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爐子 by Lao Luzi
石市有時候也會糾結于“是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還是英雄創(chuàng)造歷史”這樣的論戰(zhàn)中,然而,在觀賞石的汪洋大海中,許多經典成交案例確實深刻影響著石市的發(fā)展,并在一定時期中成為賞玩的風向標。
去年,一些觀賞石的成交對某些石種、某些區(qū)域或某場相關展會產生了較大影響,甚至為石市賞玩或交易提供了具有典型意義參考,成為石市經濟中小概率案例反映石市發(fā)展大趨勢的經典。我們從石市短期風潮、調整與跨界、篤定的精品石價值觀等幾方面對這些經典成交案例進行概要梳理,以期為讀者朋友們系統(tǒng)了解2018年石市情況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2018年開春伊始,展會上幾件觀賞石的成交大幅帶動新石種快速進入佳境,該石種在一年時間里成為石市熱點。2018年5月,老爐子的《非洲石登上銷售排行榜榜首》一文,為古磐石吹響了高歌猛進的號角。
期間,幾例典型觀賞石成交案例和事件如下:
流轉記錄:
該石出展于2018年3月太原、石家莊和5月杭州展。
原藏者為趙俊,石家莊展后以38萬元賣給金五一。5月,又以58萬元賣給李明翰。
刊發(fā)于2018年7期《寶藏》雜志封面,圖文信息隨當期《寶藏》雜志永久入藏中國國家圖書館、國家總書庫、中國國家知識基礎設施數據庫。
石種行情:
非洲古磐石是近年引進國內石市的新石種,從2018年春天迎來了自己的春天,是開春幾個石展的銷售冠軍,展銷價格從一方幾十元到幾千元不等,得到迅速普及。而《牛氣沖天》在三個月內兩次高價轉手,高度吸引了石友對古磐石的注意,形成該類石種精品成交價格參照,激發(fā)人們的市場預期。
成交分析:
石體形態(tài)很像“?!?,動感強,很有力道,細節(jié)精彩,石色古雅,外形品相完好,是一件神形兼?zhèn)涞馁p石藝術精品。而“牛氣沖天”的立意積極向上,能有效吸引具備高端藝術品消費能力的買家。
流轉記錄:
該石出展于2017年武漢石展,2018年3月太原、石家莊。2017年原藏者趙俊賣給王宏,2018年3月,王宏以30萬元賣給王秀貴。
刊發(fā)于2018年12期《寶藏》雜志內頁,圖文信息隨當期《寶藏》雜志永久入藏中國國家圖書館、國家總書庫、中國國家知識基礎設施數據庫。
石種行情:
主要行情同前。一前一后的兩例高價成交,帶動了古磐石及其他產自非洲的瑪瑙整體熱銷。這一輪行情,非??陀^理性,能出現高價的均同時滿足“藝術性、稀缺性、品相完好性”等綜合條件,而不是“一石得道,雞犬升天”的盲動。
成交分析:
該石石體形態(tài)酷似唐三彩塑像,頭、身、腿以及馬鞍等細節(jié)精彩到位,昂頭向前的動態(tài)栩栩如生。石味古樸,頗具大唐彩陶韻味。而“馬”積極向上的寓意,激發(fā)了具備高端藝術品消費能力的藏家的入藏愿望。
流轉記錄:
該石出展于2017年、2018年多場石展,屢獲金獎。2017年,原藏者趙俊賣給王俊,王俊賣給袁曉飛。2018年10月,該石以30萬元再易手。
刊發(fā)于2018年5期《寶藏》雜志內頁“石家莊展金獎作品”,圖文信息隨當期《寶藏》雜志永久入藏中國國家圖書館、國家總書庫、中國國家知識基礎設施數據庫。
行情分析:
主要行情同前。
成交分析:
