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乾隆皇帝的書畫意趣

      2019-04-26 05:58:44郝炎峰北京
      文藝生活(藝術(shù)中國) 2019年5期
      關(guān)鍵詞:乾隆皇帝乾隆書畫

      ◆郝炎峰(北京)

      清人畫弘歷朝服像軸

      清高宗乾隆皇帝姓愛新覺羅,名弘歷,是清代入關(guān)后的第四位皇帝。他自幼得滿漢名師教導,接受了系統(tǒng)而良好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加之聰穎好學,即位后于勤政余暇,游藝于翰墨,留下了數(shù)量龐大的詩文和書畫作品。他藝術(shù)品位很高,命造辦處和江南三織造等處制作了大量精致的文房用品,有時還親自參與設(shè)計和指導。這些活動基本貫穿了乾隆皇帝的一生,幾乎從未間斷。通過對這些文物的考察,可以讓我們更多的了解乾隆皇帝在書畫意趣方面的個性、審美和追求。

      一、書畫意趣的養(yǎng)成

      (一)弘歷所受的教育

      清朝建立和入關(guān)以后,充分認識到儒學思想在治理國家上的不可替代性,因此十分重視皇子和宗室子弟的教育與學習。

      據(jù)《清太宗實錄》記載,皇太極曾下令:

      “自今凡子弟十五歲以下、八歲以上者俱令讀書?!?/p>

      趙翼(1727-1814)曾描述過他見到的皇子讀書情景:

      “本朝家法之嚴,既皇子讀書一事,以迥絕千古。余內(nèi)直時,屆早班之期,率以五鼓入,時部院百官未有至者,惟內(nèi)府蘇喇數(shù)人往來。黑暗中殘睡未醒,時復倚柱假寐,然已隱隱望見有白紗燈一點入隆宗門,則皇子進書房也。吾輩窮措大專恃讀書為衣食者,尚不能早起,而天家金玉之體乃日日如是。既入書房,作詩文,每日皆有程課,未刻畢,則又有滿洲師傅教國書、習國語、騎射等事,薄暮始休?!雹?/p>

      吳振棫(1790-1870)也曾記載過皇子的教育情況:

      “我朝家法,皇子、皇孫六歲,即就外傅讀書。寅刻至書房,先習滿洲、蒙古文畢,然后習漢書。師傅入直,率以卯刻。幼稚課簡,午前即退直。遲退者,至未正二刻,或至申刻。惟元旦免入直,除夕及前一日巳刻,準散直?!雹?/p>

      雍正皇帝非常重視對皇子的教育,他為弘歷延請了多位老師,這些老師均是朝廷重臣或當世大儒。

      乾隆四十四年(1779),69歲的乾隆皇帝滿懷深情地回憶起對他影響最大的三位老師,即福敏、朱軾和蔡世遠。福敏(1673-1756),字龍翰,富察氏,滿洲鑲白旗人。“康熙三十六年(1697)進士,選庶吉士,散館,以知縣待銓。時世宗在藩邸,高宗初就傅,命福敏侍讀?!雹蹚那』实鄣脑娮髦锌芍?,福敏自弘歷6歲即被聘為老師,直至雍正初年,出署浙江巡撫,前后近10年。乾隆皇帝在《龍翰福先生》中懷念說:福敏“能多方誘迪,于課讀為長。余初就外傅,始基之立,實有以成之”,并稱從福敏處“得學之基”④ 。

      朱軾(1665-1735),字若瞻,一字伯蘇,號可亭。雍正初年被選為弘歷老師。乾隆皇帝在《可亭朱先生》詩中說:“皇考選朝臣,授業(yè)我兄弟。四人胥宿儒,徐(元夢)、朱(軾)及張(廷玉)、嵇(曾筠)。設(shè)席懋勤殿,命行拜師禮?!辈⒆宰⒃疲骸拔页衫?,皇子初就學,見師傅,彼此皆長揖。皇考擇此四人為余兄弟之師,命在懋勤殿行拜見之禮,示尊重也。” 朱軾工古文,“究心經(jīng)學,著有《周易注解》《儀禮節(jié)略》及《歷代名臣名儒循吏傳》諸書。余從學十余年,深得講貫之益,學之全體,于先生窺津逮焉”⑤。

      臨漢番君廟碑

      臨多寶塔碑

      臨樂毅論

      蔡世遠(1682-1733),字聞之,號梁村。雍正二年至九年任弘歷老師。乾隆皇帝在《聞之蔡先生》詩中說:“所從之師雖多,而得力于讀書之用,莫如聞之先生”。蔡世遠是清代著名的學者和教育家,學識淵博,尤精于性理之學。他繼承二程和朱子之學,又深研周敦頤、張載的學說,是清代閩學派的骨干。乾隆皇帝說于蔡世遠“得學之用”,其為學對乾隆皇帝的影響可謂深遠。

      除三先生外,雍正皇帝為弘歷挑選的老師還有徐元夢、張廷玉、嵇曾筠、鄂爾泰、蔣廷錫、邵基、胡煦、顧成天等。

      雍正八年,弘歷奉父親之命將自己之前所作的詩文結(jié)集為《樂善堂集》,作為自己20歲的一個總結(jié)。他在《樂善堂集》庚戌年(1730)《原序》中說:

