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確定了習作內容,也就是知道了“寫什么”之后,最困惑的是“怎么寫”。一篇好的文章,關鍵在于謀篇布局。思維導圖能清晰地反映出寫作時的思路,能讓學生直觀地看到自己思維的脈絡。因此,在習作中解決“構思”這一問題時,引入思維導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借圖顯構段方式,層次更分明。
在習作的起步階段,學生往往會想到哪寫到哪,缺乏條理性、整體性。中年級習作應以段的訓練為主,本單元的語文訓練要素就是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要提高寫景習作教學的實效,必須抓住“段式訓練”,為寫景的篇章訓練打下良好的基礎。借助思維導圖畫出抽象的“段”的骨架,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段”的概念,化抽象的思維為形象的圖示,掌握各種段式寫法。
總分段式是三年級學生寫景習作中最常見且十分重要的段式?!陡火埖奈魃橙簫u》采用的就是這樣的構段方式。我讓學生嘗試模仿著將構段層次用導圖的形式呈現出來,然后根據導圖用文字有條理地描述觀察所得。
從導圖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小作者圍繞總起句“南湖公園真美”,在線條上標注出描寫岸邊的垂柳、湖水和湖中的荷花的關鍵詞,重點描寫湖水和荷花,層次清晰,特點鮮明,總分關系一目了然。在導圖的幫助下,學生非常明確應從哪幾方面描寫南湖,習作時自然就不會雜亂無章。
2.借圖明寫作順序,條理更清晰。
寫景文章必須按一定的順序寫才能思路清晰。學生在寫作之前,先要明確按什么順序,做到“心中有數”,才能“言之有序”。《富饒的西沙群島》是按照“海面——海底——海島”地點轉移的順序進行描寫,《美麗的小興安嶺》是則按春夏秋冬的時間順序進行描寫,按一定順序描寫,可以使文章脈絡更加清晰。復習了這幾篇課文的寫作順序后,我引導學生試著確定寫作的思路,在導圖上整體構思,直觀呈現觀察的順序。
這是一個學生繪制的《南湖公園》的思維導圖,導圖按地點轉換的順序呈現了小作者游覽南湖公園的經過,并用關鍵詞將各個地點之間有機地串聯(lián)起來,學生憑借此圖,“按圖索驥”,文章自然文筆流暢,條理清楚。
(節(jié)選自《巧用思維導圖,助力中年級寫景作文》一文,作者鄭國英,浙江省衢州市鹿鳴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