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向繼武 劉波 秦文印
有著建始“屋脊”之稱的官店鎮(zhèn),曾是賀龍元帥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戰(zhàn)斗過的地方。2018年11月29日,這片“紅色土地”孕育出了一位“中國好人”——傷殘退伍軍人史建章登上中央文明辦發(fā)布的2018年11月“中國好人榜”,獲評助人為樂類“中國好人”。對于這份榮譽,史建章總說:“鄉(xiāng)親們幫助我的,遠遠大于我?guī)椭l(xiāng)親們的?!?/p>
1964年,史建章憑借過硬的身體和政治條件光榮入伍,成為一名在西北大漠服役的工程兵。誰知接連兩次的負傷讓他失去了左眼,史建章不再適合留在工程部隊。1976年,他回到家鄉(xiāng)進行療養(yǎng),部隊按月按標準保障他的生活開支。
剛回到家鄉(xiāng),鄉(xiāng)親們怕他寂寞,常常陪他聊天、拉家常。哪家做了好吃的,總會接他過去;崎嶇的山路上也總能見到老人或小孩牽著他的手前行。鄉(xiāng)親們知道史建章家里人口多又缺勞力,燒柴成問題,輪流主動幫忙上山打柴,有時還將自家的干柴一捆捆背到他家里。“是鄉(xiāng)親們幫助我,給了我生活的勇氣,我得為鄉(xiāng)親們做點什么?!笔方ㄕ抡f。
山里人種苞谷、煙葉,秋收時,史建章主動找上門,幫忙撕苞谷殼、搓煙繩、打背簍系、鋸柴。打背簍系是個細活,他看不見,只能用手摸,鋒利的竹刀、篾片在他手上劃出了一道道口子。“一定要為鄉(xiāng)親們幫出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史建章琢磨著。
責任田剛分下戶時,村民的主要經(jīng)濟來源靠種煙。煙葉成熟需要煙繩吊起晾干,那時全用山上的棕樹葉來搓煙繩,費時又費力,因此煙繩的多少決定了種煙多少。自己“閑”著反正沒事做,史建章拿定主義,苦練技術(shù),很快就掌握了搓煙繩的竅門。
在此后長達15年的時間里,史建章成了大忙人,常年奔波在周邊50多戶鄉(xiāng)親家里,搓完了東家的煙繩又趕西家,搓完了這個村民小組的又趕往下一個村民小組,搓得手上長滿厚繭。煙繩一根4米,史建章每年至少搓7000條,總計超過了10萬條。煙繩越搓越多,越搓越長,鄉(xiāng)親們種煙越種越多,家家戶戶靠種煙相繼擺脫貧困,“搓”出一條脫貧路。
在群眾大會上,史建章考慮到鄉(xiāng)親們沒什么好的收入來源,當場拍板表態(tài):他決定一個人出錢,鄉(xiāng)親們出力。
2016年,史建章從魚精壩村搬到金家灣村,組織關(guān)系隨之轉(zhuǎn)移。官店鎮(zhèn)委給了史建章一個特殊的身份——基層黨建工作指導員、金家灣村第一黨小組組長。他說直話、講公道話,村里人都服氣,有矛盾時都樂意找史建章調(diào)解。
2017年7月,村民黃某因與鄉(xiāng)鄰周某發(fā)生過爭執(zhí),在整修共用的飲用水池時堅決不愿出錢。史建章拄拐杖3次上門做雙方工作無果,矛盾激化。這起糾紛如不及時解決,既影響30余戶飲水,還會發(fā)生群體性案件。于是,史建章專程到20多公里的官店法庭匯報,分析案情,提出建議。
官店法庭庭長盧軍率隊,提前介入,調(diào)查取證,啟動流動庭審程序,將“審判庭”搬到金家灣村,公開審理。庭審中,史建章針對雙方當事人陳述的意見,有針對性地宣傳法律,以案說法,講身邊故事,建議周某黃某換位思考,多想他人長處,反省自己短處,矛盾因此得到了緩和。
史建章把做好人民調(diào)解當作一項事業(yè)、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他對全村70%的農(nóng)戶知根知底,調(diào)解打架斗毆、責任田、宅基地歸屬、子女對父母贍養(yǎng)等相對容易。如今,史建章已是化解群眾矛盾糾紛的能手,協(xié)助法庭執(zhí)行疑難案件的“老將”,協(xié)助派出所、司法所調(diào)解民事糾紛的“專家”。
“秀珍,我想出點資金把兩個組的路修通,行不?”1999年,為了修通當時居住的魚精壩村五、六兩個村民小組的出山路,史建章試探著跟老伴陳秀珍商量,得到對方全力支持。在群眾大會上,史建章考慮到鄉(xiāng)親們沒什么好的收入來源,當場拍板表態(tài):他決定一個人出錢,鄉(xiāng)親們出力。
史建章一回家就向老伴傳達了“會議精神”。“打算捐多少呢?”“我的傷殘撫恤金、護理費加工資一個季度1000元,全捐了!”“好??!”有了妻子的鼎力支持,史建章當即掏出150元買了爆破品和修路的施工用具。開工那天,史建章摸索著來到施工現(xiàn)場,大家都勸他回家休息,他笑著說:“我是工程兵,這是我的老本行??!我雖看不見出不了蠻力,也讓我獻點智慧嘛!”
鎬磨短了,路修長了。公路在一天天向前延伸著,史建章心情卻變得越來越沉重?!澳憔璧倪@點錢估計遠遠不夠吧?”知夫莫如妻,老伴拿出多年從牙齒縫中積攢的3000元錢交到史建章手中,讓這條長達2公里的盤山公路全線貫通。
金家灣村是建始縣總工會的精準扶貧聯(lián)系村。2017年,縣總工會選派精兵強將進駐該村。針對村里出行難、飲水難等基礎設施薄弱問題,史建章積極向縣總工會扶貧工作隊介紹村情,出主意,謀發(fā)展。2018年初,史建章又向老伴開口了:“秀珍,跟你商量件事,出點錢,給鄉(xiāng)親們把水接通?!?在老伴支持下,史建章積極爭取鎮(zhèn)水管站等部門支持,自來水管有了眉目。錢不夠時,陳秀珍二話沒說,從自己退休工資中取出1900元到集鎮(zhèn)上購買了800米長的水管,最終讓金家灣村一、二、四組的村民吃上了自來水。
從起初的幾元、幾十元,到后來上百元、千元再到如今上萬元,周邊鄰里哪家孩子學費沒著落或愁生產(chǎn)投資甚至生病,史建章總是伸出援手,盡力相幫,而且從不催討。他還將1萬元“中國好人”獎金設為“公益基金”專戶,用于村里修路、飲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