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莉莉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80、81頁。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場景引入:課件出示幾幅生活中包裝的圖片。(有單盒包裝的圖片,也有多盒拼裝的圖片)
師:看了生活中的包裝后你有何感受?
2.定格單盒包裝的圖片,理解包裝的含義。
師:包裝紙包了盒子的哪些部分?
預設:表面。
師:求包裝紙的大小就是求什么?
預設:表面積。
師:物品經過包裝,顯得更精美,可包裝的目的不僅如此,在包裝中還有許多學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包裝的學問》。(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圖片,理解包裝的含義。這樣引入既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包裝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又拉近了數學與生活的距離,還為課堂學習營造了良好的氛圍?!?/p>
二、動手操作,探究方案
●探究活動一:包裝兩盒糖果。
1.出示例題,明確包裝意義。
師:再過幾天就是六一兒童節(jié),淘氣要給臺灣的小朋友寄糖果,兩盒同樣的糖果包成一包,怎樣包才能節(jié)約包裝紙?(一盒糖果長20cm、寬15cm、高5cm,接口處不計)
師:根據數據,說說哪個是大面?哪個是中面?哪個是小面?
2.動手操作,探究包裝方案。
師:兩盒糖果能有幾種不同的包裝?
(學生獨立擺一擺,之后上臺展示三種不同的包裝方案)
3.計算比較,驗證猜想。
(1)觀察比較,猜想最節(jié)約包裝紙的方案。
預設:第一種包裝方案最節(jié)約。
師:多數同學都覺得第一種方案最節(jié)約包裝紙,怎樣驗證?
預設:計算三種包裝方案的表面積。
(2)計算驗證。
師:觀察圖形特點,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計算,驗證你的猜想。
請學生交流解題思路,預設∶
①根據包裝后的長方體的長、寬、高計算。
②兩個長方體表面積之和,減去重合面的面積就是現在的表面積。
③包裝后10個長方形面積之和。
(3)小結。
驗證和猜想一致,確實是第一種方案最節(jié)約。
師:為什么第一種包裝方案最節(jié)約紙?
預設:包裝方案有三種,其中最大的面重合,重合的面積越大,剩下表面積越小,越節(jié)約包裝紙。通過計算比較得出結論:計算方法一、二簡單實用。
【設計意圖:兩個長方體的包裝方案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多個長方體拼擺的基礎,分兩個層次進行:先研究包裝方案的多樣化,再估一估、算一算,探究如何節(jié)約包裝紙。三種計算方法都預設了,學生不一定都出現,課堂隨機而動。計算驗證猜想科學嚴謹,讓學生在動手操作、觀察、思考、交流中資源共享,尋找策略最優(yōu)化,培養(yǎng)探究意識,提高探究能力?!?/p>
●探究活動二:包裝三盒糖果。
師:想一想,哪種包裝方案最節(jié)約?
(請三名學生上臺展示不同的包裝方案,教師同步出示課件)
師:結合包裝兩盒糖果的最節(jié)約方案思考,能否不計算就知道哪一種方案最節(jié)約包裝紙?為什么?
預設:第一種方案最節(jié)約包裝紙。三種方案都是把三個長方體的表面積之和減去重合的面積。第一種方案減去的是4個大面的面積,第二種方案減去的是4個中面的面積,第三種方案減去的是4個小面的面積。重合的面積越大,剩下的表面積越小。
師:比較包裝兩盒糖果和三盒糖果,有什么發(fā)現?
預設:表面積之和不變,重合面越大,減去的面積越多,其包裝面積越小。
【設計意圖:在包裝兩盒糖果的基礎上,探究三盒糖果的最優(yōu)包裝策略,通過想一想、擺一擺,再觀察比較重合的面,使學生容易得出結論?!?/p>
師:是不是所有包裝都只要把大面重合在一起就最節(jié)約包裝紙呢?大家愿意接受更大的挑戰(zhàn)嗎?
●探究活動三:包裝四盒巧克力。
師:一盒巧克力外包裝盒的長為110mm、寬為70mm、高為36mm,包裝四盒這樣的巧克力最少需要多少包裝紙?
