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甘子又稱滇橄欖,是綠化造林、果用及庭院綠化兼用落葉樹種。保山1號余甘子2017年通過了云南省林木良種審定委員會認定。
1.特征特性。保山1號樹體高大,樹冠闊圓形。主干明顯,樹皮灰白色、光滑。葉片互生、線狀長圓形。雌雄同株,花白色,多朵雄花和1朵雌花或者全部為雄花組成腋生的聚傘花序。果實扁圓形,橫徑3.2厘米、縱徑2.7厘米,平均單果重17.43克。外果皮肉質(zhì)光滑,無斑點,具通透感,綠黃色,陽面部分紅色。果肉細膩、稍脆,回甘性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2%,可溶性糖含量7.7%,可滴定酸含量1.5%,粗纖維含量1.4%,維生素C含量極高,為4.12克/公斤??墒陈?9.3%。
該品種嫁接后第2年平均樹高2.81米、地徑6.73厘米、冠幅7.63平方米。1年生以上永久性枝的同一萌芽部位可連續(xù)10余年抽生脫落性結(jié)果枝,耐修剪。異花授粉,早實,連續(xù)結(jié)果能力強。1.5年生嫁接苗種植后,3年進入初果期,每畝產(chǎn)量460公斤。在集約化栽培條件下,第5~6年進入盛果期,每畝產(chǎn)量3200公斤。在怒江流域海拔1200米左右的地區(qū)栽培,2月中旬萌芽,3月上中旬展葉,3月下旬至4月上旬開花,12月上旬果實成熟,翌年2月上旬落葉。
該品種抗旱,耐瘠薄,適宜在滇中、滇西及滇西南海拔800~1500米、年平均氣溫16~22℃、年平均降水量400~1100毫米、大于或等于10℃年積溫4000℃以上的地區(qū)栽培。
2.栽培技術(shù)要點。選擇交通便利、有灌溉水源、光照充足的地塊建園。栽培株行距(3.0~3.5)米×6.0米。沿等高線帶狀整地,挖深、寬各60厘米的定植溝,充分日曬后改土回填,回填時每米定植溝施充分腐熟的農(nóng)家肥20~30公斤、磷肥2~3公斤。2月、6—7月或10月定植均可,采用1級或2級容器苗最佳,定植后澆足水。
(云南省保山市林業(yè)技術(shù)推廣總站 楊曉霞 楊晏平 郵編:67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