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是高懸于山崖峭壁之上或巨澗大壑之間較大而急的水流,居高臨下,傾瀉而出,所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其場面遠比溪、泉壯觀。有些瀑布變化較多,可轉(zhuǎn)折成兩疊、三疊或半空之中又分成若干水柱,喧嘩飛落而下,聲似雷霆,勢如奔馬。因而畫瀑布的水口要明快流暢,墨色不宜過重,水口兩旁的山石要布置嚴謹,皴擦得當(dāng),瀑布落地后流淌的水紋,要用淡墨染出其飛濺流動的感覺,才能表現(xiàn)出飛瀑傾瀉的氣勢與情趣,達到如聞其聲的效果。(圖1)
圖1《蒼巖白練圖》李可染
圖2《三峽瞿塘圖》 元·盛懋
山峽的水,因地勢陡峭險惡和峽底凹凸不平,所以呈現(xiàn)在水面上多是劇烈的起伏,蟠漩渦卷,咆哮不羈,簡直無明確的水紋可尋。(圖2)因而畫峽江的水勢,要著意于“驚”“險”二字,用大波浪紋和大浪頭紋來表現(xiàn)較為恰當(dāng)。比如,宋朝李嵩的《山峽圖》,就表現(xiàn)了長江上游峽水的驚險之狀。
圖3《湖邊樹林圖》齊白石
湖泊,泛指聚積在陸地上的大水洼。我國有很多舉世聞名的湖泊,如洞庭湖、鄱陽湖、太湖、西湖等都是風(fēng)光秀麗的游覽勝地,所以在山水畫里,以湖泊為題材的作品并不少見。湖水的特點是卷舒自如,波光粼粼,無風(fēng)時平靜蕩漾,有風(fēng)時也不過是柔波細浪。它沒有大海的煙波浩渺,沒有江河的急湍爭流。蘇東坡曾在詩中贊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边@便是湖泊的美之所在。
表現(xiàn)湖水宜用小密度的網(wǎng)中紋或魚鱗紋,紋線不可畫成平列一片,要有疏密、空白,才能獲得生動的效果。
溪水、澗水都是山間細流,多因山溝石壑秘水漸滿,順地勢溢出,水勢緩急,亦隨地勢的平險而產(chǎn)生變化。她們或徜徉于平川沙渚之上,或隱形于叢林亂石之間,迂回曲折,叮咚作響,兩者并無多少區(qū)別。
在寫意山水畫中,多有溪澗之水的描寫,通常著墨不多,只緣山勢石形留出空白,依靠澗邊亂石、溪旁雜草襯托而出,水的形象便能活現(xiàn)于紙上。如果再根據(jù)石角水口,審情度勢,略勾幾筆水紋,則更能增強水勢的動態(tài)和畫面的空間距離。
畫家只要仔細體會澗溪之水的動、靜之機,爭、讓之形,便能得其天趣,絕去陳俗。
圖4《秋進深谷處》 亞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