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
好女兒 好兒媳 好姐姐
在2018年營口市婦聯表彰的“營口市十大杰出母親”的評選中,有一位獲獎者叫孫平,今年75歲,出生于大石橋市博洛鋪鎮(zhèn)一個普通的農民家中。
1960年,16歲的孫平參加了工作。1972年,她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多年的工作中,孫平時刻牢記黨和國家對她的培養(yǎng),對工作盡心盡力、任勞任怨。1998年,工作了近40年的孫平,從大石橋市人大常委會退休。每當提起她,親友、左鄰右舍的人們總是交口稱贊,敬佩她是一位善良博愛、教子有方、孝敬尊長、奉獻家庭的女人。多年來,孫平一直在默默付出、無私地照顧家人,讓親人沐浴在情感的陽光中,得到了社會上優(yōu)良的口碑。
孫平家境貧寒,兄弟姐妹八人她排行老二。小學畢業(yè)后,她以全鄉(xiāng)第一名考入了當時的營口縣一中。可為了家庭,她只能早早參加了工作,工作后省吃儉用,除了基本的簡單生活支出外,其余工資全部交給家里。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她以一己之力支撐了全家,在弟弟妹妹的工作、婚姻和生活上傾注了大量心血,為父母分擔憂愁。她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去看父母,每次帶上各種食品,還時常給父母洗頭發(fā)、洗腳、剪腳指甲、陪父母聊天,臨走時再給父母生活費用。四十余年一貫如此,孫平是父母的經濟和精神支柱。不僅對自己的父母是這樣,孫平對公婆也是如此,公婆住在天津,她每次回到公婆家,都把所有家務攬過去,盡量孝順老人,公婆都對她贊不絕口。
孫平丈夫的三個弟弟結婚時,公公已離休在家,婆婆又是家庭婦女,所以每次都是他們夫妻張羅弟弟們的婚事,對此孫平從無怨言。2001年,孫平與丈夫均已退休,商量將婆婆接到家中奉養(yǎng)(公公于1995年去世),并悉心照顧婆婆,為婆婆買了許多愛吃的東西,帶婆婆串親訪友和旅游,婆婆每天活在快樂之中。
在婆婆的生日宴會上,孫平邀請來了二十多名親友。席間,她講述了婆婆一生對家庭的付出,感動了在場所有人。婆婆在居住一年后,因不愿年已花甲的兒媳再照料自己,提出了返回天津的要求。多次的勸阻無效后,孫平只能送婆婆回家。臨別時,全家哭成一片。婆婆對她說:“孩子,來,我抱抱你!”兩人貼面相擁,泣不成聲。孫平哭著說:“媽,您別走了!”婆婆搖頭不允,離開了。誰知這一別就成了永別,這一年共同生活的時光成了婆媳生命中最美好的回憶……
好母親 好妻子 好女人
孫平與丈夫育有一子一女。丈夫劉偉業(yè)畢業(yè)于西交空軍工程學院,在大學時入黨。為了響應黨的號召,他決心到祖國最艱苦的地方去工作,于是毅然報名去了新疆空軍某部。這一去長達19年,丈夫劉偉業(yè)也將最美好的青春年華獻給了祖國,獻給了部隊,獻給了邊疆。
孫平只能獨自承擔起家庭的重擔,在與丈夫兩地分居二十年里,她從未有過半句怨言,全力以赴支持丈夫的工作。劉偉業(yè)有溫暖家庭做后盾,工作兢兢業(yè)業(yè)的他由一名普通的機械師一步步晉升為機務處主任,師黨委常委。而對孫平來說,對遠在邊疆的丈夫最好的支持就是照顧好家里的老小,特別是兩個孩子,讓丈夫安心工作,保家衛(wèi)國!
一次,孫平八歲的兒子和三歲的女兒一同得了腮腺炎,深夜里兩個孩子同時發(fā)燒,孫平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突然,她想起個聽過的偏方,就是用土豆泥敷在臉上的紅腫處,能夠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她趕緊準備起來,等給孩子們敷上土豆泥,女兒因為燒得糊涂,又在夢中叫著要吃冰棍……
四十幾年前的大街上,哪有人半夜三更賣冰棍呀!孫平突然想起火車站附近有,于是穿好衣服把兩個發(fā)燒的孩子鎖在家里,自己一個人深一腳淺一腳的朝火車站走去,當時大街上漆黑一片,根本沒有路燈……等到家時,兩個孩子都哭了,他們怕媽媽遇到壞人。看著飯盒里化成湯的冰棍,孫平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摟著孩子失聲痛哭!像這樣的難事在她和丈夫兩地生活的日子里經常發(fā)生,但除了堅持孫平別無選擇。
歷盡坎坷 參透幸福真諦
1986年,43歲的劉偉業(yè)轉業(yè)到了地方,一家人終于團聚!之后,一雙兒女相繼上大學、結婚和工作,分別有了自己的事業(yè)并取得一定成績。大孫子的到來,更給他們夫婦帶來了極大歡樂,含飴弄孫,老兩口盡享天倫。
然而上天再一次考驗了他們!2003年,60歲的劉偉業(yè)患上腦血栓、糖尿病,經過多方治療,仍然臥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孫平望著曾經陪她一路風雨兼程、相濡以沫的愛人如此遭罪,既焦慮又惋惜。
想到丈夫轉業(yè)到地方不計較職務地位,仍然勤奮地工作。這樣一個有才干的人,一個真誠謙虛的人,一個事業(yè)心極強的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卻被病魔纏身,孫平的心真疼??!但她知道,她不能放棄,更不能倒下。兒女們工作都很繁忙,為了不讓他們有后顧之憂。孫平決心好好照顧丈夫,盡她所能讓丈夫擁有和別的老人一樣的幸福晚年。
丈夫因語言神經受到影響不能正常說話,吐字也不清晰,但每次孫平都會耐下心來陪他說話。平日,她給他講電視節(jié)目,講新聞,讀報紙;做飯菜時,盡量做得軟細,便于他吞咽,怕丈夫身上酸痛,她還每天定時給他按摩身體,帶他曬太陽……孫平時常對自己說,丈夫雖然不能動,但是他的心還在,他對生活的熱愛還在,只是他的這份熱愛需要自己來幫助他完成!
時光荏苒,丈夫臥床已經十五載,十五年的寒暑,孫平也哭過、喊過,但她從未放棄過,她時常給自己打氣、加油:“苦不苦,想想紅軍兩萬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輩?!睙o論生活多么苦多么累,孫平知道,面對她愛的人和愛她的人,她又是何等的幸福!
如今,孫平已是一位古稀老人。半生的人生坎坷,讓她心中充滿感恩和富足,生活是艱難的,但她用柔弱的雙肩戰(zhàn)勝了所有苦難!回想近二十年的兩地生活和十五年來照顧臥床丈夫的日常,這個堅強的女人有時也百感交集。有人問她是什么讓她這樣堅持,她笑答,無非就是對孩子們的母愛和對丈夫的真摯情感驅使她一路走到了現在。掐指算算,孫平已和丈夫走過五十年金婚歲月,并用盡半生將子女培養(yǎng)成人、成才,更讓優(yōu)良的家風在子女身上傳承……
每個人對世界的看法不盡相同,人們對孫平命運的評價也大不相同,經常有人說她命苦,而她卻認為“一個人與家人共同生活,不斷為家人付出,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或許她撥開濃霧,看到的才是真正的光明。
編輯/倪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