      “余生九年始讀書,十有四歲學屬文,今年二十矣。其間朝夕從事者,《四書五經(jīng)》《性理綱目》《大學衍義》《古文淵鑒》等書,講論至再至三?!?/p>

      這些老師為年輕的弘歷講解儒家經(jīng)典,教授作文方法,可以說弘歷的啟蒙教育已經(jīng)站在了極高的起點上,這也為他以后的詩文創(chuàng)作開啟了興趣之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二)弘歷在皇子時期的書法訓練

      皇子弘歷在接受儒家教育的同時,還受到了嚴格的書法訓練。

      清代至遲自順治時起,在滿語之外,開始有意識地訓練皇子的漢文書法。順治時,大學士馮銓、洪承疇等向皇帝建議:“皇上承太祖、太宗之大統(tǒng),聰明天縱,前代未有,今滿書俱已熟習,但帝王修身治人之道,盡備于六經(jīng),一日之間,萬幾待理,必習漢字曉漢書,始上意得達,而下情易通。伏祈擇滿漢詞臣,朝夕進講,則圣德日進而治化亦光矣?!惫蕦m博物院目前還保留有順治皇帝學習漢文的書法習作,主要是以楷書臨寫的《千字文》。同時,還保存有乾隆皇帝在皇子時期的滿文和漢文書法習作,時間自康熙六十一年冬月至雍正十三年八月,比較全面和完整地反映了弘歷從12歲到登基前的學習書法的經(jīng)歷,十分珍貴。

      從目前的整理和研究可以看出,弘歷在皇子時期的漢文主要練習的是楷書,內(nèi)容既有《漢番君廟碑》《多寶塔碑》《明皇西岳華山碑銘》等楷書范本,也有《千字文》《樂毅論》以及唐、宋、元、明各時期的詩詞、文賦,還有各種法帖等。⑥

      清代對皇子的要求十分嚴格,弘歷在登基稱帝前的13年間,每天堅持練習書法,除節(jié)日和特殊情況外極少間斷。如此高強度的訓練和超乎常人的勤奮,使得弘歷的書法功力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也使得書法創(chuàng)作成為伴隨他一生的興趣愛好,并成為之后一大批以書畫見長的詞臣和畫家群體圍繞在他周圍的根本原因。

      王士禛曾記載:

      “上(順治皇帝)以武功定天下,萬幾之余,游藝翰墨,時以奎藻頒賜部院大臣,而胸中丘壑又有荊、關(guān)、倪、黃輩所不到者,真天縱也”⑦。

      乾隆皇帝最敬重的皇祖康熙皇帝也十分鐘情于翰墨??滴趸实垡簧R池不輟,他曾說,“自幼習書,豪素在側(cè),寒暑靡間”⑧,“每日寫千余字,從無間斷,凡古人之墨跡、石刻,無不細心臨摹,積今三十余年,實亦性之所好”⑨。“耽好

      (三)弘歷書畫意趣的養(yǎng)成

      玄燁行書九日對菊詩軸

      懋勤殿法帖第一冊

      清人畫胤禛行樂圖像冊

      端石靄靄融硯

      清代前期的順治、康熙、雍正幾位皇帝,均在政務(wù)之余,寄情于翰墨和其他的一些文人活動,并留下了大量的書畫作品,這些都對乾隆皇帝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筆墨,有翰林沈荃,素學明時董其昌字體,曾教我書法。張、林二內(nèi)侍,俱及見明時善于書法之人,亦常指示,故朕之書法有異于尋常人者以此”⑩。此外,康熙皇帝還刊刻了《懋勤殿法帖》,編修了《佩文齋書畫譜》,可以說是當時重大的內(nèi)府書畫整理工程。乾隆皇帝還記載了他受賜皇祖御書的經(jīng)過:

      “憶自年十二時,隨皇祖圣祖仁皇帝駕往熱河避暑,朝夕隨侍?;首嫒f幾之暇,輒流覽書史,或親灑宸翰,從旁竊觀,心慕而未敢以請也?;首骖欀I曰:‘汝愛吾書乎?’賜長幅一,復賜橫幅一、扇一,皆持以告我皇父,寶而藏之。”

      雍正皇帝在書法上頗有心得,功力深厚,他雅好臨池,“留心書法最久,所見歷代法帖亦最多”。他還命人創(chuàng)作了多幅行樂圖,以此來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他還曾將自東漢至明代可“令人心曠神怡,天機暢適”的佳章妙句選編成《悅心集》,顯示出對文人意趣的追慕。雍正皇帝還親自參與到對文房用具、瓷器、漆器、木器等工藝品的設(shè)計、制作中,對材料、形式、技巧、色彩都有品評判斷,反復強調(diào)要“文雅”“秀氣”“素靜”“精細”。雍正十一年(1733)秋,雍正皇帝賜給弘歷一方端硯,硯呈長方形,光素無文,外配黑漆描金螭龍銜枝紋盒,富貴華麗。弘歷專作《御賜端硯恭紀》詩以記其事,后來將此詩鐫刻于硯背面。紀恩詩曰:“靄靄午窗明,融融御苑晴。恩波流浩蕩,緗案沐光榮。雅質(zhì)傳端石,高標紀舊坑。一泓秋水淡,幾片碧云清。入席添詩興,開囊粲玉英。虬龍渾欲動,藻采自然生。學海慚無檝,心田勉欲耕。研精書史里,總是被生成。雍正癸丑秋日恩賜端硯,子臣弘歷恭紀。”雍正皇帝的審美和愛好也在不知不覺間啟發(fā)著年輕的弘歷。

