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亦江
原文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比≈湃?。
——選自《世說新語·雅量第六》
譯文
王戎七歲,曾經和一群小伙伴游玩,看見路邊的李子樹上果實累累,壓彎了枝頭。伙伴們爭相跑過去摘取,只有王戎一個人不動。別人問他,他說:“李子樹在路邊,卻還有這么多果實,一定是苦李子?!蹦脕硪粐L,還真是這樣。
感悟
一只狐貍吃不到架子上的葡萄,又想裝出自己很有本事的樣子,就說架上的葡萄是酸的。小松鼠、小兔子吃得到也不愿吃了。小猴子不信狐貍的話,自己嘗了一顆。小松鼠和小兔子這才知道,架上的葡萄其實是甜的。
但是,我們不能事事都去試一下,有的是不可能,比如,你想體會一下人在月球上行走是什么感覺,你就能到月球上去嗎?有的是不應該,路上撿到的糖果或山野采集的果實,你能隨便嘗嗎?有的則是沒有必要,我們用腦子想一想就行了。這個故事中七歲的王戎就是一個肯動腦筋的好孩子。他想:“這樹長在路邊,結的李子又多又大,真要是甜的,路人早就把它們摘光了。”他的思考不是很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