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個張公藝。他的家里竟有九代同堂,住在一塊不分家,也因為這么和氣興盛,引起皇帝的注意。
他家祖先從北齊開始得到當時皇帝重視,表揚這戶人家能和睦共處,足以成為鄰里的典范。到了隋朝以及唐朝太宗皇帝時也一樣得到朝廷的表揚。等到了唐高宗時,這戶人家依然興盛。
有一次,高宗皇帝到太山路過當州這個地方,就來拜訪張公藝,問他:“為什么你們這一家可以和樂融融,這么多人都能居住在一塊呢?”
張公藝就請求用紙筆來對答,高宗皇帝就給了他紙筆。他提起筆竟連寫了一百多個“忍”字呈給皇上,并且說:“一個家庭一切都得利于‘忍?!?/p>
“宗族為什么不能和睦相處呢?最主要的是領導人有偏頗、私心,在衣食住行方面會徇私,家人當然就會起憤憤不平之心?!?/p>
“除此之外,長幼是否有序,也是一個重要的關鍵。如果一個家庭沒有尊卑,沒有次第,那么這個家一定是很混亂,在一起相處時一定會紛爭不斷。更何況彼此之間如果不能相互包容,就會相互爭吵,彼此不能同心協(xié)力相互合作,不愿意努力生產(chǎn),家里的產(chǎn)業(yè)就不能蒸蒸日上。這個家就沒有辦法維持下去了?!?/p>
“如果每一個人,都積極為家里做貢獻,在平時互相協(xié)助,都能用這個‘忍字,做到禮讓,那么家庭當然就能和睦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