      康熙和雍正皇帝在書畫活動上的實踐,給了弘歷潛移默化的影響。弘歷登基之后,開始了較其父其祖規(guī)模更大、影響更廣泛的書畫創(chuàng)作和整理活動且終其一生,顯現(xiàn)出這位帝王在書畫方面的濃厚興趣。

      二、書畫意趣的表現(xiàn)

      乾隆皇帝帶有書畫意趣的行為是多方面的,從詩文創(chuàng)作到書畫實踐,從古書畫整理到文房用具制作,幾乎涵蓋古代文人活動的多個維度。本文重點討論他的肖像畫及行樂圖、御制詩、書法、繪畫、文房五個方面。

      (一)肖像寫真

      乾隆時期,乾隆皇帝命人繪制了多幅讀書像、寫字像等。這些畫像中,他被描繪成一位文士的形象,身著漢服,或拈須深思,或提筆凝神。如《弘歷采芝圖軸》中,他被描繪成身著漢族衣冠的青年男子,一手執(zhí)如意,一手輕扶梅花鹿,神情淡定,舉止閑雅。一位提籃荷鋤的少年在他身旁站著,正全神貫注地凝望著他。畫幅右上有弘歷書自作七律一首,款署“長春居士自題”,下鈐“寶親王寶”“長春居士”,迎首鈐“樂善堂”。畫幅左側(cè)有梁詩正書題七言詩一首,落款“雍正甲寅夏四月,梁詩正謹題”?!凹滓睘橛赫辏?734)?!伴L春居士”和“和碩寶親王”是雍正帝于雍正十一年(1733)賜給弘歷的字號和封號,故弘歷自題詩和圖像繪制應(yīng)在雍正十一年(1733)至十三年(1735)之間,此圖應(yīng)是弘歷青年時期的畫像。根據(jù)圖中梁詩正的落款,可進一步確定此圖表現(xiàn)的是弘歷23或24歲時的畫像。弘歷在皇子時期即繪制有漢裝像,即位后更繪制了大量的漢裝行樂圖,說明他對這些文人游戲的興趣從年輕時期即已開始。

      又如《乾隆皇帝古裝像軸》中,乾隆皇帝端坐于書房之內(nèi),一手拈須,一手執(zhí)筆。書桌上,已鋪開一張良紙,似乎正等待著他落筆書寫。書桌旁的炕幾之上放置著精致的觚、盆和瓶,觚、瓶中插著盛開的梅枝和蘭花,正與窗外的古梅和青翠的竹子交相輝映。春天已到,皇帝的眼神堅毅而有神,似乎已然成竹在胸,只差將胸中丘壑落在紙上了。這幅圖營造了一種祥和的氛圍,精致的陳設(shè)使得雅致的書齋平添了幾分清幽與高逸,烘托著畫面中那位自信的文士。終乾隆一朝,乾隆皇帝命宮廷畫家繪制了多幅他的讀書像、寫字像,它們共同表達著同一個主題:乾隆皇帝對文人生活的追慕和向往。

      清人畫弘歷采芝圖軸

      清人畫弘歷古裝像軸

      清人畫弘歷觀荷撫琴圖軸

      乾隆皇帝還命人創(chuàng)作了多幅具有哲學意味的《是一是二》圖。這幾幅構(gòu)圖相似,唯創(chuàng)作時間不同。其中一幅圖畫中,乾隆皇帝身著漢服,一腿半趺坐于床榻之上,右手執(zhí)筆,左手持紙卷,臉扭向右側(cè),一幅文士裝扮。床榻后面的屏風上,繪以平遠山水,清逸高雅。屏風上,懸掛著一軸乾隆皇帝的半身像,體貌、著裝與坐榻上的皇帝相同。掛軸中的皇帝頭扭向左側(cè),正與坐榻上的皇帝遙遙相對,似乎有著默契的交流。床榻右前方書桌后,一名童子正手持花瓶,往書桌上的杯中注水?;实蹆蓚?cè)的家具上,擺滿了青銅嘉量、觚、爐、鼎、玉璧、青花罐、瓶、壺、冊頁、手卷等物。在畫面右上角,還有乾隆皇帝的御題:“是一是二,不即不離。儒可墨可,何慮何思?!边@種以畫中畫來表現(xiàn)皇帝的肖像,在西洋畫中是沒有的,在中國的歷代皇帝中,也僅乾隆皇帝一人。乾隆皇帝的御題點明了此畫的主旨,他認為儒家和墨家作為中國傳統(tǒng)的哲學思想,如同坐榻上的他與屏風上他的畫像之間的關(guān)系,是不可分的,因此他提出“是一是二,不即不離”的觀點,表明了他對儒家、墨家學說的深刻看法及其求和為上的統(tǒng)治觀念。圖中所繪青銅器、瓷器、書畫等不僅充實了畫面,令構(gòu)圖更為飽滿,而且映襯出乾隆皇帝儒雅的生活情趣和他對傳統(tǒng)文化的賞識與重視。

