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穿越回1億年前的地球,那時陸地上的統(tǒng)治者是成群的恐龍。而恐龍中的王者,就是脖子和尾巴長長、身體笨重的蜥腳類恐龍。
先跟幾位“嘉賓”打招呼吧。
別急著為霸王龍打抱不平,先聽聽古生物學家是怎么說的。蜥腳類恐龍長著蜥蜴一樣的腳,是有史以來最大、最重的陸地動物。這些巨龍稱霸時間超長,生存年代從三疊紀晚期開始,直到白堊紀結(jié)束,而霸王龍只蹦了幾百萬年就和所有其他恐龍一起滅絕了。巨龍家族成員還特別多,沉重的腳步曾經(jīng)震撼了每一塊大陸。它們吃素,但最大的肉食恐龍也對它們退避三舍。蜥腳類恐龍建立了自己的王國,完全以體形優(yōu)勢縱橫恐龍時代。
咦?怎么巨龍里還有雷前龍這樣的小個子?這不奇怪,因為蜥腳類恐龍并非始終都是這么巨大。今天這篇文章就是要講一些你大概從沒聽說過的關(guān)于這些巨龍的事實,其中多半要讓你大吃一驚。
“小”祖先,“大”后代
蜥腳類恐龍的祖先其實非常小巧。農(nóng)神龍是一種體重不到10千克的小動物,生存在三疊紀晚期,被認為是所有巨型后代的祖先??墒堑搅速_紀晚期,它的后裔們體重都動輒幾十甚至上百噸,體長超過了20米。要是農(nóng)神龍見到自己巨大無比的子子孫孫,還不嚇個半死?
逆襲寶典
巨龍們又是如何從小個子成功逆襲,在身高和體重上突破天際的呢?科學家提出了很多猜想:
巨龍的麻煩“龍生”
逆襲成功后的巨龍們從侏羅紀晚期開始,一直到白堊紀結(jié)束,在這漫長的8500萬年里,一直以巨大著稱。但大也有大的煩惱。舉個例子來說,目前最大的陸地草食動物是非洲象,最重的有8噸,一天中有80%的時間都在專心致志地吃啊吃,其余時間用來睡覺。大象不僅餓得快,還很怕熱。人可以靠出汗散熱,但大象太大了,就算是出汗也來不及,所以長出了極端巨大的耳朵,靠豐富的血管散熱?,F(xiàn)在請把目光轉(zhuǎn)向蜥腳類恐龍:它們當中最輕量級的也有大象的兩倍重,為了不餓死、熱死,它們可是有許多一輩子都無法擺脫的麻煩。
神秘武器長脖子
說完巨龍的煩惱“龍生”,就不得不說說它們最驕傲的地方—長脖子。馬門溪龍有9米長的脖子,比一輛公交車還長,幾乎占到整個身體長度的一半。如何使這種長脖子成為可能,幾乎完全成了一道物理難題。
問題:如何讓巨龍長出一根長脖子?
解答:
第一步:它得有四條粗腿兒外加水桶型身材,作為穩(wěn)定的地基支撐起脖子。
第二步:得安個小而輕的腦袋,抬頭就不會太費神費事,需要的頸部肌肉就不那么強健,減輕脖子重量。但這樣帶來的壞處是吃飯變得很不方便,頭部太小以至于嘴里塞不了多少食物,巨龍只能不停地吃啊咽啊。
第三步:繼續(xù)給脖子減重。化石顯示,蜥腳類恐龍頸椎內(nèi)有一系列與氣管相連的氣囊,這使得它們的脖子可能比水還輕。
博物館里的巨龍
不管巨龍生前有多風光,它們都滅絕了。你在博物館見到的化石骨架,都是根據(jù)推測拼出來的。但是巨龍們可能不喜歡博物館給它們安排的姿勢。就拿脖子來說,古生物學家推測,如果巨龍脖子是直立的,為了把血液泵到高高在上的大腦,心臟提供的血壓可能撐爆血管。所以,多數(shù)巨龍更可能把頭直直往前伸,脖子保持一個微微向下彎曲的弧度。
靠兩條后腿站立,并用尾巴作為額外支撐的這種“三腳架式”,雖然威武雄壯,巨龍可能也吃不消。海因里?!ゑR里森是研究恐龍站姿的專家,他認為,生活在白堊紀的蜥腳類恐龍?zhí)┨咕摭堃驗楸巢抗趋婪浅H犴g,后腿站立的結(jié)果就是往后倒。腕龍就是想用后腿站立也不行,因為它們的重心完全在身體前部。梁龍似乎最有可能做出這種高難度動作,因為它們有相對優(yōu)雅勻稱的身形,重心又剛好在臀部正上方,兩腿站立時應(yīng)該可以維持平衡。
從海洋到陸地
19世紀到20世紀早期,當蜥腳類恐龍的化石剛剛被發(fā)現(xiàn)的時候,人們習慣于把它們同鯨相比。倒不是因為化石和鯨骨頭相似,而是人們根本不信這么大的動物能在陸地上支撐起自己的體重,所以猜測它們生活在水里。理查德·歐文在1841年就把兩顆牙齒化石的主人命名為“鯨魚蜥蜴”,它們其實屬于一只蜥腳類恐龍(倒霉的是它現(xiàn)在只能叫鯨龍了)。后來,氣囊的發(fā)現(xiàn)使得我們相信,以前對蜥腳類恐龍體重的估計都太過夸張。幾乎所有的巨龍都經(jīng)歷了一次“減重”。腕龍的體重從巔峰的50多噸掉到20噸上下,梁龍甚至“苗條得”不到20噸。這樣一來,它們在陸地上行走應(yīng)該沒什么問題了。
作為人類有許多好處,我們個子雖然小,卻可以上太空,去月球。但也有遺憾,那就是我們不能親眼看見巨龍活躍的身影。今天,當我們挖出一個和我們的身體差不多高的脊椎骨化石的時候,它的主人到底有多大,我們已經(jīng)難以想象。唯有古老的地球本身,見證了蜥腳類恐龍震懾大地時的畫面。
小哥白尼·趣味科學畫報2019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