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王復明
王復明(1926年2月~1991年7月),男,湖南岳陽人,1948年7月畢業(yè)于上海圣約翰大學土木系,1949年5月參加革命工作,195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曾任上海市衛(wèi)生局環(huán)衛(wèi)處技士,先后在上海市營建筑工程公司、上海華東工業(yè)建筑設計院、鞍山黑色冶金設計院等單位從事結(jié)構(gòu)設計工作。
1958年10月后,王復明歷任冶金部重慶鋼鐵設計院土建科設計組長,攀鋼現(xiàn)場設計隊副科長兼主任工程師,重鋼院土建科副科長兼主任工程師,重鋼院寶鋼現(xiàn)場設計隊土建專業(yè)負責人、副隊長、副總工程師,寶鋼工程指揮部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王復明于1979年獲冶金部、上海市勞動模范稱號,1981年又一次獲上海市勞動模范稱號;1985年榮立寶鋼建設一等功,獲寶鋼指揮部優(yōu)秀黨員稱號;1988年當選為上海市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79年早春,寶鋼工地一片生機勃勃。這個投資概算超過200億元的鋼鐵大項目,讓寶鋼人深感責任重大,如何在保質(zhì)保量的前提下,盡量為國家節(jié)約來之不易的外匯?寶鋼人在談判桌上竭盡全力,苦苦堅守……
長江口是沖積平原,寶鋼地基軟弱,必須使用日本進口的鋼管樁。當時的中方主談是寶鋼的副總工程師王復明,他想,使用昂貴的鋼管樁就好比把大把的美元埋入了地下,到底需要打下多少根鋼管樁?能否盡量少花錢?如何做到既保證質(zhì)量,又節(jié)省投資?這是王復明苦苦思索的頭等大事。
那年早春時節(jié),在臨近長江口的丁家橋機場,寶鋼打下了最早的試驗樁。根據(jù)當時測試的數(shù)據(jù),中日專家各自做出了計算和判定。日方依據(jù)日本某權(quán)威教授的計算方法,得出的結(jié)論是:每根鋼管樁的保險承載力是280噸,而憑王復明的直覺,日本人過于保守。
當時,國際上判定鋼管樁負載的計算方法有30多種,由于整個寶鋼工地需要的鋼管樁數(shù)以萬計,如計算過于保守,中國將要多支付巨額美元。這是國家來之不易的外匯啊,能不心疼嗎?
談判桌上,日方主談、新日鐵代表札本滔滔不絕地申訴著自己的理由,話語中,充滿著固守立場、不肯退卻一步的自信。
這時,王復明端起茶杯,緩緩地喝了一口,說:“札本先生,你們的計算到底精確嗎?”
此前幾次談判,王復明都表達過同樣的疑惑。這位優(yōu)秀的中國土木工程師,曾先后參加過鞍鋼、攀鋼等多個大型鋼鐵廠的選址和地基處理,有過硬的專業(yè)技術(shù)和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然而要改變?nèi)辗揭庖?,還必須拿出更有說服力的依據(jù)。雙方據(jù)理力爭,相持不下,談判再次無果而終,這令王復明陷入前所未有的焦慮。
“對工程來說永遠是安全第一!”談判結(jié)束,札本扔下這么一句話,打算先回日本過櫻花節(jié)。
望著札本的背影,王復明陷入了沉思:同濟大學專家正在寶鋼工地上做一個鋼管樁承載力的試驗,會拿出有利于中方代表的結(jié)果,但時間比較長,要再等一等,可是究竟要等多久呢?
工地上按期施工,每一次去工地,王復明都感到一種壓力:這片日新月異的工地,正期待著確定這批鋼管樁的數(shù)量,談判時間不允許繼續(xù)拖延了!
周日上午,王復明正在工地巡視,突然,他接到通知:談判馬上移到日本八幡!
情況緊急,刻不容緩,王復明當即率隊趕赴日本。
前來接機的札本笑吟吟地說:“您這次來,我一定要陪您觀賞櫻花。美麗的櫻花,會讓您變得不那么固執(zhí)。”札本說著,躬身為王復明打開車門。
王復明咧了咧嘴,可是笑不起來,他明白,此番東瀛之行,不為櫻花,為的是鋼管樁!
