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的軼事典故
破釜沉舟
巨鹿之戰(zhàn)時,項羽率軍渡過漳水后,下令把船全部鑿沉,把做飯的器具全部毀壞,只帶著三日糧草與秦軍作戰(zhàn)。楚軍因此以必死之心奮勇向前,所以戰(zhàn)斗力得到巨大提升,個個以一當十,使秦軍人人膽寒,最終取得巨鹿之戰(zhàn)的勝利。
鴻門宴
即范增勸項羽殺劉邦所擺的一場宴會,成語“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由此而來。但項羽并沒有把握住這次機會,間接導致了他后來的失敗。
四面楚歌
項羽兵敗垓下后被漢軍四面圍定,漢軍在晚上高聲唱起了楚地的歌,楚軍聽到歌后都非常的傷心,以為劉邦已經(jīng)平定楚地,軍心也因此被瓦解。
霸王別姬
項羽有一美人叫虞姬,常常陪伴項羽左右,但項羽要率領精騎準備突圍,不得已作歌與虞姬訣別,虞姬也作歌附和,表必死之心,與項羽淚別。霸王別姬多次被改編為戲曲、影視、小說、歌曲等文藝作品。
作壁上觀
由章邯帶領的秦軍主力部隊圍攻趙國于巨鹿時,趙王派人向各地諸侯求救,雖然各地諸侯都有引兵前來,但是都懼怕秦軍的強大,而躲在自軍修筑的壁壘里不敢出來,與秦軍長久相持,但不能解巨鹿之圍。項羽率領英布、蒲將軍等幾萬楚軍主動向秦軍發(fā)起進攻時,諸侯還是只敢躲在壁壘里觀看,直到項羽殺敗秦軍之后,諸侯才敢從壁壘里出來。
錦衣夜行
項羽率軍破咸陽之后,看到秦朝宮室都被火燒得殘破不堪,又思念家鄉(xiāng)想回去,就說:“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后人便延伸出了“錦衣夜行”這個成語。
一、意氣
佳段展示:
觀迢迢歷史長河,生命的突起與泯滅渺若滄海一粟。然而是什么,宛如雷電般劃出的生命沖撞,在生命的天空掛起一道道彩虹,給后世留下一流的品格,一流的生命注解?是那穿越時空,千年永不褪色的意氣??!多少年來,“意氣”以其豐富的內(nèi)涵,給人的精神注入活力,給人的生命增加了深度。
是那魂葬烏江的西楚霸王嗎?身后,烏江水蕩滌著你的偉岸。回想起你釜破舟沉,回想起你氣吞殘?zhí)敚愕难蹨I融入烏江。于是在那個凄風苦雨的夜晚,你毫不猶豫地舉起了手中的利劍,讓烏江見證了一個偉大的生命走向孤傲,走向滅亡。對于你,眾說紛紜:假使學著勾踐“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忍辱負重,歷史一定會改寫。但你只是揮揮衣袖:是男兒,就該金戈鐵馬去,馬革裹尸還!千年之后,烏江依舊蕩起洶涌波濤。不肯過江東的項羽啊,你可知:烏江翻滾著的每一朵浪花,都飽含了人們對你的虔誠和景仰?帝王之椅沒有為你留下位置,你卻憑力能扛鼎的氣概和視死如歸的意志永刻墨青,千秋萬世散發(fā)著琉璃般的光芒。
與這些偉人相比,我不過是滄海一粟。然而我愿意循著偉人的足跡,去繼承那份屬于中華人的“意氣”。
二、自信
佳段展示:
項羽過于相信自己。大家都知道項羽破釜沉舟的故事,他在戰(zhàn)場上一向是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別的暫且不說,只那以少勝多的巨鹿之戰(zhàn)就令人驚嘆不已??峙抡蛉绱?,項羽養(yǎng)成了孤傲的性格。無論什么都以己為尊,好像這天下除了他就再也沒有別的人可以收拾了。獨斷專行使歷史陷入了沉思,過分的自信也就鑄下了這千年的遺憾。
三、聽取他人意見
佳段展示:
烏江岸邊,夜色如水。如漆的夜里張揚著猙獰,一支支閃爍的火把如一只只泛著幽藍的眼睛。是誰用凄涼的聲音,在唱一首首熟悉的楚歌?是三千江東子弟不散的英靈嗎?如霜的冷刃上浸染著殷紅的溫暖,一具勇猛碩大的軀體緩緩躺在孕育它的大地上。在這個不滅的神話中,留下了千年的遺憾。亞父范增的一句“豎子不足與謀”似乎就已奠定了悲劇的基礎。鴻門宴,亞父頻舉的玉玦不入你的雙眼,項莊的舞劍成了千古的笑資。在你自負的笑聲中,溜走了你的宿敵。一輛破舊的馬車,蹣跚前行,渾濁的老淚在范增滿是溝壑的臉上縱橫……一切都完了,為什么到臨死的時候,你還懷著“時不利兮”的憤怒,沖不破自負的牢籠呢?
四、自我認知
佳段展示: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面對滔滔江水,面對彼岸的鄉(xiāng)親父老,一代霸王也不由得淚濕衣襟。江水已隨他人姓,美人自刎在懷,是乘船逃走,重整旗鼓?還是投身烏江,“死亦為鬼雄”?如果你正在項王身邊,是否會勸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呢?江東父老們也期望項羽忍辱負重,說不定歷史就會為此改寫,然而項羽最終選擇投江而死,他認為人應該死得有尊嚴,他認為那才是他的英雄本色,一枝菊花的生命形態(tài)枯萎了,但花香永世留香?;蛟S這就是生命的真諦,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認為是對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嚴,追求英雄本色。拋開他人的期望,拋開他人的勸阻,向著自己的認識邁進。
人物檔案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勇戰(zhàn)派”代表人物,與“謀戰(zhàn)派”孫武、韓信等人齊名。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
項羽早年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今江蘇蘇州)起義,項梁陣亡后他率軍渡河救趙王歇,于巨鹿之戰(zhàn)擊破章邯率領的秦軍主力。秦亡后稱西楚霸王,實行分封制,封滅秦功臣及六國貴族為王。
而后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進攻項羽,項羽與其展開了歷時四年的楚漢戰(zhàn)爭,期間雖然屢屢大破劉邦,但項羽始終無法有固定的后方補給,糧草殆盡,又猜疑軍師范增,最后反被劉邦所滅。
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今安徽靈璧縣南),突圍至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zhèn))邊自刎而死。
名家點評
杜牧: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題烏江亭》)
王安石: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疊題烏江亭》)
于季子:北伐雖全趙,東歸不王秦??崭璋紊搅?, 羞作渡江人。(《詠項羽》)
李清照: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夏日絕句》)
蒲松齡: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毛澤東: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⒕猃埍P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