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咯
隨著年紀增長和社會經驗的豐富,我們似乎變得更難信任他人,“交朋友”的難度也更高了。
“覺得自己的朋友越來越少”這件事,可從兩方面來看:第一,無法結交新的朋友;第二,不知如何加深和維系既有的友情。針對這兩點,這里有一些建議。
首先,如何和周圍的熟人變成朋友?
1.積極“發(fā)射”和回應友好信號
心理學家提出人際關系中的“投標”概念,指的是以建立聯(lián)結為目的的小要求——一個微笑,一句搭訕,一個小小的請求,都是“投標”。研究指出,朋友之間越常向對方發(fā)出和回應那些“投標”,兩個人的關系就越深厚。
因此,到了新環(huán)境中,你可以多向周圍人發(fā)出善意的“投標”?!爸形缫黄瘘c外賣嗎”就可以成為一個簡單有效的“投標”。同時,觀察那些時常向你“投標”或回應你善意的人,他們可能正是想與你成為朋友的人。
2.主動要求擴展你們見面的場合
我們想發(fā)展成朋友的熟人,大多是每天會在同一固定場合見面的人,比如笑點相近的同學,有共同興趣愛好的同事,經常光顧的咖啡店的老板……你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主動要求在那個固定場合之外見面。比如,約一個關系不錯的同事一起喝咖啡,當你們在咖啡廳單獨相處時,就能夠看出是不是真的可以好好聊天,還是除了一起吐槽“今天又要加班”之外,就沒有別的可聊。
3.循序漸進的自我暴露
友情真正開始建立還有一個關鍵的元素,就是自我暴露。當你們保持經常的見面后,有一方會先冒著暴露個人信息的危險,去“測試”對方是否會有相應的同應。如果雙方都愿意進行自我暴露,這就像是一把打開友情的鑰匙。
加拿大溫尼伯大學開發(fā)出一個在短時間內最容易交到朋友的問題模型,其中包括三組問題,每組12個。第一組問題有點私人性質,比如“打電話之前,你會預先練習將要說出的話嗎”“你上一次對自己唱歌是什么時候”等;第二組則更私人,比如“你最恐怖的記憶是什么”“有什么事情是你一直以來想做的嗎”等;最后一組則是最私人的,比如“你上一次在其他人面前哭是什么時候”“在你的家庭中,誰的去世會讓你最難過”等。通過這些問題引發(fā)循序漸進的自我暴露,最容易使人們打開心扉,成為朋友。
其次,如何維系和加深現(xiàn)有的友情?
1.主動聯(lián)系朋友
很多不常與朋友聯(lián)系的人都陷入兩種誤區(qū):第一,真正的好朋友無論多久不聯(lián)系都不會破壞我們的關系;第二,“Ta都沒找我,那我也不找Ta”。抱有第二種誤解的人可能是假設朋友已經忘記自己,所以負氣般地“那我也不聯(lián)系Ta”;也可能是為朋友或自己找借口——“Ta肯定是太忙了”“我找不到什么好的由頭給Ta發(fā)微信”。
但實際上,聯(lián)系朋友并不需要想那么多,你只要去做這件事就好了。至于聯(lián)系朋友的理由,可以簡單到“我今天買了一束你以前最喜歡的花”,再附上一張花的圖片。
2.建立你們之間更多的關聯(lián)點
心理學家指出,兩個人之間的關聯(lián)點越多,他們潛在的產生交集的可能也越多,因此他們之間的聯(lián)結就會越深厚。
比如,你的朋友最近參加了油畫班,而你剛好也想學畫畫;或是你看見Ta的朋友圈下面有另一個朋友的評論,才發(fā)現(xiàn)原來這兩個人也認識。這些都能成為增加或重建你們之間關聯(lián)的契機。而這一切只有一個簡單的要求,就是你愿意關注對方的生活,同時也能偶爾分享自己的生活,讓Ta看到。
3.給你們的友誼一些儀式感
每月一次的視頻,每年一起去旅行一次。每一次在對方生日時送Ta手作禮物……這些穿插在日常生洛中的、變成習慣的小小儀式,都能讓你們更多地將對方和這段友情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