      (二)睿藻吟詠

      乾隆皇帝承繼父、祖勤政的作風,延續(xù)皇子時期勤勉的習慣,數(shù)十年間,處理政務(wù)、批閱奏章,顯示出超強的意志。同時,萬幾余暇,在詩文上也取得了很多成就。

      金廷標畫弘歷宮中行樂圖軸

      清人畫弘歷是一是二圖軸

      乾隆皇帝題趙昌寫生蛺蝶詩、何浩萬壑松濤卷詩、夏珪秋江風雨圖詩頁

      乾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保留詩作最多的人。他愛詩成癖,一生作詩不輟,據(jù)統(tǒng)計,《樂善堂全集》中的詩作1029首,《御制詩初集》至《御制詩五集》共計41910首,太上皇期間的《御制詩余集》750首,他收入詩集的全部詩作總計43689首。他稱自己“平生結(jié)習最于詩”,倘若幾天不吟詠,“輒恍恍如有所失”。乾隆十五年(1750),面對數(shù)以千計的詩作,他曾寫詩道: “賦詩何必多,杜老言誠正。況乎居九五,所貴行實政。這是乾隆皇帝的自省自警之語,不過此后,他旺盛的創(chuàng)作熱情一直未曾枯竭。除乾隆四十二年(1777)因母親崇慶皇太后病逝,他“簡行幸,疏吟詠”,詩作數(shù)量明顯銳減,全年共計 292 首外,其他年份,漢文詩數(shù)量年平均都在700首以上,其中最多的是乾隆三十七年(1772),全年共計1067首。

      寫詩的愛好一直持續(xù)到乾隆晚年。和珅曾這樣描述過乾隆皇帝:“每日萬幾之暇,稽古讀書無間,寒暑吟詠,日十數(shù)篇有余”。他的詩情與中國傳統(tǒng)文人如出一轍。御制詩流露的真情實感,為我們還原了有喜有悲、有情有義的乾隆皇帝的多重面相。

      在乾隆皇帝的御制詩中,吟詠書畫、青銅、玉器、陶瓷、硯臺等藝術(shù)品的詩作有3400余首。對于喜愛的藝術(shù)品,他用反復題詠來表明態(tài)度和喜好,如《題趙孟頫水村圖手卷》《詠周犧匜》《詠痕都斯坦玉壺》《詠硯墨》等。

      故宮博物院庋藏的一頁御制詩底稿,是乾隆皇帝題詠北宋趙昌《寫生蛺蝶》、明何浩《萬壑松濤圖》、南宋夏珪《秋江風雨圖》3件繪畫作品的詩作合頁,創(chuàng)作于乾隆四年(1739)。三首詩著錄于《御制詩初集》卷三,底稿的順序與《御制詩初集》中所列有所差異,個別字句也稍有不同。在乾隆皇帝數(shù)量龐大的詩作中,題畫詩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這源于乾隆皇帝對于中國古代書畫的濃厚興趣,他不僅為大量的書畫題詩,還將其寫于書畫之上,如前述《趙昌寫生蛺蝶》詩即題寫于原作之上。同時,他下令對內(nèi)府所藏的書畫進行了整理、揀選和考辨,在此基礎(chǔ)上編纂而成《秘殿珠林》和《石渠寶笈》,充分顯示了他的趣味和品味,也在這些歷代名品名作上留下了深深的個人烙印。

      (三)宸翰抒毫

      書法是陶冶情操、抒發(fā)性情的有效載體,歷來被文人所重視。乾隆皇帝自幼就受到系統(tǒng)的書法訓練,而這一愛好在他成為皇帝之后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

      乾隆皇帝一生創(chuàng)作過大量的書法作品,故宮博物院即庋藏有上萬件,足以說明他的勤奮和用功。

      乾隆時期,內(nèi)府收藏盛極一時,典藏了大量歷代名家法帖和傳世佳作,為乾隆皇帝觀摩、臨習創(chuàng)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乾隆皇帝對歷代法書名帖無不臨摹,甚至一臨再臨,如鐘繇、索靖、陸柬之、歐陽詢、顏真卿、懷素、柳公權(quán)、虞世南、褚遂良、楊凝式、張即之、“宋四家”、趙孟頫、文徵明、董其昌等,都在他的臨摹范圍之內(nèi)。

      趙昌寫生蛺蝶圖(局部)

      乾隆皇帝對王羲之書法尤為偏好。搜檢《石渠寶笈》初、續(xù)、三編,可以看出在他所臨習的古代各家法書中,王羲之所占的比重最大,遠遠超過其他任何書家。對王羲之的《蘭亭序》,乾隆皇帝表現(xiàn)得近乎癡狂。他曾提到“逸少蘭亭帖,學摹自幼齡”,甚至一生都在不斷臨寫《蘭亭序》。至今故宮博物院還藏有他近20件與《蘭亭序》或《蘭亭詩》相關(guān)的墨跡。