通過兩年時間,該石種完成了品牌打造的“造星工程”,獲得了較高的曝光度、認同度,成交是早晚的事。
流轉記錄:
原藏者為孫素華,在2018年9月濟南第五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的“賞石藝術展”上傳以58萬元易手,新藏家為浙江省寧波市奚先生。
石種行情:
近幾年,海洋玉髓市場兩極化情況突出,普品從幾元幾十元一件至幾百元一件的與“爆單”數十萬元一件成交的交相輝映。而近年來,海洋玉髓以王正澤藏的《鶴夢圖》百萬元成交為起調,每年均傳出高價成交案例(注水案例不在本文討論之列),其中不少是新入玩家創(chuàng)造的記錄,甚至還有純業(yè)外人士,他們比照繪畫及其他收藏和藝術品行市,覺得石頭實在是太便宜了。海洋玉髓“爆單”與此有密切關系。
成交分析:
買家奚先生在尋找一件送給自己妻子的禮物,恰巧看到這件《天賜姻緣》,頓時淪陷,非此莫屬。在具有特殊需求的商業(yè)案例中,高價成交是高概率事件,雖然有可比性和參照性,但該成交消息依然為海洋玉髓精品價格持續(xù)向上再添動力。
流轉記錄:
原藏家余長順。2018年6月,第四期冰彩瑪瑙沙龍活動上,由廣州企業(yè)家以36萬元購藏。
石種行情:
冰彩瑪瑙行市一直走高,只是近兩年來,因重量級藏家潛水,許多真實的高價成交案例被雪藏,而一些沒能實現高價成交的則在高調放衛(wèi)星,行市迷霧繚繞。冰彩瑪瑙藏圈精品高價悄然成交成為這階段的一大特色。
成交分析:
一旦建立互信并形成較穩(wěn)定的良好互動,客戶對相應賣家及其藏品容易留下深刻印象,對于對眼的作品,容易達成成交。據“石知八九”微信號爆料,該買家于一年前以68萬元購買過余長順一件形似天珠的冰彩瑪瑙,與這次成交的為同一題材作品。
打磨畫面石
流轉記錄:
2018年6月,曹磊的《且說打磨類畫面石的鑒賞與評判》一文,一石激起千層浪,打磨畫面石聚集許久的價格回歸動力,此時集中爆發(fā)——7月昆明石博會畫面石專展中,打磨畫面石刮起了銷售熱潮。
石種行情:
打磨畫面石在當代賞石文化復興期幾乎伴隨各類現代觀賞石開發(fā)而面世,但其一直未受到充分正視,市場價格極低,如廣西國畫石、清江打磨石、洛陽花布石和荷花石等等。直到去年,其市場地位才有了質的變化。
成交分析:
一方面石市可供賞玩的優(yōu)質原石資源大幅減少,一方面人們對“外表打磨,圖紋天然”的畫面石有了更客觀的認識,加上畫面石專委會的推波助瀾,打磨畫面石市場水漲船高成了必然趨勢。
積累和沉淀是收藏行業(yè)成氣候的必由之路,堅定的信念和正確的價值觀則是實現精品石應有價值的基本保障。以下幾例觀賞石精品的成交案例,或百折不撓信心滿滿,或厚積薄發(fā)定位清晰,因由篤定的精品石價值觀基本實現了原藏者現階段的目標。
流轉記錄:
2010年蘭毅忠收藏,2018年以200萬元轉手彭玉龍。
該石刊發(fā)于2010年11期《寶藏》雜志內頁,錄入2016年出版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賞石藝術系列叢書《名石大典》”,圖文信息兩次隨《寶藏》雜志永久入藏中國國家圖書館、國家總書庫、中國國家知識基礎設施數據庫。
石種行情:
彩陶石是開發(fā)于1992年的優(yōu)秀水沖石種類,僅產于廣西紅水河流經合山市的十多公里河段里,資源早就枯竭。除合山市觀賞石博物館以及少數藏家家中外,其精品早已分散到各地,不見影蹤。由于開發(fā)較早,當時國內觀賞石整體價格尚未上升,在未充分體現價值的階段,彩陶石便被陸續(xù)銷售,分散全國各地及我國臺灣,是目前市場稀缺品。
