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健
劇場是為舞臺表演藝術服務的。世界各國、各地區(qū)的舞臺藝術五彩繽紛,演出種類和劇種繁多,同一劇種中的劇目千千萬萬,而同一劇目由于創(chuàng)作團隊的審美情趣和采用舞美設計的不同,又會有不同的演出手段。為適應各種演出的需要,目前世界上的劇場形式也是豐富多彩的。
我國目前正處于劇場建設高潮期,為了建設好新劇場,我們需要比較全面地了解各種劇場形式。
1? 歷史上的各種典型劇場
歷史上,不同時期的典型戲劇曾造就了相應的典型劇場形式。這些典型劇場現(xiàn)在還在不同程度地發(fā)揮著作用,有的還發(fā)揮著很大作用。了解這些典型劇場的情況,不僅可以了解劇場的發(fā)展歷程,對我國當前的劇場建設也會有所啟發(fā)。
1.1? 古希臘、古羅馬時代的劇場
1.1.1? 古希臘劇場
古希臘劇場是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的典型劇場。其中保存得最完好的是埃匹多拉斯劇場(圖1),它一直被認為是最和諧、最美麗的古希臘劇場杰作。該劇場有55排座位,可容納14 000名觀眾,觀眾座圍繞著直徑約為19 m的圓場,觀眾席的對面有景屋。
埃匹多拉斯劇場的音響效果很好,即使在最后一排觀眾席,舞臺上的講話都能聽得一清二楚。至今每年夏天都有固定的演出季,由希臘國家話劇院等著名表演團體演出古希臘戲劇。
1.1.2? 古羅馬劇場
古希臘劇場之后出現(xiàn)的是古羅馬劇場。隨著拱形建筑技術和混凝土的發(fā)明,古羅馬劇場不再依賴坡地,成為獨立建筑。法國南部的奧朗日劇場是目前保存完好的古羅馬劇場之一,觀眾席與舞臺建筑連成一體,直徑約104 m,觀眾席約7 000座。
1.1.3? 圓形劇場
圓形劇場也是古希臘、古羅馬時代的一種典型劇場。位于德國的特里爾圓形劇場有臺倉和演員出入口,至今還是一年一度戲劇節(jié)的表演場地。羅馬競技場(圖2)有45 000座位和5 000站位,帶分隔的臺倉,有輸水管道和升降機械,除了斗獸,也用于戲劇、歌舞,或在場地內注滿水表演海戰(zhàn),有人把它歸入圓形劇場。
1.1.4? 劇場分工
當時,劇場的發(fā)展程度不僅體現(xiàn)在單體劇場的規(guī)模和水平上,還體現(xiàn)在已出現(xiàn)了劇場分工、劇場專業(yè)化的傾向。有的大劇場旁邊會有一個小劇場,也已經(jīng)有了音樂廳,以適應不同的演出需要。
1.2? 伊麗莎白—莎士比亞劇場
伊麗莎白時代(1558年~1603年),英國的戲劇空前繁榮,出現(xiàn)了偉大的戲劇家莎士比亞,當時的劇場現(xiàn)在也被稱為莎士比亞劇場。
當時大的劇場可容2 000多位觀眾。劇場的典型布局是:三層有屋頂?shù)沫h(huán)廊,圍出一個相當大的露天池子,環(huán)廊和池子都是觀眾看戲的地方,環(huán)廊一部分做成包廂。舞臺是一個突出伸到池子中的長方臺,觀眾從三面觀看演出。
舞臺分前后區(qū),舞臺前區(qū)一般是一個空臺,舞臺后區(qū)中央有前面掛有帷幕的內臺,左右兩邊有上下場門。內臺上方有樓臺,舞臺面上有演員活門,舞臺下有臺倉。內臺上第三層是小閣樓,可供樂師們使用,還裝有表演天神降臨的滑輪等機械和仿效打雷、敲鐘、鳴炮等音響的效果設備。
1.3? 鏡框式舞臺劇場
在文藝復興時代,意大利劇場建設又提上了日程。1585年建成的奧林匹克劇場(圖3),是留存下來的當時劇場建筑的代表。這是一個室內劇場,有一個半橢圓形的觀眾席,約可容納3 000名觀眾,觀眾席逐排升起,坡度很陡,架在木桁架上。舞臺背景是固定的,處理成建筑立面,正面有3個門洞,連著5條街景,運用透視原理,街景近寬遠窄,街景地面近低遠高,有一定坡度,顯得深遠。
在17世紀中葉的意大利,有縱深感的透視畫景開始與實景結合,向寫實布景發(fā)展,鏡框式舞臺劇場應運而生。1618年建成的意大利法爾內塞劇場,是留存下來的一座最古老的有鏡框式臺口的劇場。劇場的觀眾廳平面是長方形的,約可容納2 500名觀眾。
在意大利發(fā)展鏡框式舞臺的同時,西班牙出現(xiàn)了一種庭院劇場,層層窗口和陽臺圍繞著舞臺,后來就演變成有層層包廂的馬蹄形觀眾廳。意大利人首先在劇場中采用了馬蹄形的觀眾廳,將它與鏡框式舞臺相結合。1660年后,莎士比亞戲劇也開始在鏡框式舞臺上演,鏡框式舞臺劇場逐漸成為世界劇場的主要形式。
鏡框式舞臺劇場現(xiàn)在仍然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一種劇場形式,這里介紹兩個經(jīng)典的鏡框式舞臺劇場:一個是集大成的巴洛克式的巴黎加尼葉歌劇院(圖4),另一個是突破巴洛克式劇院模式的德國拜羅伊特節(jié)日劇院(圖5)。
巴黎加尼葉歌劇院:1875年建成以來,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古典劇場之一。劇場長170 m、寬100 m,總面積12 250 m2。臺口寬16 m,高13.75 m。觀眾廳2 156座,4層包廂。劇院高大豪華的大樓梯廳,不僅是功能流線的需要,也是為衣著華美的賓客提供富麗堂皇的環(huán)境。大休息廳金碧輝煌,如同宮殿。
拜羅伊特節(jié)日劇院:僅比巴黎加尼葉歌劇院晚建成一年,但其設計思想充滿了革新精神。劇場有1 745個坐席,舞臺臺口寬12 m。它是世界上第一座打破了曾經(jīng)長期占統(tǒng)治地位的巴洛克馬蹄形多層包廂觀眾廳模式的劇場。首先提出觀眾廳座席要布置在30°水平控制角的范圍內,每一個座位都有很好的視野,都能看到整個舞臺;此劇院突出的還有臺前的深樂池,它藏在舞臺下,接近封閉式,僅在朝向舞臺處開一條縫,指揮和弦樂均在一塊堅實的木蓋下,樂聲在樂池中融合在一起后再從窄縫中輻射出來,觀眾只聽到樂隊演奏,而看不到樂隊。
1.4? 中國戲臺
中國戲臺歷史悠久,戲臺大多是三面圍觀的形式,但也會有些變化,如對臺、二連臺、三連臺、山門戲樓、街臺、跨河水臺、臨河水臺、船臺等,一部分戲臺后面有戲房,有的戲房與戲臺等寬,有的戲房寬于戲臺,戲房也有在戲臺兩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