      乾隆四十四年(1779)春,乾隆皇帝收集到歷代書法名家《蘭亭帖》墨跡六幀(唐虞世南、褚遂良、馮承素摹《蘭亭序》,唐柳公權(quán)書《蘭亭詩》并后序,明董其昌臨柳公權(quán)《蘭亭詩》,戲鴻堂刻柳公權(quán)《蘭亭詩》原本),又令大學士于敏中書寫《補戲鴻堂刻柳公權(quán)蘭亭詩闕筆》一卷,他自己書寫《臨董其昌仿柳公權(quán)蘭亭詩》一卷。為了“以永其傳”,乾隆皇帝將圓明園“坐石臨流亭”改建成八方重檐亭,并易以石柱,每柱刻帖一本,此即著名的圓明園“蘭亭八柱”。為更好的保護這八件珍品,乾隆皇帝不僅為它們制作了包袱皮和木匣,還下旨令造辦處設(shè)計制作了一件紫檀插屏,插屏面板鐫刻蘭亭休禊場景,刻劃精細,人物旁逐一標出姓名,兩側(cè)邊框刻寫乾隆御筆對聯(lián):“敘詩薈美由今昔,臨寫存真在晉唐。”取下抽拉式面板,里面便是存放“蘭亭八柱”帖的八個屜匣。

      從蘭亭八柱插屏的制作過程也可看出乾隆皇帝對此的重視。這件插屏自乾隆四十四年(1779)三月開始制作,歷經(jīng)近兩個月至五月十八日方才完成。期間,乾隆皇帝親自審定式樣,并多次提出具體意見,如“花紋要往深里雕做”“插屏進深隨手卷大小尺寸成做”“抽屜兩邊添刻御筆對一幅”“前面背板上雕做蘭亭記”“圖內(nèi)人名亦做銀片字”“抽屜上面簽手卷匣面簽并兩邊對字俱刻做填金”等。對照插屏實物,可以看出是完全按照乾隆皇帝的要求做成的。

      蘭亭八柱插屏(背面)

      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于至大三年(1310)九月初至十月七日應(yīng)召舟行北上大都(今北京)期間,在臨摹好友獨孤長老所藏《定武蘭亭》帖的同時,還在帖上書寫了十三段題跋,此即著名的《蘭亭十三跋》。乾隆皇帝對趙孟頫的書法有過多次臨摹,而趙孟頫書寫的《蘭亭十三跋》更是將二者結(jié)合了起來,可謂雅事中的雅事。乾隆二十二年丁丑(1757)秋八月,乾隆皇帝認真臨寫了《蘭亭十三跋》中的第二、七、九三跋,并親題引首“墨沼觀瀾”,明確表達出自己的書法態(tài)度和文士情結(jié)。

      乾隆十一年(1746),乾隆皇帝收藏到了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他特辟養(yǎng)心殿西暖閣為“三希堂”,用來貯藏這三件稀世珍寶,并親自題寫“三希堂”匾額懸掛于此,并撰寫《三希堂記》以示鄭重。乾隆皇帝對“三?!备叨仍u價,稱其為“希代墨寶之冠”,寄予了無限的情懷,不僅在上面多次題跋,而且心摹手追,多次臨寫。對“三?!敝椎摹犊煅r晴帖》,他多次題跋,并在帖前寫下“天下無雙,古今鮮對”“神乎其技”的溢美之詞,又評價其為“龍?zhí)扉T,虎臥鳳閣”。他曾言“合臨(三希)不下數(shù)十本”,僅《石渠寶笈》著錄的就有七件,包括六件手卷和一件冊頁,分藏于瀛臺、清漪園、養(yǎng)心殿、重華宮、靜宜園、避暑山莊等地。如臨摹于乾隆十四年(1749)的一卷,名之以《三希文翰》,著錄于《石渠寶笈》續(xù)編,款署“舊藏三王真跡,清暇臨摹屢矣。茲值明窗雪霽,復手臨一過,喜金粟箋古潤愜意。孫過庭以筆墨相發(fā)為一合,良然。己巳臘月,御臨。”乾隆皇帝以不斷的臨摹來表達自己對“三王”和那個時代文人風流的珍愛和推崇。

      拋開藝術(shù)水平不論,乾隆皇帝對自己的書法是有要求的。故宮博物院所藏的乾隆皇帝行書《習字詩》卷上,原字明顯被人刮擦處理過,之后乾隆皇帝又在其上面重新書寫《習字詩》一首。在后面的跋中,他說明了事情的原委。此詩書于乾隆十八年(1753),乾隆皇帝認為,之前的書法水平不夠好,因此命造辦處的去舊字高手張愷將原字刮除。乾隆三十二年(1767)十一月,乾隆皇帝曾下旨要求臣下回繳乾隆二十年(1755)之前頒賜的各類御筆書法,即使已經(jīng)制作成匾額、對聯(lián)和勒在石材上的賜字,也要將墨跡原本繳回。他認為自己往昔的閱歷和實踐不足,筆力有所欠缺。在這道諭旨中,為了說明自己的苦心修習,他還舉了宋代大書法家米芾練字書寫過十萬麻箋的例子來類比。

