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媛
摘要:埃德蒙·伯克是一位里程碑式的保守主義者,他繼承了古希臘、羅馬以來的保守主義因子,1970年法國大革命期間他發(fā)表的《法國革命論》標志著保守主義正式誕生,他排斥一切反對自由的行為,他的保守主義更多是對傳統(tǒng)“自由”理念的捍衛(wèi)和對漸進式改革而非革命的認同。
關鍵詞:伯克 保守主義 保守自由 漸進式改革
中圖分類號:B0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2-0245-02
一、人物生平
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1729年1月12日-1797年7月9日),愛爾蘭的政治家、作家、演說家、政治理論家和哲學家,他曾在英國下議院擔任了數(shù)年輝格黨的議員。他最為后人所知的事跡包括反對英王喬治三世和英國政府,曾支持美國殖民地以及后來的美國革命的立場,還有他后來對于法國大革命的著名批判。對法國大革命的反思使他成為輝格黨里的保守主義主要人物,他還以“老輝格”自稱,反制黨內(nèi)提倡革命的“新輝格”。伯克也出版了許多與美學有關的著作,并且創(chuàng)立了一份名為Annual Register的政治期刊。他經(jīng)常被視為是英美保守主義的奠基者。其作為保守主義者代表作主要有《關于與美利堅和解的演說》《法國革命論》《新輝格黨人向老輝格黨人的呼吁》。
二、保守主義的思想源頭
保守主義思想源頭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柏拉圖設計了一個烏托邦來制止變革,有保守主義思想的色彩,但其主張貴族專制的精英主義者,理想國中對法律和財產(chǎn)權忽視很明顯又不同于保守主義,但畢竟為保守主義之出現(xiàn)奠定了部分基礎。亞里士多德思想中主張法治,贊立憲、反專制,嘲笑取締財產(chǎn)和財產(chǎn)權的思想,推崇秩序、強調(diào)家庭、對社群和傳統(tǒng)進行辯護則也有明顯的保守主義色彩,當然,其對至善論的堅持和對人的政治本性的拔高又不符保守主義。西塞羅的自然法概念也曾有體現(xiàn)保守主義一些思想,比如說他的自然法的理念成為保守主義思想的一個重要因子。中世紀神學家阿奎那,根據(jù)基督教原罪學說認為,人性的不完善不可能造就出盡善盡美的政府,任何想使人間變成天堂的努力都是對上帝的冒犯,這點也是保守主義思想元素中很明顯的部分。包括后來英國大師霍布斯,認為君主必須尊重自然法,尊重臣民的自由權和財產(chǎn)權,后來的伯克為典型的保守主義者就繼承了他這一傳統(tǒng)看法。而對保守主義有重要影響的當屬休謨了,他的經(jīng)驗論和懷疑論,對抽象的天賦人權說和社會契約思想的批判奠定了保守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強調(diào)人的抽象理性能力的局限性,反對過分的理性設計。以上就是保守主義的一些思想源泉,后來的保守主義是吸收了他們思想中的各部分因子,構成了保守主義的基本特征。
三、保守主義的先知、保守主義出現(xiàn)的里程碑式人物——伯克
伯克在保守主義中屬于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保守主義這個詞最早出現(xiàn)在1830年左右,而非一開始就被稱作保守主義。而保守主義到后來歷史上有兩大發(fā)展階段:一是1790—1810流行于英國、歐洲大陸、美國;第二個階段就是三百年后1950—1970,人們又發(fā)現(xiàn)了保守主義的價值,保守主義被重新發(fā)展,主陣地是在美國。而保守主義的兩次大發(fā)展時期都是人類文明在遭受嚴重挑戰(zhàn)的時候,一次是法國大革命,革命黨人在提出革命的同時要推翻舊有的一切制度,包括舊有的傳統(tǒng)和文明秩序,一切都被重新打翻;一次是20世紀的集權主義運動,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出現(xiàn),社會主義的運動,要求打破一切舊制度,建立一個嶄新的充滿自由和平等的理想社會,為此建立起了專制集權的制度,通過打壓一些反對者,通過對一部分人的專制來實現(xiàn)理想社會。保守主義兩次大發(fā)展的獨特時間點,也體現(xiàn)了保守主義思想在維護人類傳統(tǒng)和文化方面,在反對專制和維護自由上的一個獨特地位。
四、伯克為什么被稱為保守主義
