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錢玄同的嘲諷與陳寅恪的羨慕

      2019-04-24 02:20:46劉克敵
      書屋 2019年4期
      關鍵詞:錢玄同陳寅恪漢族

      劉克敵

      1918年2月8日,錢玄同在日記中記錄了和湖南大儒葉德輝有關的一則軼事。當時書店伙計給錢玄同送來一部葉德輝編的《觀古堂書目》,錢玄同最初以為該書可補《書目答問》之缺,就暫時留下。后因無錢購買,準備歸還書店。在瀏覽該書自序時,葉氏這樣一段文字引起錢玄同的極度不滿:“十七世祖和靖山長伯昂公以元故臣,明祖屢征不起,子孫承其家聲,不以入仕為榮,故終明之世,各房皆以科第顯達,煊赫一時,獨余茆園房世以耕讀相安,丁男亦不繁衍,至國初始有登仕板者?!睂Υ隋X玄同諷刺道:“此數(shù)語直是自暴其十七八代的祖宗都非做異族的奴隸不可,絕不愿同種光復,真要叫人笑死?!?/p>

      錢玄同對葉德輝如此嘲諷,只因他斷定葉德輝沒有明白一個大問題,那就是何謂“夷夏之辨”。所謂夷夏之辨,其實就是一個民族文化認同問題。古時人們把中原文明稱為夏,邊塞野蠻民族稱為夷,這明顯是以地域關系來辨別夷夏。至春秋戰(zhàn)國時期,隨著中原與邊塞交往增多,文化風俗等就成了區(qū)分夷夏的標準。如孔子就認為,即便蠻族占領中原,只要他們懂得禮義廉恥,中原就依然是夏;反之,如果夏人失去禮義廉恥,那么中原也就成為夷。據此夷夏之辨不在地區(qū)而在文化,這在唐代,就演變?yōu)楹酥皾h化”或漢人之“胡化”問題,對此,陳寅恪的觀點就是,判斷一個人是漢人還是胡人,不看其血統(tǒng)而是看其所承受文化傳統(tǒng):如果一個漢人自幼生活在胡人地區(qū),深受胡族文化影響,則雖為漢人卻早已被“胡化”,當然應視為“胡人”;反之亦然。從唐代歷史進程看,無論唐代統(tǒng)治者還是一般民眾,對漢族和周邊少數(shù)民族的文化交流,一直持比較開放寬容態(tài)度,所以夷夏之辨基本不是問題。

      不過,這種情況到了宋代尤其是南宋時發(fā)生很大變化,特別是南宋小王朝的滅亡,元朝統(tǒng)治者對漢人的鎮(zhèn)壓迫害,使得漢族文人真正體會到亡國的悲慘,于是夷夏之辨問題被再次提出,并特別強調夷夏間的不可溝通與不可轉化。但這一點必然與文人之所謂“忠臣不事二主”的忠君觀念沖突,也就是如果統(tǒng)治者為異族君主且這君主還不是太差的話,則文人士大夫似乎就要保持對此君主的忠誠,這可能就是葉德輝為其先祖如此之德行感慨自豪的原因。但在一向把推翻清朝統(tǒng)治視為當然的錢玄同看來,葉德輝也真是糊涂得可以了——名門望族“葉家”數(shù)代寧愿做異族奴隸,而不愿光復漢族,豈不是白讀了那么多的書。

      事實上,相比于元代的短命,清朝統(tǒng)治持續(xù)近三百多年,且對漢族文化也由最初的排斥到接受。對漢族文人而言,承認清朝統(tǒng)治的合法性似乎更加容易接受,因為時間可以淡化一切。章太炎就曾說:“綜觀往古戎夏交捽之事,侵入者不過半壁,全制者不逾百年……滿洲之在中國,疆域已一統(tǒng)矣,載祀已三百矣?!彼?,漢族文人的拒絕和清朝合作大都發(fā)生在清初,至清代中葉,絕大多數(shù)漢族文人已經認可了滿族的統(tǒng)治。但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權的愚昧和閉關鎖國終于激起有識之士的不滿,并最終演變?yōu)橐詫O中山為代表的“同盟會”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綱領。因此,等到錢玄同在1918年看到葉德輝如此迂腐的言論,豈能不給予辛辣的嘲諷。一般說來,章門弟子受章太炎影響至深至巨,所以對“夷夏之防”總是格外警惕,例如同為章門弟子的朱希祖,就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對陳寅恪的“種族與文化”說持不同觀點,甚至連續(xù)撰寫文章和陳寅恪“商榷”,他就是堅持認為在中日關系緊張、日本入侵中國已為現(xiàn)實的情況下,如果一味再談什么“種族與文化關系中,文化重于種族”,就有被他人(指日本)利用之危險了。顯而易見,當所謂的“夷夏之辨”僅僅限于漢族和少數(shù)民族之間時,人們往往還可以寬容大度的態(tài)度對待,甚至以漢族文化所謂的強大“同化”能力為自豪。但當夷夏之辨擴大為中華民族和外來民族矛盾時,例如近代以來與西方文化的沖突,則堅持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立場就是人們最容易做出的抉擇。