      (四)丹青意趣

      弘歷臨趙孟頫蘭亭三跋卷

      弘歷書三希文翰卷

      弘歷仿錢選觀梅圖軸

      乾隆皇帝接觸繪畫的時間比書法要晚,受到的教育也不夠系統(tǒng)。但乾隆時期,內(nèi)府匯集了大量的歷代繪畫珍品佳作,為他臨摹學習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同時,乾隆皇帝的周圍始終活躍著一批擅長繪事者,如宗室允禧、允祿,大量內(nèi)廷畫家如蔣廷錫、董邦達等,以及西洋畫家如郎世寧等?;首訒r期,弘歷就時常與這些人交往,向他們請教畫學,與他們探討畫理,切磋畫藝,得到了高水準的藝術(shù)指點。乾隆皇帝與這些工于繪事的臣子們相處,不僅可以對他們的繪畫技巧進行近距離的觀察與了解,也激發(fā)了自己濃厚的創(chuàng)作興趣。

      據(jù)記載,乾隆皇帝在圓明園逗留時,經(jīng)常到西洋畫家王致誠的畫室看他畫畫。為此王致誠在1741年11月4日給布魯瓦西亞侯爵的一封信中寫道:“我們平時作畫的地方,正是我向您講過的那些小殿堂之一。皇帝幾乎每天都前往那里觀看我的工作,以至于使我無法缺席不到?!?/p>

      根據(jù)《石渠寶笈》和《盛京故宮書畫錄》的記載,乾隆皇帝一生至少創(chuàng)作了1400多幅繪畫作品,涵蓋了人物、花鳥、走獸、山水、樓閣等各類題材。如《仿錢選觀梅圖》《仿趙孟頫沙渚雙鴛圖》《瓶蓮圖》《臨文徵明五君子圖》《多祿圖》《避暑山莊煙雨樓圖》《西湖圖》等。這些畫共同的特點是,介于工筆與大寫意之間的小寫意。筆墨簡練,著重表現(xiàn)物象的意態(tài)神韻和精神內(nèi)涵,構(gòu)圖簡括,主題突出,畫面具有平和淡雅的文人書卷氣。

      弘歷瓶蓮軸

      (五)文房精粹

      乾隆皇帝雅好書畫,對文房用具的品質(zhì)和樣式要求也十分嚴苛。乾隆時期的宮廷文房用具品類豐富,形式多樣。除筆、墨、紙、硯“文房四友”外,還有筆架、筆筒、筆洗、鎮(zhèn)紙等。這些文房用具,一部分出自內(nèi)務(wù)府造辦處,或按照內(nèi)廷要求交由杭州、蘇州、江寧三織造承辦制作;一部分則來自于地方進貢。文房用具不僅有實用價值,也是融書法、繪畫、雕刻、裝飾等各種藝術(shù)為一體的藝術(shù)品。

      1.筆

      根據(jù)檔案記載和對目前留存實物的觀察,乾隆御用筆無不用材講究,制作精良。材質(zhì)方面,金銀玉瓷、木竹牙骨,無所不有。裝飾、技巧方面,集各種工藝技法,雕刻填金,極盡工巧。

      據(jù)吳振棫記載:“供御文房四事,別類稱名,不可勝紀……筆之屬則以書福筆為萬祀珍用之管,所謂賜福蒼生也;御書常用者,有斑竹管、大提筆、髹漆、文檀各種提筆。其尋常供用朱書、墨書之用者,則有萬年青管、經(jīng)天緯地、萬年枝、云中鶴、惟精準一、云漢為章,及竹管、檀管、鈿管,皆由外省供進”。乾隆時期,仍以浙江湖州制筆最負盛名,每年地方例貢文房用具中以湖筆數(shù)量最多。

      乾隆皇帝喜歡在筆管四圍刻以名言佳句或御制詩文,營造清雅的文人氛圍,如“管城無處不生花”“無思不入奇”“珠圓玉潤”“宇宙經(jīng)綸”等,還有御筆“蘭亭真賞”、御制“牡丹花詩”等,無不構(gòu)思巧妙、雕刻精細。

      2.墨

      乾隆時期,造辦處專設(shè)“墨作”,負責御用黑墨和朱墨的制作,很多形成“內(nèi)廷恭造之式”,署“御墨”字樣或“乾隆年制”款,制作精良,裝潢考究,極具時代特點和皇家品味。乾隆御制墨中,有以皇帝書齋或?qū)m殿命名的墨品,如“敬勝齋珍法墨”“遂初堂藏墨”“御制淳化軒墨”等;有仿古集錦墨,以各種形式組合而成的套墨,有的多達數(shù)十種,如乾隆四十年重裝所制博古墨,以四十種墨式組合而成,分別為螭佩、玉彘、青圭、昭文、國寶、七香圖、魚佩、艷友、春華秋實、仙山樓閣、天保九如、有虞十二章、內(nèi)殿輕煤等,并特制紅雕漆龍紋墨匣盛裝,為內(nèi)廷精制御墨。

