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敏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也是最適合幼兒身心發(fā)展特點的活動。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蘊含于幼兒感興趣的游戲中,寓學于玩,引導孩子在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游戲中發(fā)現數學、感受數學,適合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水平和學習特點?!巴骥蛔印被顒?,教師借助棋類游戲中經常用到的玩具“骰子”,創(chuàng)設充滿“數理邏輯經驗”的游戲比賽情境,通過拋玩、計算兩個骰子上點點合起來的數量,比大小,論輸贏,得獎品。將數學問題巧妙地“設計”到游戲中,使富有邏輯性、抽象性的數學經驗具象化、生動化,幼兒在運用數學方法解決簡單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數學,積累數學經驗,鞏固數學方法,領悟數學價值,體驗成功的樂趣。
1.能和同伴合作游戲,感受數量的變化,提高運算能力。
2.能根據花片的數量推理比賽的輸贏。
3.樂意交流游戲情況,體驗游戲的樂趣。
每組兩個幼兒,分別佩戴紅色、綠色胸牌;每組兩個骰子,三張貼畫;佩戴紅色、綠色胸牌的幼兒人手3個相應顏色的花片;背景音樂《夢幻西餐廳》;黑板上有紅色、綠色標記,紅色、綠色花片各3個。
一、玩骰子,引發(fā)興趣,感知數量
1.出示骰子,引發(fā)興趣。
提問:老師給你們帶來了新玩具,這是什么?
2.運動覺感知數量。
(1)指導語:兩個骰子拋下來合起來是多少點點,請你用動作告訴大家。
(2)引導幼兒用小貓叫、小兔跳、拍手、拍肩等不同的身體動作表示兩個骰子合起來點點的數量。
(3)提問:你是用什么辦法算出點點的數量的?
幼兒A:我是用加法算出來的;幼兒B:我是一個點點一個點點數出來的;幼兒C:我是先看一個骰子有多少點點,再接下去數的。
(環(huán)節(jié)自評:出示玩具,引發(fā)幼兒游戲的興趣。通過拋、玩骰子,引導幼兒運用自己的方法感知兩個骰子合起來的點點數量,鼓勵他們用不同的身體動作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對數量的感知,使幼兒的學習建立在其已有經驗的基礎上)
二、游戲:拋骰子比大小
1.第一輪游戲。
(1)介紹比大小游戲的玩法與規(guī)則。
①老師佩戴紅色標記卡,邀請一個佩戴綠色標記卡的幼兒一起示范游戲玩法。
指導語:拋骰子比大小的游戲兩人一組,我是紅色標記,要找個和我顏色不一樣的朋友,誰來和我玩一玩?
②教師與幼兒示范游戲。
指導語:兩個骰子同時拋出(示范),兩個骰子上點點合起來誰多就是誰贏。
教師拋骰子,提問:我拋了幾點?
幼兒拋骰子,提問:他拋了幾點?我倆誰贏了?
出示貼畫,指導語:每個盤子里有3張貼畫,贏的小朋友可以得到1張貼畫,3張貼畫說明我們游戲玩幾次?除了輸贏還會出現什么情況?平局怎么辦?
(2)幼兒兩人一組結伴游戲。
①指導語:小朋友找一個和自己顏色標記不同的好朋友一起玩一玩吧!聽到音樂開始游戲,音樂結束,游戲停止。
②幼兒兩人一組,結伴游戲。教師打開背景音樂《夢幻西餐廳》。
③教師重點觀察游戲過程中幼兒運用哪種運算方法,根據幼兒運算的速度控制游戲結束的時間,同時觀察幼兒遵守游戲規(guī)則及合作的情況。
(3)幼兒介紹游戲情況,教師進行小結。
①幼兒交流游戲情況:說說比賽輸贏及得到貼畫的情況。
指導語:和好朋友坐到一起,哪一組來交流一下游戲情況?
佩戴紅色標記的幼兒:我有1張貼畫,我輸了2次,贏了1次;佩戴綠色標記的幼兒:我有2張貼畫,贏了2次,輸了1次。
②引導幼兒檢查自己的游戲情況。
提問:和他們結果一樣的舉手,有不一樣的情況嗎?
③鼓勵幼兒展示不同的比賽結果。
佩戴紅色標記的幼兒:我1張貼畫也沒有,輸了3次;佩戴綠色標記的幼兒:我有3張貼畫,贏了3次。
提問:和他們結果一樣的舉手,有不一樣的情況嗎?
佩戴紅色標記的幼兒:我有1張貼畫,贏了1次,輸了1次;佩戴綠色標記的幼兒:我也是有1張貼畫,贏了1次,輸了1次。
提問:一共比賽3次,為什么他們都只贏了1次,輸了1次呢?
小結:他們出現了1次平局。和他們結果一樣的舉手,有不一樣的情況嗎?
佩戴紅色標記的幼兒:我有2張貼畫,贏了2次;佩戴綠色標記的幼兒:我1張貼畫也沒有。
提問:這是怎么回事?