成交分析:
這是業(yè)界公認的一方彩陶石重器,是稀缺石種中的精絕品,具有純粹的彩陶石的血統(tǒng),質色特性呈現出“非典”的美感。自面世以來,它一直都是藏家關注的重點。然而,其價值卻也一直被藏家們低估。原藏者堅定地堅持自己的精品價值觀,最終碰到所見略同的藏家,其成交水到渠成。
現藏家對精品石現階段的市場價格與其應有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有非常明確的認識,認為在石圈中“很貴”的作品,與大收藏類精品行市比較,其價值仍被嚴重低估。
該例成交反映出以下動向:滯留于小平臺的高端精品,可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流向大平臺。
流轉記錄:
原藏者為何振華,2018年6月大連石展期間由劉湛琛以100萬元購藏。
石種行情:
新疆泥石是新疆觀賞石中一個名貴的石種,有“熟泥石”和“生泥石”之分?!笆炷嗍笨少p形、賞質、賞紋,古樸醇厚,是綜合條件較優(yōu)的石種,產量較少,體量達20公分的屬于較大器型。市場上精品泥石,一石難求。
成交分析:
該石在新疆“熟泥石”中位于精品級行列,屬于20公分級大器型藏品。而這一級別目前有跡可循的藏品估計只有數十件。大連石展主辦方會長劉湛琛有意在展會中收購精品,適合的藏品、適合的時間、適合的地點和適合的人,注定了適合的交易。
《黛云》
石種:靈璧石
規(guī)格:58cm×118cm×48cm
流轉記錄
這是一件老玩家父親傳給石二代兒子——書畫藝術家王衍平的靈璧石作品。2018年,王衍平以120萬元將之轉讓給曹磊。
該石刊發(fā)于2018年12期《寶藏》雜志,圖文信息隨當期《寶藏》雜志永久入藏中國國家圖書館、國家總書庫、中國國家知識基礎設施數據庫。
石種行情:
靈璧石是古代四大名石中傳承悠久、積淀深厚,并具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資源基礎的一枝賞石藝術奇葩。在近十年中,靈璧石的數量、品種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開發(fā),賞玩理念推陳出新,賞玩人群不斷拓展,不少原來不太涉足靈璧石的玩家也開始關注并快速進入靈璧石收藏領域:去年貴州黃果樹奇石館館長陳正明、畫面石專委會主任曹磊重金購藏靈璧石,恰巧印證了這一趨勢。
成交分析:
促成該石成交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是本身品質優(yōu)異。該石雖是經典的傳統(tǒng)石,卻具有多元化藝術語言。其二是宣傳和展示:該石在國家級媒體宣傳傳播并作為賞石文化的國家記憶錄入國家圖書館、國家總書庫和數據網,展陳于雜志出版當月開展的合肥吳家花園展,具有藝術性強、展示突出的效果,讓人“看見”和直觀感受其美感,是進入藏家視野的重要因素。
流轉記錄:
此石原藏者為穆雙喜。2018年10月西安賞石藝術雙年展上被曹磊以36萬元奪愛。
石種行情:
這是一個年輕的老石種,古意、醇厚是其最大特點。開發(fā)僅幾年時間,就形成集體宣傳意識、品牌打造意識。三年前,就在《寶藏》雜志上多次組織陳爐石專題報道,深挖文化,廣而告之。同時,還邀請中國觀賞石協(xié)會會長、《寶藏》雜志編委會主任壽嘉華赴產地考察調研。短時間里,大平臺上,以大視野高起點走向全國,成為后起觀賞石石種品牌營運的經典案例。
