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號
● 維瓦爾第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四季》的錄音版本車載斗量,關(guān)于它們的賞析、介紹也不時能夠讀到,但本期《BBC音樂》圍繞這一杰作的封面主題文章依舊讓人眼前一亮。雜志別出心裁地請來四位小提琴家,讓他們分別談?wù)摗端募尽分械拿恳皇鬃髌?。丹尼爾·霍普談《春》,波德加談《夏》,陳銳談《秋》,利特爾(Tasmin Little)談《冬》。
● 在新片介紹的部分中,有不少引人注目的新作。雅各布斯屬于現(xiàn)今最重要的古樂指揮家,但他離開自己擅長的聲樂作品而灌錄交響曲的唱片,可說評價不一。他指揮舒伯特第一、第六交響曲的新片在錄音方面獲得五星好評,但雜志對其演釋卻僅是很保守地給出三星。另一張唱片,包括穆洛娃在內(nèi)的三位獨奏家與帕沃·雅爾維合作,演釋帕特的作品,可說是備受期待,評價也頗高。
● “建立你的音樂圖書館”選擇了舒伯特室內(nèi)樂的巨作——《D小調(diào)弦樂四重奏(死與少女)》。長期以來,《BBC音樂》的這個欄目給我的印象,基本是比較側(cè)重于新錄音的,但先前也不時推薦一些行之有年的經(jīng)典。本篇文章算是徹底回歸側(cè)重新錄音的風(fēng)格。在羅列該作的錄音版本時,作者依舊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開始,再談及阿瑪?shù)蠟跛顾闹刈?、阿爾班·貝爾格四重奏的立體聲錄音。不過,最終推薦的幾張唱片無一例外都是新作,包括捷克組合帕維爾·哈斯四重奏的錄音等等。
2019年1月號
● 烏克蘭指揮家卡拉彼茨(Kirill Karabits)的專訪是本期《留聲機》的一篇引人矚目的文章。此人誕生在一個音樂家庭,他的父親也是指揮家,同時還是一位作曲家,母親是一位音樂學(xué)家。雖然目前卡拉彼茨名氣并沒有太響,但他在西方的發(fā)展還是相當(dāng)穩(wěn)健的。他與英國的伯恩茅斯交響樂團特似乎特別有緣,2006年初次與這支樂隊合作,一年后即成為樂隊的第十三任首席指揮。目前,Onyx發(fā)行了他們灌錄俄羅斯音樂的唱片。而本期文章的可貴之處,在于指揮家特別談到了一位目前受到忽視的作曲家:利亞托辛斯基(Boris Lyatoshinsky)。這位作曲家也是烏克蘭人,他在基輔生活,蘇聯(lián)時期并沒有前往首都莫斯科。指揮家羅日杰斯特文斯基對利亞托辛斯基作品的評價可說是非常之高。他指出,如果作曲家前往莫斯科發(fā)展,他的地位將僅次于肖斯塔科維奇。目前,卡拉彼茨與伯恩茅斯交響樂團已經(jīng)灌錄了利亞托辛斯基的《第三交響曲》。指揮家將該作稱為“無疑是一部杰作,真正的偉大之作”。
● 小提琴家梅爾庫斯(E d u a r d Melkus)目前的知名度并不是非常高,因此本期的專文就更值得一讀。從大范圍來說,這位“早期本真演奏家”屬于卡爾·里希特、瓦爾哈那個時代的古樂演奏。當(dāng)時,這些人采用的樂器,或是整體的風(fēng)格傾向,仍有很多現(xiàn)代演奏的延續(xù)。因此,有人將他們的演繹稱為“浪漫的復(fù)古”。相對而言,哈農(nóng)庫特、萊昂哈特等人崛起之后,基本就全面確立了純正的古樂演奏的典范。被懷疑延續(xù)一些浪漫化的本真演釋者們,此后就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目前,人們對于梅爾庫斯重視不足實在不太應(yīng)該。畢竟,無論后人如何看待他的演奏,小提琴家灌錄某些作品,譬如比貝爾《玫瑰經(jīng)奏鳴曲》的早期錄音,其歷史性的地位仍是無人可以否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