      竹管刻御制——牡丹花詩紫毫筆

      御題畫詩墨——石田茄菜墨

      梅花玉版箋

      還有一套乾隆御題畫詩墨,質(zhì)地優(yōu)良,墨模雕刻精細,是套墨中的稀世珍品。這套墨共九錠,從右至左、自上而下分別為:沈周畫茄菜詩墨、吳歷畫山水詩墨、王蒙畫林壑云泉詩墨、王蒙畫竹趣圖畫詩墨、黃荃畫花鳥詩墨、文徵明畫松石畫詩墨、王寵畫山水詩墨、王紱畫山水畫詩墨、方壺畫葉菜圖畫詩墨,每錠正面為名畫,背面是乾隆御題詩。墨的形狀、大小各不相同,有花瓣形、長方形、圓形、正八邊形等。其中年代最早的畫是五代后蜀黃荃(903-965)的《杏花文禽圖》,還有“元四家”之一王蒙的兩幅畫《林壑云泉圖》和《竹趣圖》,以及元代方壺,明代王紱、沈周、文徵明、王寵,清代吳歷的作品。乾隆皇帝的題詩或以詩論畫,或借題發(fā)揮。題詩有五言、七言,有律詩、絕句。詩后分別鈐以“乾隆”“幾暇怡情”“幾暇臨池”“得佳趣”“乾隆宸翰”等璽印。乾隆時期,內(nèi)府收藏了大量歷代名畫。這套墨的制作,是從乾隆皇帝題詩的名畫中精選出八位畫家的九幅佳作,由雕墨家依照畫卷,選擇精彩部分雕刻在墨模上再制成墨,以純熟的技藝表現(xiàn)出原畫的意境。

      3.紙

      乾隆皇帝鐘情翰墨,對紙張的要求可謂精益求精。在皇帝的直接推動下,乾隆時期,除在傳統(tǒng)制作技藝有了長足的進步和提高外,還出現(xiàn)了許多品質(zhì)優(yōu)良、工藝精湛、不同質(zhì)地、不同圖案、用途各異的紙張,中國古代造紙達到了一個黃金年代和制作高峰。

      具體而言,乾隆皇帝御用書畫紙有各色粉蠟箋紙、灑金紙、羅文紙、宣紙、金粟山藏經(jīng)紙、側(cè)理紙、明仁殿紙、梅花玉版箋、澄心堂紙等,均是當時紙張中的精品。如乾隆皇帝十分喜愛的梅花玉版箋,其紙面涂以粉蠟,光滑勻稱,質(zhì)地堅厚結(jié)實,銀白色的紙面上為縱橫交錯的冰紋及金色或銀色的梅花圖案,右下角鈐蓋花邊隸書小印“梅華玉版箋”。

      同時,為了滿足內(nèi)廷源源不斷的紙張需求,在乾隆皇帝的命令下,當時還仿制出了大量的傳世名紙,如仿側(cè)理紙、仿金粟山藏經(jīng)紙、仿澄心堂紙、仿明仁殿紙、仿梅花玉版箋、仿高麗紙等。

      澄心堂紙原產(chǎn)于徽州,因受到南唐后主李煜的珍愛,貯存在澄心堂,后世因此稱之為澄心堂紙。澄心堂紙質(zhì)地細膩,色調(diào)古雅,多用泥金山水花卉作為裝飾,典麗端莊、清韻悠長,堪稱古紙中的經(jīng)典代表。宋代蔡襄《文房四說》中評價“李主澄心堂紙為第一”。乾隆皇帝對其進行了成功的仿制,并提出了各種要求,如仿澄心堂紙的制作不局限于一種顏色和花紋,由最初的綠色、藍色、粉紅色三種,發(fā)展為五種顏色,有染黃、綠、白、粉紅、淡月白等,紙面裝飾花紋各異,如畫金龍紋、金折枝碎花紋、流云?;y等,均按內(nèi)廷畫樣制作,紙幅鈐蓋“乾隆年仿澄心堂紙”印記。

      金粟山藏經(jīng)紙是另一種聞名于世的佳紙。金粟山在浙江海鹽縣西南,宋時其山下建有廣惠禪院,寺中貯有大量優(yōu)質(zhì)的藏經(jīng)紙,這些紙由蘇州承天寺附設(shè)的紙坊在宋熙寧至元豐年間(1068-1085)所抄造。該紙用皮料制成斗方式,以黃槳濡染而顯黃色。紙心鈐有“金粟山藏經(jīng)紙”朱文小橢圓印,專供寺院寫經(jīng)之用。其紙內(nèi)外加蠟,研光使之堅韌,兼因紙質(zhì)厚重,密無紋理,精細瑩滑,保存不朽而非常名貴。宋元明清以來逐漸流散在宮廷和社會。乾隆年間,紙工利用其質(zhì)地厚實的特點,將該紙揭為數(shù)層使用。乾隆皇帝尤愛此紙,詔令仿制,并鈐蓋“乾隆年仿金粟山藏經(jīng)紙”十字朱文印記。乾隆皇帝的很多書畫作品都是寫于金粟山藏經(jīng)紙上。

      4.硯

      硯作為文房四寶之一,自古就受到文人的重視。它不僅作為創(chuàng)作書畫不可或缺的實用物品,更是一種可以怡情悅性的藝術(shù)品,故從選材、雕刻工藝、形制設(shè)計都十分講究。乾隆皇帝更是如此,他命廷臣于敏中等人,收集內(nèi)府所藏古硯精品240方,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編纂而成《欽定西清研譜》,圖文并茂,鉤摹精美,記載詳細,考證充分,表現(xiàn)了乾隆皇帝的重視。

