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亞《今日報》4月25日文章,原題:談談中國、“一帶一路”和前方的路筆者與來自亞洲、非洲、歐洲、拉丁美洲、中東和歐亞的多國記者,本周一道參加了“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lián)盟首屆理事會議。會議在人民日報社舉行,成員來自180多家媒體,目標是搭建“一帶一路”倡議下的開放合作平臺,促進“成員之間的互助協(xié)作交流”。中國領導人在賀信中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源于中國,機遇和成果屬于世界。
美國從不掩飾對“一帶一路”的猜忌,令他們惱怒的是,新絲路似乎越來越為人們接受。截至今年3月底,中國已與125個國家和地區(qū)、29個國際組織
簽署173項相關合作協(xié)議。中國向海外投入資源并收獲巨大回報,在此過程中穩(wěn)步推動建立一個新國際經(jīng)濟秩序。美國肯定對此不悅。政治上,借助“一帶一路”倡議向全球投射力量,許多中國官員對此不再諱言。上周發(fā)布相關進展報告時,有關負責人表示,該倡議目前取得的成就印證了中國古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專家表示,世界局勢越復雜,加入“一帶一路”的國家就越多。
那隨著中國施展力量,非洲處于什么位置?我們國家如何盡可能從“一帶一路”獲益?非洲開發(fā)銀行行長阿德西納表示,中國讓約7億人脫貧,非洲應學習這方面的經(jīng)驗。尼日利亞前經(jīng)濟協(xié)調(diào)部長伊韋阿拉則認為,中國對基礎設施的投資有助于釋放非洲大陸潛力,“最終還由非洲自己決定。”這恰恰是關鍵。非洲領導人必須負起責任,要超越(只是)請求貸款,尋求更有裨益的與中國的伙伴關系。
筆者完全贊成“一帶一路”構想,但非洲要繁榮,除了基礎設施,還應重視人的發(fā)展,建設充滿活力的社會。這正是中國從貧困到繁榮所走的路。就像中國領導人表示的,我們要為當代人著想,還要為子孫后代負責。
這種前瞻性思維對非洲領導人頗有益處。昨天中國媒體登載兩篇有趣故事。一個是講新疆某幼兒園使用叫“小胖”的機器人協(xié)助學齡前教育。第二個故事是說中國中部一所醫(yī)院用玩具車鼓勵孩子走進手術室。故事反映了中國構建未來不僅著眼基礎設施,還重視人的心智發(fā)展和培養(yǎng)健康體魄。這些方面正是非洲做得很不夠的。
想從“一帶一路”倡議中受益,非洲國家就有必要講究戰(zhàn)略。同樣重要的是,中方也要注意非洲大陸的細微差別。從中國得到的經(jīng)驗是,擁有遠見卓識的領導人很重要。只有此類領導人才會有遠大夢想,培養(yǎng)國民的自豪感,激勵人民為和平與繁榮奮斗?!ㄗ髡邐W盧塞貢·阿德尼伊,喬恒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