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柔
親子閱讀是具有魔幻色彩的。它的重要性在于,你是否希望自己的孩子未來有一天能對書感興趣,擁有受用一生的讀書習慣。
作為家長,如果不是因為孩子,不會每天捧起那些花里胡哨的繪本,講得津津有味。我選擇睡前共讀,用自己和孩子感覺最舒服的姿勢靠在一起,書由孩子選。數(shù)百本繪本都摞在地上,在這些書被看過一輪之后,有很長一段時間,他每次都會抽簽似的選同一本書,而且一晚上能讓你講十幾遍。到最后,眼皮都快閉上了,嘴里也開始胡言亂語。但身旁的孩子雖然也一直閉著眼,可隨時能打斷我:“你講錯了,重新講?!?/p>
后來,親子閱讀的時候,開始挑選內(nèi)容里都是字的小說,他是想讓夜晚長一點兒,想讓媽媽能陪自己久一些。我們第一本共讀的動物小說是一位女作家寫的《狼王》,此前,孩子只在動物園里看見過繞圈的真狼。那天,我們約定只能讀一章,為了讓故事聽起來更生動,我動用了中學時代的朗讀技巧,用不同的語氣扮演各種角色,而且肢體動作夸張,讀到高山和狼的時候,我干脆站到枕頭上去了,這摻雜了表演的朗讀,明顯讓閱讀氛圍更有魅力,但兩三千字讀下來,我開始渾身冒汗。
按照約定,只能讀一章,所以無論孩子怎么央求我都拒絕了。轉(zhuǎn)天發(fā)現(xiàn),孩子起床就默默拿起那本書,自己在翻,而此時他還是個“文盲”,能認識的字超不過100個。故事的魅力在于家長給了孩子一個好的啟發(fā),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讓他開始有了自主閱讀的欲望,并且開始不斷地詢問里面不認識的字。
“只讀一章”的最大收獲是,在一個月里,孩子的認字量突飛猛進地增長,因為故事的“后來”始終吸引著他。家長不給讀,就會逼得孩子自己看。基本上從認字之后,他就不再看繪本了,而且第一本自主閱讀的作品是托爾金的《霍比特人》。
睡前與親子共讀,以前是我自己戲精附體般的朗讀,自從他認字之后,我們的讀書時間變成了共同的角色扮演。同樣是一個章節(jié),事先分配好角色和要讀的內(nèi)容,之后就是比著進入角色演繹。孩子經(jīng)常會覺得自己沒讀好,要求再讀一遍。他的精益求精也催促著我要提高自己的朗讀水平,實在黔驢技窮的情況下,我干脆用不同的方言來朗讀。比如《霍比特人》中,半獸人在樹林里吃羊腿那段,我分別用天津話和山東話來讀,孩子笑得直拍床。花樣的朗讀方法換來的是睡覺時間延遲,但他居然每一章都會背了。一本外國小說,讀完了,也背下來了,發(fā)生在孩子身上是多么神奇。而且,由于這一本書,孩子迷上了英國作家托爾金搭建起的中土世界,讓我把托爾金的所有書都買來,在我看來都顯得很生澀的《精靈寶鉆》,他已經(jīng)看了5遍。后來,他又看了托爾金的自傳,在網(wǎng)上找到中土世界的論壇,和那些比他大很多的人一起探討中土世界。一本書,打開了一個孩子對世界張望的一扇窗戶。
我想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親子閱讀方法,無論什么方法,只要不是枯燥的、逼迫的,孩子都會非常享受這段美妙的時光。同樣,家長在伴讀的同時,也仿佛擁抱自己內(nèi)心的童年,再一次在閱讀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