小結:原來也是出現了1次平局,平局誰也不得貼畫。
④幼兒表達游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或問題。
提問:在游戲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問題或困難?
⑤評價第一次游戲的情況:在第一輪的游戲中,兩個小伙伴能商量好輪流玩,都能遵守游戲規(guī)則,合作得非常愉快。
(環(huán)節(jié)自評:幼兒自由結伴,以自己的方式感知數量,開展比大小的游戲。游戲過程中有的孩子是運用相加的方法進行運算的,有的孩子是運用分合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的,還有的孩子是先感知一個骰子上的數量再用接著數的辦法來獲得最終的數量,能力弱的孩子通過手口一致一一點數也能完成比賽任務。教師充分尊重幼兒數學學習的差異性,讓每個孩子都能順利完成比賽任務。游戲結束后,教師引導幼兒自己介紹游戲的情況,根據貼畫的數量推理輸贏的次數,讓幼兒嘗試進行簡單的邏輯推理,鍛煉思維的靈活性,為第二次游戲做了相應的準備)
2.第二輪游戲。
(1)變化游戲規(guī)則,講解增加花片的新玩法。
提示語:花片也想加入我們的游戲。每個小朋友取和自己標記顏色相同的3個花片,每一次游戲輸的小朋友要給贏的小朋友1個花片。平局誰也不給,最后比一比誰的花片多。
(2)幼兒兩人一組結伴游戲。
①指導語:和好朋友一起去玩一玩吧!音樂開始,游戲開始;音樂結束,游戲停止。
②幼兒游戲,教師打開背景音樂《夢幻西餐廳》。
③教師重點提醒幼兒根據變化的規(guī)則,及時給贏的一方花片。
(3)幼兒介紹游戲情況,教師進行小結。
①幼兒交流游戲情況,說說自己所得的花片,教師引導幼兒推理比賽的輸贏。
②鼓勵幼兒展示不同的比賽結果,如果每種比賽結果都出現,幼兒手上的花片會出現0個和6個、1個和5個、2個和4個、3個和3個四種情況,教師根據現場出現的結果引導幼兒由易到難進行推理。
A.推理比賽情況(交流分享0個和6個的情況)
引導語:先請手中沒有花片的小朋友上來,猜猜他的比賽結果是什么樣的,他的好朋友手上會有幾個花片,為什么。
小結:因為他輸了3次,所以他沒有花片了。那他的好朋友有6個花片,贏了幾次?
B.推理比賽情況(根據兩個幼兒花片各3個的情況)
引導語:再請一組小朋友上來,自己介紹手上花片的數量。猜一猜,他們比賽的結果是怎樣的。
小結:對了,他們一組兩個小朋友各贏了1次,平局1次,所以他們手上都有3個花片。哪一組小朋友和他們的結果是一樣的?
C.根據比賽情況,推算花片數量(交流分享4個和2個的情況)
請一組幼兒展示,引導語:你贏了幾次?猜一猜他的好朋友贏了幾次,算一算他們手上個有幾個花片。
小結:你算對了,他們兩人一個手上有4個花片,還有一個手上有2個花片,你來告訴大家你是怎么算的。(幼兒用黑板上的大花片演示自己推算的過程)
提示語:有沒有和他們一樣一個贏2次,一個贏1次的?
D.根據花片數量,推算比賽情況(交流分享1個和5個的情況)
再請一組幼兒展示,對手拿1個花片的幼兒提問:你手上有幾個花片?他好朋友手上有幾個花片呢?仔細想想他們比賽結果是什么樣的。(請一名幼兒演示推理過程,幫助大家理解贏2次平局1次的比賽情況)
(環(huán)節(jié)自評:本環(huán)節(jié)是這節(jié)活動的難點環(huán)節(jié),在第一次游戲的基礎上,我將重點安排在論輸贏、比獎品的數量,以此來發(fā)展幼兒的邏輯推理能力。這里教師采用“引導性互動”方式:要求幼兒根據花片數量推理輸贏情況,或根據輸贏情況推算花片數量。在幼兒介紹游戲情況的環(huán)節(jié),教師按活動內容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的原則組織與安排推理活動,這樣的內容設計既從幼兒現實的需要和可能出發(fā),又能較好地促進幼兒從現有發(fā)展水平向“最近發(fā)展區(qū)”邁進。為了更好地幫助幼兒理解輸贏結果和花片數量的關系,教師在幼兒遇到推理困難時,采用了演示的方法,請幼兒上來擺一擺,直觀展現了比賽、獎勵的全過程,較好地解決了活動的難點,促進了幼兒數概念的建構及邏輯思維的發(fā)展。兒童是游戲的主人,合作游戲是他們數學學習的載體,因而他們的學習就是玩,就是游戲。幼兒自主選擇伙伴、分配場地,積極投入到比大小的活動中,獲得相應的數經驗和數概念,并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發(fā)展了數能力和數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