      乾隆時期的御用硯品,大部分出自造辦處硯作。除端硯、歙硯、洮河硯、澄泥硯“四大名硯”及瓦硯、磚硯等傳統(tǒng)硯臺之外,更有被清代視為硯臺之首的松花石硯。

      松花江石旭日東升池硯(底)

      松花江石旭日東升池硯

      “松花石出混同江邊砥石山,綠色、光潤、細膩,品埒端歙。自明以前無有取為硯材者,故硯譜皆未之載。我朝發(fā)祥東土,扶輿磅礴之氣,應(yīng)侯而顯,故地不愛寶,以翊文明之運。自康熙年至今,取為硯材,以進御者?!彼苫ㄊ磺宕J定為是王朝龍興發(fā)祥之地的圣物,故所產(chǎn)此類硯臺專供皇室所用,對于產(chǎn)地也進行封鎖,秘而不宣。

      5.其他文房用具

      除筆墨紙硯外,乾隆時期還有形式各異的輔助用具,如臂擱、筆架、筆筒、筆床、筆洗、硯滴、水丞、水注、鎮(zhèn)尺、印盒、印泥、印章等,它們增加了書寫的便利,也逐漸被視為不可或缺的文房用具。乾隆皇帝喜賦詩題詠,僅御題文房用具即多達數(shù)百首。他還命工匠將這些詩文鐫刻于筆、墨、硯、筆筒、筆洗、文具匣等用具紙上,使之蘊含了文化內(nèi)涵和文人意趣,呈現(xiàn)出宮廷獨特的藝術(shù)風格。

      乾隆御題青玉填金《歲寒三友》圖筆筒

      總之,乾隆時期社會總體安定,經(jīng)濟發(fā)展,國庫充盈,為乾隆皇帝從事他喜歡的書畫活動提供了物質(zhì)保障。同時,乾隆皇帝在皇子時期接受了嚴格、系統(tǒng)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培養(yǎng)了濃厚的詩文和書畫興趣,并為其后來的創(chuàng)作實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乾隆皇帝在勤政之余,醉心于作詩,一生書法、繪畫創(chuàng)作不輟。他有時會親自參與文房用具的設(shè)計和修改,促進了這些藝術(shù)品類的創(chuàng)新和高水平的制作工藝。乾隆皇帝對這些書畫意趣之事、之物顯示出超乎尋常的喜好,并親自踐行,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了解他皇帝身分之外的新的視角。

      注釋

      ①(清)趙翼:《檐曝雜記》卷一,《清代史料筆記叢刊》,中華書局。

      ②(清)吳振棫:《養(yǎng)吉齋叢錄》卷四,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

      ③見《清史稿·列傳九十·福敏傳》。

      ④清高宗:《懷舊詩·三先生三首·龍翰福先生》,《清高宗御制詩四集》卷五十八。

      ⑤清高宗:《懷舊詩·三先生三首·可亭朱先生》,《清高宗御制詩四集》卷五十八。

      ⑥參見王亦旻:《弘歷皇子時期書法學習經(jīng)歷考》,《故宮博物院院刊》2014年第3期。

      ⑦(清)王士禛:《池北偶談》卷十二“世祖御筆”條,中華書局,1982年。

      ⑧清圣祖:《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二集卷三十二《懋勤殿法帖序》。

      ⑨(清)和珅、梁國治:《欽定熱河志》卷十四,《文淵閣四庫全書》第495冊。

      ⑩清圣祖:《圣祖仁皇帝庭訓格言》,《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17冊。

      猜你喜歡
      乾隆皇帝乾隆書畫
      「二皇帝」和珅對乾隆皇帝的進貢(下)
      紫禁城(2020年5期)2021-01-07 02:13:56
      「二皇帝」和珅對乾隆皇帝的進貢(上)
      紫禁城(2020年1期)2020-08-13 09:37:26
      「二皇帝」和珅對乾隆皇帝的進貢(中)
      紫禁城(2020年3期)2020-04-26 05:20:28
      乾隆眼中的木魚石
      華人時刊(2019年15期)2019-11-26 00:55:54
      乾?。簛磙卧妴?/a>
      乾隆皇帝與平橋豆腐
      小小書畫廓
      書畫
      天津教育(2009年6期)2009-07-22 03:35:34
      書畫
      天津教育(2009年3期)2009-03-30 09:46:08
      書畫
      天津教育(2009年1期)2009-02-13 05:32:06
      九江市| 湖北省| 阳山县| 阿拉善左旗| 贵定县| 安平县| 中阳县| 荔浦县| 乌鲁木齐县| 怀远县| 剑河县| 阿尔山市| 琼海市| 英吉沙县| 延寿县| 宁陵县| 奉节县| 甘德县| 芮城县| 建德市| 信阳市| 武强县| 杂多县| 若尔盖县| 威信县| 南郑县| 昭通市| 迁西县| 延庆县| 彰化县| 房山区| 华阴市| 乐业县| 商南县| 肇庆市| 芜湖县| 布拖县| 石首市| 乐亭县| 聊城市| 新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