      然而,陳寅恪的思考顯然和朱希祖并不在一個路徑上,他更看重的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在異族入侵或外來文化大舉進入的情況下,如何才能得以維系和發(fā)展的問題,也即是俞曲園當年在科舉應試時所題寫詩中的那句“花落春仍在”的問題——如何讓花落之后的“春”仍然回來?而在這樣重大問題上,顯然知識分子本身要負起更大的責任。

      由此,當1964年蔣天樞赴廣州看望陳寅恪時,后者才會在《贈蔣秉南序》中寫下這樣一段意味深長的文字:“清光緒之季年,寅恪家居白下,一日偶檢架上舊書,見有《易堂九子集》,取而讀之,不甚喜其文,唯深羨其事,以為魏丘諸子值明清嬗蛻之際,猶能兄弟戚友保聚一地,相與從容講文論學于乾撼坤岌之際,不謂為天下之至樂大幸,不可也?!?/p>

      所謂“易堂九子”,指的是明末清初以魏禧為首的九個文學家,即魏禧與兄魏祥、弟魏禮和李騰蛟、邱維屏、曾燦、林時益、彭士望、彭任等九人,其中魏禧三兄弟是這一文人群體的核心,史稱“三魏”或“寧都三魏”。這“易堂”名字的由來,據說是魏禧父魏兆鳳在明朝滅亡后削發(fā)隱居,名其居室曰“易堂”。還有一說是九子為避戰(zhàn)亂,買下寧都城西的翠微峰,在峰頂建造房屋居住,中間廳堂是聚會的場所,取名為“易堂”。

      據說清兵入關后,明朝國勢危急,大臣中有聽說“易堂九子”名氣者,遂進諫皇帝準許他們出來輔佐朝政,皇帝就派使者來到寧都翠微峰?!耙滋镁抛印睘榱司芙^使者的邀請,當使者推開“易堂”室之門時,就讓人拿一瓢清水把點燃的蠟燭澆滅。使者正要說明來意,九子對使者說:“看到沒有,‘清水滅‘明燭,天意不可違,你也不要回去了,不然有殺身之禍?!笔拐叽笪?,就留了下來。由這個傳說,可知“易堂九子”很有遠見,他們知道面對強大的清廷,任何武力抵抗已經無用,遂專注于講學和著述。盡管清朝政府將他們的作品列為禁書予以銷毀,卻無法禁止他們講學。魏氏三兄弟中以老二魏禧影響最大,成就最高。因他字凝叔,世人尊稱他為叔子,又因他曾住在翠微峰上的勺庭,人們又稱他為勺庭先生??滴蹙拍?,魏禧曾赴南京一帶游歷,前來拜訪、求文章的人絡繹不絕,人們多以得到魏禧文章為榮。就在此時,魏禧寫下了那篇有名的《大鐵椎傳》。該文寫的是一位以使用“大鐵椎”為兵器的俠客,來投奔宋將軍,卻因后者“不足用”而離開。至于他為什么來找宋將軍,為什么后來說宋將軍“不足用”,則語焉不詳。由此可見魏禧寫這個人物是有所寄托,“宋將軍”當暗指當時那些明朝舊臣,他們徒有虛名卻既沒有勇氣也沒有能力實施反清復明的大業(yè)。文章最后,魏禧的議論極為精彩:“天生異人,必有所用之。予讀陳同甫《中興遺傳》,豪俊、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見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豈天之生才不必為人用歟?抑用之自有時歟?”這里魏禧不僅是為文中那位俠客感慨,也是在為他們這些文人生不逢時而感慨不已。康熙十七年,魏禧被清廷薦舉為博學鴻儒,他稱病拒不應召。后來連原來一些反清的文人如朱彝尊、汪琬等也應召了,堅持不去者寥寥無幾,魏禧即其中之一。當年十二月,江西巡撫責令寧都縣令將魏禧抬到南昌,魏禧用被子蒙頭裝作病重,死活不肯出仕清廷,此舉受到江西很多名士的贊揚??滴跏四辏红ナ?,其“士可殺不可辱”的高風亮節(jié)一直受到后人稱頌。