成交分析:
此石邊直面平,形態(tài)規(guī)整,氣息高古,質地細膩,通體黝黑。其正面紋理,狀如蝕刻在石上的天書,筆鋒攢集,構圖、章法完整有序,文末還自然附有一行筆法流暢的手寫英文題款,仔細鑒識,與“世界自然基金會”的英文名契合。是陳爐石中非常奇異的精品。新藏家曹磊,自擔當中國觀賞石協(xié)會畫面石專委會主任一職后,關注更多石種的畫面石經典作品,抓典型,推發(fā)展,碰到這種典型,自然一抓不放。
流轉記錄:
原藏者李志江(雅石團成員),2018年3月在太原石展上以66.8萬元轉讓給普石先生。該石刊發(fā)于2017年5期《寶藏》雜志內頁“石家莊展金獎”。圖文信息隨當期《寶藏》雜志永久入藏中國國家圖書館、國家總書庫、中國國家知識基礎設施數據庫。
石種行情:
作為黃蠟石大家庭的一員,江西黃蠟石長期不受重視。但近幾年卻頻頻驚艷亮相各大展會,其中的畫面石更是一枝獨秀,刷新了人們對江西黃蠟石的認知,樹立起自己的獨特品牌。
成交分析:
該石連續(xù)三年參加多場國內重要石展,經過大量曝光,在大浪淘沙中脫穎而出,樹立了名品品牌。太原石展中與本地藏家相遇,看似的不期而遇,實際上是經歷風雨后的彩虹。
流轉記錄:
原藏者戰(zhàn)國(雅石團成員),于2018年3太原展以33.8萬元轉讓于陜西某藏家。
石種行情:
同前。該石的高價成交再次印證了江西黃蠟石的發(fā)展狀況。
成交分析:
好酒也怕巷子深,有好品質的內容也要有好的推廣,否則很難達到理想流轉效果。該石非常注重品牌打造和宣傳推廣,近兩年來,多次參加有影響力的石展,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容易與藏家達成包含品牌價值的市場價格的共識。
升級、破局——成為2018年賞石行業(yè)發(fā)展思考的最多的內容,跨界嘗試正在為這些思考背書。
2018年5月,貴州王偉7000萬元掃蕩柳州、桂林兩地石市,多功能、多項目博物館正在跨界而來。賞石界被動迎接新形勢到來時,也在思考和探索主動跨界而出的方向。
案例情況:
去年五一長假期間,貴州王偉一行,連續(xù)幾日在柳州和桂林石市批量收購大中型觀賞石和礦物晶體,石款共計約7000萬元,短期內錢貨兩訖,這是近三年中短時間集中流入石市資金最多的一次。
石種行情:
石市交易持續(xù)低迷多年,近兩三年尤甚。除少數石友所藏高端精品石交易繼續(xù)上揚外,許多普通商戶極為蕭條,有些甚至一兩年都沒開張,手中已無現金流,陷入難以為繼的境地。
成交分析:
在這次柳州、桂林石市的大手筆批購中,盡管價錢僅為市場行情火爆時的1/2~1/3,但這次是滿市場不定向選購,不少石友獲得變現,各取所需,皆大歡喜。一部分石商獲得抽身轉型的契機,而另一部分石商則將置換出來的資金快速搶購早就盯上的精品觀賞石,資金的二次流動,橫向傳導到二級市場和產地一級市場,市場寒冬洗牌有了新進展。
這是一次具有跨界意義大額成交:買家王偉所購觀賞石是為其位于貴州的博物館群落補充展品,而非圈中愛好者間的業(yè)內轉讓。這些觀賞石展品隨著博物館群落建好開張,在對外開放中形成新的影響,也是打造石文化再傳播的重要基地。除貴州以外,還有一些地方在建和已建博物館都有意向補充觀賞石藏品。
柳州成交案例
王偉一行,連續(xù)幾日在柳州和桂林石市批量收購大中型觀賞石和礦物晶體,石款共計約7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