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20 05年)
民國時期,有三位以畫花卉著稱的女畫家,其中一位便是蕭淑芳。淑芳宗賢將西方水彩與中國“沒骨”畫法融為一體,自成一家。
作為著名畫家吳作人的夫人,蕭淑芳自然也被吳作人的光環(huán)所遮蔽,但她曾說:“作為夫妻,在任何時段里總要有強弱之分。我與作人相比無疑是弱者,因為他具有超人的才華,超過了我,我和他相守于一處,弱者要支持強者,這樣才會讓強者發(fā)揮到他的極致,更好地去完成他要完成的任務。我能起到協(xié)助他的作用就是我的最大愿望。我自己總歸是一個平平淡淡的人,盡全力地支持他,我并不遺憾?!?/p>
蕭淑芳1911年8月出生于廣東中山市一個書香名門之家。她的叔父蕭友梅是我國現(xiàn)代音樂的奠基人之一,父親蕭伯林為中國的鐵路建設貢獻了一生,兩位姑姑都是杰出的音樂家,姐姐蕭淑嫻是著名的音樂理論家,妹妹蕭淑熙是美籍生物學家。 蕭淑芳走上繪畫之路和家庭環(huán)境密不可分。蕭淑芳在姐妹7人中排行老五,從小生活在濃郁的藝術氛圍中,和姐妹們一樣喜愛音樂、美術、文學,閑暇時跟叔父學習鋼琴和樂理知識,此外對滑冰、騎車也很熱衷。在首屆華北地區(qū)女子花樣滑冰大賽中,蕭淑芳曾獲第一名。蕭淑芳說:“緣于天性,我天生喜歡世間美的事物。”她自幼畫什么像什么,父親蕭伯林全力支持她,并請名師進行指點。這些都促使她最終走上繪畫之路。
1946年4月淑芳宗賢參加了上海美術家協(xié)會舉辦的聯(lián)展開幕式,邂逅了17年未見的老同學吳作人。此時的他們,一個剛從病痛和丈夫的背叛中走出來,一個剛剛遭遇喪妻喪子之痛,有著相似傷痛與共同志趣,自然而然地相知相惜相戀。
經過一段時間充滿詩情畫意的心靈碰撞之后,他們在屆不惑之年終于同舟共渡,結下了半個世紀的姻緣。1948年6月5日,吳作人和淑芳宗賢舉行了婚禮,恭請徐悲鴻、廖靜文夫婦光臨,徐悲鴻還欣然擔任了他們的證婚人。
蕭淑芳一生創(chuàng)作不輟,審美視角多元,表現(xiàn)形式豐富,素描、水彩畫、油畫、中國畫皆兼擅長。她的氣質性情溫婉淳和,文化素養(yǎng)廣博深厚,人格品行高尚貴重,加之東方女性特有的細膩敏感,共同造就了其作品詩性蕩漾,樂律縈紆的審美意蘊。蕭淑芳創(chuàng)作的題材中,花卉最為常見,藝術水準也最高。蘭花的清幽,芍藥的富貴,百合的純潔,荷花的恬淡,郁金香的華美,報春花的熱烈,杜鵑花的絢麗,在先生筆下無不格調高致,向世人傳遞著人間萬象的美好明媚與藝術家情懷的天真爛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