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婷樺
摘 要:美術課程在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在美術課程中培養(yǎng)學生認識美,表達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個性特征,是現(xiàn)當代國家推行美育和提高公民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根據(jù)小學美術課程每個學段“造型·表現(xiàn)”、“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個方面的要求和水彩教學中的DBAE 理論巧妙的結合在一起,通過游戲導入,圖片導入,來感受水與色的變幻;通過色彩訓練,感受水彩畫的神奇;以此,針對低段的學生設計出更適合低段的學生的教學方法,達到低段學生的美育教學效果。
關鍵詞:水彩 DBAE 理論 美育
畫畫,有許多種方法,水彩就是其中之一。水彩畫是用水調和透明顏料作畫的一種繪畫方法,使用的工具簡單,學習效果易于顯現(xiàn),但水彩畫一直被公認為難度大,很難入門。在低段的美術教學中教授水彩,有一定局限性,孩子們很難理解和把握那種水色融合的奇妙。所以在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如何用范作、鼓勵性語言引導學生去學習水彩,去大膽地動筆。筆者根據(jù)艾斯納的 DBAE 理論,將低段的水彩教學過程設計為:感知欣賞、交流討論、學生創(chuàng)作與自評和同伴互評這四個環(huán)節(jié)。
一、感知欣賞,用美傳遞生活中的美
1.語言美,啟發(fā)學生對水彩的認識
教學時,切入點以美術語言為主,在現(xiàn)實的教學活動時,可以選擇簡單易懂的美術語言,例如“三原色”,是在美術中比較基礎且易懂的美術語言。選擇合適的作品讓學生進行觀察欣賞,教師再進一步進行引導學生,使其了解三原色的知識,然后再讓學生用三原色來嘗試,進行創(chuàng)作。另外,教師在引導時要注意,鼓勵、引導學生多用美術語言對作品進行解讀。同時大膽表達內心想法。通過美術語言的美,不僅豐富學生知識面,更拓寬學生學習視野,陶冶了情操。
2.范作美,強化學生對水彩的理解
在使用美術語言的同時,要用具體的范作讓學生的感受更直觀,更全面地了解新事物。需要挑選出適合學生欣賞的美術作品。要根據(jù)主題和活動需要,例如作品內容是生活中常見的,如風景、瓜果蔬菜等;容易被低段學生理解的、有吸引力的;欣賞作品的色彩、造型是學生易于理解的;作品內容是積極健康向上的;同時通過一些視頻或音樂,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創(chuàng)作。專業(yè),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意識,還提高學生的審美辨別能力。
二、交流討論,用美引出心中的美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重點放在學生對畫作的理解上。教師使用對話的方式去引導學生,用有趣的語言去和學生交流,讓學生順利觀察出美術元素,大膽地去描述他所看到的。在這個過程中,師生平等的關系,更有利于他們說出內心的想法,而不是用語言去把學生的想法進行思維定式。另外,師生間可以通過討論來交流內向的真實想法,有助于學生去大膽想象。
三、學生創(chuàng)作,用美創(chuàng)造自己的美
畫出身邊的美,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會出現(xiàn)的問題是什么呢?低段的學生在畫畫的過程中,容易不知道畫什么,容易去學別人的畫。
該怎么解決呢?隨著水彩美術教學的推進,學生在經(jīng)過幾次的思維啟發(fā)后,大部分學生都會考慮自己動筆想畫些什么。有的小朋友還會把自己的想法和老師進行交流,教師也會鼓勵學生,大部分的學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并能夠畫出來。通過周圍同學的畫作獲取靈感的小朋友也少了,作品的相似度都大大下降。
另外,學生對畫材使用的掌握也會影響繪畫的效果。低段學生在接觸水彩的早期,掌握不好紙張的特性,不能進行正確的握筆姿勢,會把筆拿的過高或過低,注意就不容易掌握畫筆。另外,繪畫過程中有時候刷子上顏料已經(jīng)用完,但很多學生由于不懂顏料的性質還是繼續(xù)用力地畫,導致紙張戳破或者起球。甚至直接就是一大坨顏料往紙上刷,教師經(jīng)常提醒“刷子上沒顏料之后,要先讓刷子喝飽水,然后再去顏料盤里蘸顏料哦?!焙芏鄬W生喜歡握著筆反復一個動作,追求完美似得把一個地方的顏色添滿。但最后的作品就會略顯粗糙。隨著水彩學習的深入,在教師的多次指導之后,大多數(shù)學生的操作都比之前熟練了不少,相比之前連貫了不少,握筆姿勢也正確了,在蘸顏料的時候知道來回打圈圈,而不是亂蹭,也知道要先讓筆喝飽了水才能蘸取顏料,操作熟練了之后,整幅作品的質量也會有所提高,不會再像第一次那么粗糙。
四、自評與互評,用美表達心中的美
在自評和同伴互評環(huán)節(jié),教師會將幼兒的美術作品集中放于活動室前面的空地上,讓幼兒們都上來參觀這些作品,還會讓幼兒隨意挑選一幅作品進行評價,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通過彼此評價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審美。從課堂到現(xiàn)實中,帶領學生去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最后學會表達美!
五、結語
隨著水彩教學的深入,同學們的美術核心素養(yǎng)和美術能力都有一定的提升,但仍存在個體差異,總而言之,教師在小學水彩畫的教學中,要合理結合美育,不斷提高美術教學的質量。在一次次的評價、交流中,學生進行一次次的思想碰撞,激發(fā)出創(chuàng)作欲望,也使得學生的美術學習能力、美術修養(yǎng)得以提升,實現(xiàn)小學生的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於芳婷. 幼兒園大班綜合水彩美術活動實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8.
[2] 李一民. 水彩畫淡彩技法課程教學應用探索[D].貴州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