1.擺一擺或畫一畫,用學具代替巧克力盒。(小組合作,比賽看哪一組完成時間最短)
出示小組合作要求:
(1)四人小組分工,擺一擺或畫一畫。
(2)要盡量多的考慮包裝方案。
(3)思考最節(jié)約的包裝方案并說一說理由。
2.說一說。
分兩組展示,一組草圖展示,一組學具展示,對每種方案作簡單介紹,當包裝方案有遺漏時,其他小組可補充展示介紹。
3.理一理,想一想。
師生共同按相同的面重合和不同的面重合來進行有序整理,出示課件。
【設計意圖:在探究四個相同長方體組合成新的長方體時,雖然大多數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能得到六種拼擺方法,但可能會思維無序,探究活動有難度,因此小組分工合作非常有必要。在教師展示拼擺方案時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有序拼擺,不重復不遺漏又節(jié)約時間,對于包裝方案的多樣化和策略的最優(yōu)化的歸納與總結很有幫助?!?/p>
探究思考:不計算,這六種方案中哪種最節(jié)約?說說理由。
預設1:6個大面重合的包裝方案最節(jié)約。
預設2:4個大面和4個中面重合的包裝方案最節(jié)約。
6個大面重合
4個大面和4個中面重合
4.探究最節(jié)約的方案。
師:大家意見不一致,怎么辦?(用數據驗證,得出最節(jié)約的方案)
獨立計算,探究,比較得出最簡便的計算方法:
方案 A:110×70=7700(mm2)
方案 B:110×36×2=7920(mm2)
師:由于表面積之和不變,比較兩種包裝方案的表面積其實就是比較重合的6個大面和4個大面加4個中面的面積大小,也就是比較1個大面和2個中面的面積大小,誰大就是誰節(jié)約。四盒巧克力的包裝方案中并不是大面重合面積最大,而是4個大面和4個中面重合后面積最大,所以與前面兩種包裝情況的最節(jié)約方案不同。
【設計意圖:在包裝方案的有序展示后,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計算、交流為什么方案B是最優(yōu)化策略,讓學生通過實踐、探究經歷“再發(fā)現”的過程,幫助學生由直觀向抽象邁進,提升數學核心素養(yǎng)?!?/p>
5.算一算。
根據最節(jié)約方案求出四盒巧克力所需包裝紙的面積:
(110×70+110×36+70×36)×2×4-(110×36×4+110×70×4)=66800(mm2)
6.交流體會,歸納小結。
師:經歷了兩個、三個和四個相同長方體的包裝,我們得出結論——重合的面積越大,表面積就越小,就越節(jié)約包裝紙,這就是包裝的學問。用表面積之和減去重合的面積就是包裝紙的表面積。
(板書:重合的面積越大,表面積就越小,
表面積之和-重合的面積=包裝紙的表面積)
【設計意圖:四個長方體的包裝是本課的一個難點,教學分三個部分進行:首先探究有多少種包裝方案。然后引導學生分析、猜測哪種方案最節(jié)約包裝紙。因為學生的觀察角度不同,在最優(yōu)策略上可能會有爭執(zhí),因此開展第三層次的探究,通過計算驗證猜測,進一步歸納最節(jié)約包裝紙的原因,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加深學生的理解?!?/p>
三、回顧總結,暢談收獲
師:剛才在研究糖果和巧克力的包裝過程中,同學們發(fā)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和規(guī)律,誰來說說今天的收獲?
預設:
1.有多種包裝方案。
2.會計算組合長方體的表面積。
3.知道怎樣包才能節(jié)約包裝紙。重合面積越大,表面積越小。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梳理,總結反思,讓學生對包裝的學問有了總體的認識,培養(yǎng)探究意識,提升核心素養(yǎng)。】
四、回歸生活,鞏固應用
師:(課件再次出示上課前的一些商品包裝圖片)觀察這些包裝形式,你認為合理嗎?為什么?
總結:同學們,包裝雖小,可里面的學問卻不少,今天我們只是從數學的角度研究了如何節(jié)約包裝紙,實際生活中包裝還要考慮美觀、好保管和便于攜帶等因素。希望同學們今后在生活中用心觀察,細心思考,做個有心人。
【設計意圖: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