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張敏
看了畢加索的陶瓷作品,你會產生一種沖動,特別想窺探這位主宰當代世界藝術的主要畫家之一的畢加索小時候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因為在他眾多的陶瓷創(chuàng)作當中充滿了童趣和歡快。這和他成熟的繪畫風格留給人們的印象完全不同。但是,在他的陶瓷創(chuàng)作當中,你又會隨時捕捉到其繪畫的影子。業(yè)界評論,畢加索的陶瓷創(chuàng)作幾乎繼承了他畫畫的所有風格,雖然是陶瓷作品,但是畢加索的繪畫風格已然形成一個符號,這也深深地印在了他的陶瓷作品中。
巴勃羅·畢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馬拉加,是當代西方最有創(chuàng)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在世界藝術史上占據(jù)了不朽的地位。我們熟悉的是畢加索的繪畫藝術,但是這位20世紀最偉大的、多產的藝術天才,涉足的藝術領域遠遠超過了人們的想象,他將表達自己藝術情感的形式拓展到他感興趣的任何藝術領域,其中陶瓷藝術是他藝術成就的重要組成部分。畢加索對現(xiàn)代陶瓷藝術的影響,已經遠遠超過了他留給后人的上千件陶瓷藝術作品這樣簡單了,這種深遠的影響直接關系到人們對現(xiàn)代陶瓷藝術的認知的高度上。
來自于西班牙馬拉加畢加索故鄉(xiāng)的年輕學者以及后世的評論家都認為,畢加索在他人生的最后二十五年里在陶瓷藝術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當時,因為畢加索在這種藝術形式上花費了很多的心思,所以許多人欣喜地期望看見這位藝術天才嘗試這項新事業(yè)的成果,這些陶瓷作品被認為是他晚年的一些“對藝術與科學的探索”。
但當時也有藝術家認為他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和藝術天賦,而對于他的作品也認為是“廢物”。因為事實上在那個時代,陶瓷藝術作為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創(chuàng)作藝術表達形式,還沒有得到藝術界的認可。更多的人認為這是一門古老的傳統(tǒng)手工藝門類,不具備現(xiàn)代藝術門類的特征。
正是畢加索陶瓷藝術的出現(xiàn),改變了人們這種根深蒂固的想法,他的陶瓷藝術的出現(xiàn)標志著這樣一個轉折點的到來,這一擁有上千年的歷史藝術形式得到了現(xiàn)代藝術的理解和認可。
畢加索與陶瓷的相遇,要從這個故事說起。1946年的某一天,他與女友弗朗索瓦前往瓦洛里斯度假,參觀了當?shù)氐氖止に囀屑.吋铀鞅患猩系闹铺者^程深深吸引,在這里認識了蘇珊(Suzanne)和喬治·哈米耶(Georges Rami é)夫婦。哈米耶夫婦慷慨地讓畢加索使用他們的陶瓷工作坊,還把黏土和陶瓷制作的知識教給了畢加索。畢加索在他們的工作室里嘗試性地制作了一些造型和形態(tài)作品,最開始的興趣愛好最后成為了他們從事陶瓷創(chuàng)作最重要的動力。次年,畢加索就和哈米耶夫婦一起工作,在將近67歲時,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件陶瓷作品。畢加索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陶瓷藝術作品,大約有4000件左右。他沒有局限在陶瓷上繪畫,而且更多地研究陶瓷工藝,為了突破,他開始全方位學習陶藝,質量也在不斷的創(chuàng)作中提高。
畢加索的造型靈感源泉來自于典型的地中海地域以及他自己的創(chuàng)造形態(tài)。通過這種藝術媒介,畢加索的藝術思想得以豐富和實踐,同時也打開了陶瓷藝術通往純藝術形式的大門,而不僅僅被認為是一門手工藝領域。畢加索陶瓷作品是藝術形式多樣性的有利證明。