伯克被稱為自由主義主要是由于他反對法國大革命,相比激進的革命,偏于溫和的改革就成了保守派,在當時的情境之下,整個世界有不斷激進的趨勢,人們越來越不滿足于漸進緩慢的改革,想要通過革命,一次性摧毀舊有的制度來重新締造一個新的社會,一勞永逸地解決社會問題,而此時的伯克突然站出來反對這種其實已經(jīng)過火的革命,難免被稱為保守的一派,但不代表他不支持社會改變改革。
伯克要保守的是英國人的自由傳統(tǒng),保守捍衛(wèi)這種傳統(tǒng)的英國憲法及其所確立的分權體制和法治。對英王專橫權力反抗,而同情北美殖民地人民也只是因為,二者都是抵制英王的專橫權力?!八敲绹呐笥?,因為他相信美國的事業(yè)就是自由的事業(yè),他是法國的敵人,因為他相信法國的事業(yè)是摧毀秩序和敵對宗教的事業(yè),也是‘以自由名義摧毀自由的革命?!彼磳Ψ▏蟾锩?,但也反對法國君主專制想統(tǒng)治一切??傊?,這些看似前后相矛盾的行為其實都體現(xiàn)了他對自由和秩序的追求,從這點說,他的思想前后是一致的,一脈相承的。
五、伯克的保守主義思想內(nèi)容
在《法國革命論》中,在反對普賴斯的言說中他表達了自己對法國大革命的看法,在他看來法國大革命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消極的一面是他認為法國大革命革命者熱衷于思辨而非面對現(xiàn)實問題,太過激進,手段也很殘忍。而造成這些的主要原因是法國的議會被一些缺少耐心和道德的人占據(jù),將自己利益凌駕在國家利益之上。他說試圖實現(xiàn)平等的人從來達不到平等,所以那些只是徒勞的。他反對將復雜的東西簡單化和用單純的理性做分析,而對權力任何簡單的處置都不可能適合人性或人類事物的性質(zhì),只是因為設計者無知或不懂得他們的責任。在他看來,法國已經(jīng)過渡到了一個精于算計的人的時代,古老的禮儀、正義等舊有道德被摧毀。冷酷的心胸和糊涂的理解、排除一切感情的理性產(chǎn)生了一種野蠻的哲學,缺少高雅和崇高的氣質(zhì)。而他最不能容忍的是法國大革命中對財產(chǎn)權的侵犯,不通過任何合理正當?shù)某绦蚓涂梢园讶嗣竦呢敭a(chǎn)沒收。
伯克判斷,法國試圖成為一種純粹的民主,但歷史告訴我們,絕對的民主并不比絕對的君主制好到哪里,具有不可避免的黨派暴政的趨勢,而舊有的君主專制并未腐敗到只能革命的地步,但很可惜法國人沒有耐心,一下子把舊有的東西一并打破。建立的新東西又是靠理性憑空想的,不具有實際操作性。所以他預言,革命不久就會直接變成一種有害的,卑鄙的寡頭統(tǒng)治。而這些后來其實都一一應驗?!斑@些領導教導人民,要把一切封建制度都作為野蠻的暴政加以憎恨和排斥,而后又告訴他們,要以怎樣的耐心容忍那些暴政?!?/p>
當然,他也承認法國大革命積極的一面:認為可以消除了一些積怨;并有機會創(chuàng)新一切,有機會可以建樹一些有益的東西。但總的來說,他認為改進是表面的,錯誤是根本性的。批評法國大革命時他又對英國憲政秩序進行了無以復加的贊揚“多虧我們對革新沉毅的抗拒,多虧我們冷峻持重的國民性,我們?nèi)耘宕髡呶覀兿容叺臉擞洝覀儾皇潜R梭的信徒,不是伏爾泰的弟子,艾爾修為在我們中間沒有取得任何進展,無神論者不是我們的布道者,狂人不是我們的立法者”。
他認為,英國憲政很好的幾點是支持成見,反對絕對理性,不自以為是,尊重他人,尊重自己。而且他們抵制住了無神論,對宗教有極高的信仰,而宗教又是善和一切慰藉的源泉,導致英國社會有秩序又不暴戾。再者就是英國審慎、深思熟慮的立法者和社會環(huán)境,他們熱愛并尊重他的同類并戒懼自己,有耐心,善于調(diào)和平衡而非善于尋找他人錯誤、暴躁、自以為,這些立法者的存在也防止英國走上歧路。
由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伯克并非我們理解意義上的頑固不化的保守主義者,他的保守是保守自由的保守,無論是君主專制制度還是看似先進的激進革命,只要損害了人們的自由,他都是要起來反對的,他保守的是一種自由,是對自由的保守而對傳統(tǒng)的保守;他的保守是支持變革的保守,支持對完善現(xiàn)有制度的保守,是一種漸進的改革,從這個意義來講,他是對漸進改革的保守。
參考文獻:
[1]劉軍寧.保守主義[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2]陳志瑞,石斌.埃德蒙·伯克讀本[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
[3]伯克.法國革命論[M].北京:中央商務印書館,2003.
[4]馬德普.當代西方政治思潮[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 ? ? ? ? ? ? ? ? ?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