次。信心滿滿的和患者溝通,叮囑其按時服藥,幫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心,正常飲食(除特別刺激外均不刻意忌口)。夜間口苦者囑其右側臥位。
2 結 果
第一個療程服完后37例均不同程度好轉。3例未復診,電話隨訪:1例不接受再服中藥,2例表示無效。
第二個療程37例病人中均26例表示癥狀消失。
第三個療程11例。除一例仍有口苦口膩,改龍膽瀉肝湯加薏苡仁.虎杖并要求家屬監(jiān)督強制戒煙戒酒后進入第四療程外,其余10例停用中藥,雷尼替丁0.15 g睡前一粒,堅持一月。
40例病人3例無效,37例病人停藥三個月電話隨訪均已好轉。3~6個月因情緒失調和飲食不當復發(fā)4例,續(xù)以上方1~2次均能湊效。1例病人氣郁脾虛改成品藥逍遙丸(濃縮丸)12丸、睡前一次、雷尼替丁0.15 g睡前一次、堅持1~2個月。停藥六個月電話隨訪無一例復發(fā)。
3 討 論
在難治性胃病的臨床辨證施治的過程中要重視情志致病,“郁”“怒”傷肝,木旺克土則肝郁乘脾而傳胃。因而調暢氣機,疏肝解郁為重中之重,氣順則循,氣逆則亂。治胃必求疏肝健脾和胃,使肝氣得疏,脾氣得清,胃氣得降。其次兼顧氣與血的關系,加以理血養(yǎng)血之品使氣行則血行,行而暢達全身。
雷尼替丁為胃酸抑制常用藥,其抗酸作用及遠期療效均得到認可。谷維素為調節(jié)神經,解除緊張,且有助眠作用,副作用小??芍^物美價廉。
藥物治療的同時,給患者溝通,幫其找準疾病原因,解除顧慮,樹立治療信心,合理膳食,按時起居,心態(tài)平衡,保持鍛煉,提高精氣神。方能事半功倍的提高療效和鞏固療效。
參考文獻
[1] 溫進平.芪藶強心膠囊對阿霉素致心衰大鼠β3受體表達及對鈣離子相關調節(jié)蛋白的作用[D].河北工程大學2018.
[2] 吳 越.四逆散對高脂血癥小鼠血脂代謝影響的實驗研究[D].山西中醫(yī)學院2017.
[3] 馬宏波.人參皂苷Rg3逆轉人膽管癌細胞多藥耐藥性的實驗研究[D].山西中醫(yī)學院2017.
[4] 畢小鳳.黃芪莖葉主要化學成分及其部分藥理作用研究[D].山西中醫(yī)學院2017.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