70歲的畢加索愈發(fā)沉醉于陶瓷世界,他很快就掌握了基本陶瓷技法,還創(chuàng)造性地用車床切割加工陶瓷,做出令人們意想不到的造型。除此之外,畢加索還將自己的立體主義運用到陶瓷創(chuàng)作中。
接觸過陶瓷媒介的人都知道,制作陶瓷需要對泥料以及整個繁瑣的制作流程十分熟悉,也需要十足的體力和耐力。陶瓷的可塑性、收縮率、易碎性以及燒制過程中的變形塌陷等問題,都會給陶瓷制作帶來重重困難。但這些困難讓擁有強烈好奇心的畢加索更加渴望去探索,因為他總是沉浸在解決困難中,即使他已經步入古稀之年。
畢加索不僅將三維元素融入到陶瓷盤上,還把在《亞威農少女》的繪畫技法運用到陶瓷創(chuàng)作上。他依舊堅持自己奇趣的風格,在陶盤上繪制各種臉譜,把一系列細頸酒罐、花瓶變成女性形象,還制作了一系列動物形象的陶瓷作品。
貓頭鷹是畢加索在陶瓷創(chuàng)作中新出現(xiàn)的形象,關于貓頭鷹的創(chuàng)作,情人弗朗索瓦在回憶錄里這樣描述:一天晚上和畢加索吃完飯回家,在路上撿到一只受傷的貓頭鷹,于是將它帶回家治療??祻秃蟮呢堫^鷹表現(xiàn)極度魯莽,不但喜歡吃老鼠,還經常咬畢加索的手指。但畢加索卻深深感受到了這只受過傷的貓頭鷹內心的強大力量,它給畢加索帶來了無限靈感。
畢加索奇妙的視覺形象總讓人眼前一亮,不得不佩服他非凡的想象力。越來越熟悉陶瓷特質的畢加索,通過自由調整陶器的形態(tài)比例,將畢式獨特趣味的元素運用到陶瓷上,他天馬行空的創(chuàng)造力為陶瓷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畢加索熟悉多種藝術形式,例如圖形化藝術表現(xiàn)形式在1904年以后在他的藝術作品中就開始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陶瓷創(chuàng)作的后期,畢加索開始嘗試設計陶瓷造型,他將雕塑、繪畫與制陶結合。同時,畢加索想要解決陶瓷制作中最難控制的燒制問題,他嘗試駕馭火,以求作品在溫度變化中呈現(xiàn)出更加神奇的效果。
在很多人看來,畢加索繪畫的主要特點是豐富多變的造型手段,即空間、色彩與線的運用。他的作品和他的生活一樣沒有絲毫的統(tǒng)一、連續(xù)和穩(wěn)定。他沒有固定的主意,而且花樣繁多,或激昂或狂躁,或可親或可憎,或誠摯或裝假,變化無常不可捉摸,但他永遠忠于的是——自由。有人說,世界上從來沒有一位畫家像畢加索那樣以驚人的坦誠之心和天真無邪的創(chuàng)造力,以完全徹底的自由任意重造世界,隨心所欲地行使他的威力。他不要規(guī)定,不要偏見,什么都不要,又什么都想要去創(chuàng)造。他在藝術歷程上沒有規(guī)律可循,從自然主義到表現(xiàn)主義,從古典主義到浪漫主義,然后又回到現(xiàn)實主義。從具象到抽象,來來去去,他反對一切束縛和宇宙間所有神圣的看法,只有絕對自由才適合他。而這一切,潛移默化地也呈現(xiàn)在了他的陶瓷創(chuàng)作當中。
陶瓷創(chuàng)作實際上是偏工藝,我們通常接觸的一些陶瓷藝術家多是工藝美術方面的專家,但是繪畫則屬于純藝術,更多的是,有的畫家不懂陶瓷繪畫,也有很多工藝美術師只對瓷畫創(chuàng)作游刃有余,所以像畢加索這樣在繪畫領域影響了整個東西方文化發(fā)展的人物,再從事陶瓷創(chuàng)作必然會為這個行業(yè)注入新鮮活力,也注定了畢加索的陶瓷作品很難平民化。
有位陶藝家看了畢加索的陶瓷作品后深有感觸地說:“如果把藝術家比作船,那么藝德就是水,船越大水就要越深,否則船造得很大就容易擱淺。同時藝術是需要悟性和靈氣的,有些人從藝一輩子還是匠,這跟勤奮無關,有些人畫的是思想和生命的靈氣,八大山人朱耷就是如此的靈動,畢加索亦如此……”
畢加索對陶瓷的大膽探索,不僅再現(xiàn)了他的經典藝術,而且展現(xiàn)了陶瓷本身的魅力,最重要的是賦予了陶瓷更多的藝術內涵。正因為如此,近年來畢加索的陶瓷藝術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其陶瓷作品價格也逐漸看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