新一輪談判開始,札本在黑板上寫下一串公式,并進行了嚴密的演算,得出的結(jié)果還是每根直徑900毫米鋼管樁的承載力為280噸,然后他又流利地寫下一行英文,大意是,這不僅是日本專家的觀點,也是美國著名力學專家的觀點,代表國際權(quán)威。
王復明從容地微笑著,起身拿過筆,在黑板的另一邊以先進的塑性狀態(tài)計算法,有條不紊地演算著,最終得出結(jié)論:每根鋼管樁的承載力遠遠不止280噸。
看到王復明采用先進的塑性狀態(tài)計算法,札本愕然無語,他稍作停頓,換了個話題:“這是一個舉國關(guān)注的重大工程,多埋鋼管樁更保險??!”
王復明回應道:“一位中國偉人說過,浪費是最大的犯罪,何況中國目前還很窮,我們希望日本朋友能為我們多省下一點兒錢。”
談判再次擱淺。
茶歇的時候,札本走到王復明身邊,彬彬有禮地說:“賞櫻去吧!”眼看談判毫無進展,王復明哪有心思賞櫻?但出于禮貌,他還是答應了……
晴空萬里,櫻花林燦若云錦,令人陶醉。札本告訴大家,櫻花是日本民族的象征,每年櫻花節(jié)是日本人最愉快的節(jié)日,日本人常帶著一家人在櫻花樹下飲酒唱歌。
一會兒,札本友好地提議道:“這棵櫻花樹最漂亮,我們一起在這兒合影吧!”大伙兒剛站好,突然有人喊道:“王總不見了!”
札本有點惶然,說:“咦,他可是主角??!”
眾人四處尋找,札本發(fā)現(xiàn)王復明蹲在一棵櫻花樹下,跑過去一看,只見他手持一根樹枝,在一片沙土上,聚精會神地寫個不停,仔細一看,那是一串數(shù)學公式……休閑時刻也工作?這一刻,札本被這個來自中國的對手打動了。
就在這時,王復明扔開樹枝,跳起來興奮地沖著札本喊道:“440噸,440噸!我按照同濟大學俞教授的試驗方法又算了一遍,每根鋼管樁承載力為440噸!”
原來,就在兩天前,王復明收到了同濟大學教授、著名土木專家俞調(diào)梅寄來的一封信,信中說,他們的試驗成功了,這個試驗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在工地上打下兩根鋼管樁,在上面進行荷載,用陀螺儀測變形曲線,做承載力推算。據(jù)專家研究,這個方法最科學、最簡潔,測試下來每根鋼管樁的承載力為440噸左右。整個試驗過程,日方專家都在現(xiàn)場。信中,俞教授還附上了承重量和變形曲線,以及最新的計算公式。王復明拿到信后,私下里驗算了好幾遍,印證了俞教授的結(jié)論。
回到賓館后,王復明拿出那封信,一五一十地告訴札本,說:“我的計算結(jié)果和俞教授一模一樣!”札本也跟著仔仔細細地演算了一遍,果然如此。
此刻的札本不得不佩服這個倔強的中國人,最終,日方接受了中方的計算,單根鋼管樁承載力由280噸提高到440噸,王復明為寶鋼省下了3000萬元人民幣。
臨別之際,王復明對札本說:“我曾經(jīng)讀過一首日本的古詩:‘櫻花,櫻花!暮春三月,開滿青空,一望無涯,花香四溢,如云似霞……我真想好好看一次櫻花?!?/p>
札本一聽,詫異地問:“我們不是一起去看了嗎?”
王復明不好意思地一笑,說:“我……我當時沒在意……”
大伙兒一齊笑了。
札本望著王復明,真誠地發(fā)出了邀請:“明年,我邀請您到日本來賞櫻!”
很快,王復明看櫻花的故事在寶鋼傳開了,一名中國知識分子的愛國情懷感染了無數(shù)建設者……
(發(fā)稿編輯:姚自豪)
(題圖、插圖:陳明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