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會
發(fā)展產業(yè)、提高收入,對貧困地區(qū)群眾而言尤為重要。但在一些地方,通過“巧算”收入賬,以拔高收入的方式實現假脫貧;有的發(fā)展產業(yè)不進行調查研究,靠拍腦袋決策,扶貧項目和貧困戶產業(yè)需求嚴重脫節(jié)。如何防止“巧算賬”式的數字脫貧?如何避免“拍腦袋”式的產業(yè)規(guī)劃,從而實現穩(wěn)定脫貧?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強調:“群眾對一些地方脫貧攻堅工作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弄虛作假現象非常反感,要認真加以解決?!比欢趯嶋H工作中,“數字脫貧”、“拍腦袋規(guī)劃”等形式主義現象在一些地方仍然比較突出。有的貧困村不適合種果樹,非要拉來大批果樹樹苗;有的貧困村土地本來適合種植,非要挖個塘養(yǎng)魚;有的平時下功夫不夠,到了階段性驗收時就搞突擊、“造盆景”,致使一些困難群眾稀里糊涂“被脫貧”;還有的玩起了數字游戲,輕松動筆就調高了貧困戶的收入、減少了貧困人口的數量,項目才剛剛實施,就“精準”算出了收益,甚至把“預計”算作了政績……凡此種種,都是扭曲的政績觀作祟,都是作風不嚴不實的表現。
脫貧攻堅戰(zhàn),只能打贏,必須打好。形式主義不注重調查研究,不了解實際情況,心中沒數,才會簡單粗暴地搞“數字脫貧”和“拍腦袋規(guī)劃”。脫貧攻堅是實打實的民心德政工程。它既是能力和作風的檢驗,更是品格和忠誠的檢驗。任務推進到了哪一步、還存在哪些困難,須坦誠報告。進度快可總結經驗,進步慢當查找原因,絕不能欺上瞞下。水平不夠、能力不足、進度較慢是一回事,數字注水、謊報作假、欺瞞組織是另一回事,性質截然不同。別讓形式主義拖了脫貧后腿,只有將嚴和實的要求貫穿于脫貧攻堅的全過程、各環(huán)節(jié),才能確保“脫真貧、真脫貧”。
打硬仗必須有硬作風。當前,脫貧攻堅已進入攻城拔寨的關鍵階段,更加需要把求真務實的導向立起來,把真抓實干的規(guī)矩嚴起來,以實干的工作作風將精準扶貧工作抓出實效,真正深入基層,從實際出發(fā),因戶施策,提供有針對性的扶貧解決方案,才能做到“真扶貧,扶真貧”,才能讓脫貧成效真正獲得群眾認可、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