      如果僅僅這樣,“易堂九子”還不值得后人格外贊美,陳寅恪也不會如此羨慕。相比起魏禧,也許九子中的另一位更值得贊美——只因他的忍辱負重,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整個“易堂九子”的安全和相對從容的治學著述,此人就是三兄弟中的老大魏祥。清廷入關后,不僅下達了剃發(fā)令,還不許明朝遺民隱居山寨,“九子”所在的翠微峰雖地勢險要也無法抵擋大兵入侵。這時魏祥挺身而出,擔起了長子“責在宗祧”、保衛(wèi)家室的重任。他換上清廷的裝束進城參加考試,取得了貢生的資格,從此背負起難以忍受的委身清廷的痛苦屈辱。在魏祥的周旋下,“易堂九子”此后三十多年沒有受到清廷清剿,得到相對安全的生活環(huán)境。應該說,魏祥的例子不是個案,在當時很多文人都面臨是否出仕清朝的兩難選擇:出仕,則有違自己的道德理想和價值觀;不仕,則馬上會導致自己和整個家族成員的滅頂之災。顯而易見,如果僅僅是個人的犧牲,相信很多文人都會坦然面對,但如果因此牽連到很多親人甚至是無辜的遠親,甚至是老人和孩童,則代價確實過于巨大和沉重。而且,這些生活于易代之際的文人,伴隨著時間的流逝,繼續(xù)自己的遺民身份無疑成為一個沉重的負擔,誠如今人趙園所說,是“節(jié)操”在時間中的剝蝕,是那種神州陸沉之悲慨之氣的逐漸煙消云淡,最終莊嚴化為滑稽,這才是最為可怕。此外,如果自己這一代因多少承受前代恩澤而必須守節(jié)盡忠的話,則子女后代應該沒有必要承繼義務。對此,出身貧寒的清初名士戴名世指出:“自明之亡,東南舊臣多義不仕宦,而其家子弟仍習舉業(yè)取科第,多不以為非?!彼栽趦呻y之中,很多文人做出痛苦的選擇,即讓自己的某個孩子(一般是長子)出仕以保證整個大家族的相對平安,從而也保證了這個家族的延續(xù)成為可能。當然,最重要的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借此在很大程度上得以保存和傳承。有意思的是,無論是在明末清初還是之后,很多文人對自己后代的要求,竟然都是不要再做學問搞創(chuàng)作,寧愿學習一門技藝,甚至去從事他們一向最看不起的經商。吳宓在其日記中就透露,他和陳寅恪在社會動蕩之際就曾約定,一旦被當權者相逼,則離開學術,遠離學校,寧愿去經商——盡管我很懷疑他們有經商的才華。

      猜你喜歡
      錢玄同陳寅恪漢族
      國清榮
      當代作家(2023年6期)2023-07-20 18:33:08
      審查史料的真?zhèn)巍X玄同晚年對今古文經問題的討論
      近代史學刊(2021年2期)2021-12-02 08:40:16
      錢玄同食言
      做人與處世(2020年6期)2020-04-19 10:04:26
      陳寅恪的哀而不怨
      中外文摘(2019年16期)2019-11-12 20:34:26
      郭沫若、陳寅恪致沈兼士——關于《“鬼”字原始意義之試探》的通信
      郭沫若學刊(2019年3期)2019-10-12 08:09:28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陳寅恪與唐筼的愛情故事
      海峽姐妹(2019年4期)2019-06-18 10:39:04
      錢三強與父親錢玄同
      文史春秋(2016年1期)2016-12-01 05:41:51
      錢玄同與《國音常用字匯》
      改成漢族的滿族人
      阿合奇县| 介休市| 北票市| 右玉县| 景谷| 通海县| 南城县| 灌南县| 工布江达县| 贡觉县| 无为县| 新疆| 从化市| 株洲市| 农安县| 中卫市| 西丰县| 兴安县| 阿克| 台北县| 馆陶县| 临安市| 化州市| 谢通门县| 永德县| 洛浦县| 台南市| 景东| 红原县| 吉隆县| 江川县| 吉水县| 德州市| 新郑市| 老河口市| 平武县| 六枝特区| 平乡县| 黄平县| 息烽县| 皋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