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搖蚊鑒定與COI基因序列分析

      2019-04-29 01:21:48元正菊劉威李楠孟錦昕何于雯王靜林
      云南畜牧獸醫(yī) 2019年2期
      關鍵詞:淺黃色搖蚊核苷酸

      元正菊,劉威,李楠,孟錦昕,何于雯,王靜林*

      (1.云南省畜牧獸醫(yī)科學院 云南省熱帶亞熱帶動物病毒病重點實驗室,云南 昆明 650224; 2.內蒙古自治區(qū)農牧業(yè)科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31)

      搖蚊科(Chironomidae)屬于動物界、節(jié)肢動物門、六足亞門、昆蟲綱、有翅亞綱,隸屬雙翅目、長角亞目[1]。全世界廣泛分布,遍及各大動物地理分布區(qū)[2]。目前已被描述的搖蚊種類超過6000種[3]。搖蚊成蟲幾乎不取食,或者攝食少量含糖分的液體。幼蟲是水體中分布范圍廣的一類水生昆蟲,其中一些種類對水質的變化如營養(yǎng)鹽、重金屬、pH和溶解氧等極為敏感,另有些種類則適應有機污染、重金屬類毒物污染[4]。在水質的生物學評價工作中利用其種類敏感和耐污染特性,反應水質的變化和污染程度,是生物監(jiān)測的重要評價依據[4-6]。國內有關搖蚊的研究近年來多偏重于成蟲的分類學研究[4],但專門研究報道的不多,缺乏完整、系統(tǒng)的資料。為此,2016年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采集搖蚊,并采用形態(tài)學和分子生物學方法對搖蚊進行了系統(tǒng)鑒定,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標本采集

      2016年7月,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周圍農戶家牛圈采用誘蚊燈(功夫小帥,12 V,300 mA,湖北武漢) 進行標本采集[7],采集時間段約為晚間18:00至次日早晨8:00,共14h。次日早晨將標本收集,置于-20℃冰箱中冷凍20~30min,待存活的搖蚊剛好冷凍至死后,取出標本,剔除其他昆蟲,將搖蚊標本置于70%乙醇中保存。

      1.2 搖蚊形態(tài)學鑒定

      從乙醇中取出搖蚊標本,在解剖顯微鏡下進行形態(tài)觀察,并進行計數。

      1.3 DNA提取及PCR擴增

      挑選形態(tài)完整、形態(tài)學鑒定為搖蚊的標本,浸泡在含有1%蛋白酶K的240μL浸儲液中,40℃消化過夜。用DNA提取試劑盒(天根公司)按說明書提取搖蚊DNA。操作步驟如下:將浸泡過夜的浸儲液全部移入無菌離心管中,加入20μL Proteinase K溶液,混勻,56℃放置10min;加200μL緩沖液GB和1μL Carrier RNA儲存液,混勻,70℃放置10min;加200μL無水乙醇充分混勻,過柱,分別用500μL緩沖液GD和600μL漂洗液PW洗滌。將吸附柱轉入一個干凈的離心管中,向吸附膜中間位置懸空滴加50μL洗脫緩沖液TB洗脫DNA。采用25μL體系,取2μL cDNA做反應模板,用COI特異引物[7]進行PCR擴增,依次加入10×Buffer 2.5μL、2.5mmol/L dNTP 2μL、上下引物各0.5μL、ddH2O 9.5μL,94℃預變性5min。94℃ 40s,47℃ 40s,72℃ 1min,5個循環(huán)。94℃ 40s,53℃ 40s,72℃1min,30個循環(huán)。72℃延伸10min。1%瓊脂糖電泳檢查擴增條帶,用TaKaRa DNA fragment Purification Kit純化PCR擴增產物,PCR擴增產物通過華大基因公司進行測序。

      1.4 序列分析

      使用Clustal X Version 2.1 軟件包進行病毒基因核苷酸序列比對, DNA Star軟件中MegAlign進行核苷酸同源性分析。使用MEGA 4.1 軟件完成基于最大似然法(ML)方法的進化樹繪制,最佳模型(GTR+G+I),bootstrap值為1000。

      2 結果

      2.1 搖蚊采集

      2016年7月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采集搖蚊41只,其中雌蚊38只(92.68%)、雄蚊3只(7.32%)。

      2.2 形態(tài)學鑒定

      本研究采集的41只搖蚊標本中,有9只搖蚊頭部較小而扁圓,復眼發(fā)達,兩復眼間有一黑色紐扣樣突起相連(圖1-b)。無單眼。觸角柄節(jié)退化幾乎不可見;梗節(jié)發(fā)達,球狀;鞭節(jié)共5節(jié),I-IV節(jié)淺黃色泡狀膨隆,V節(jié)深褐色絲狀??谄魍嘶洗郊跋麓骄珊唵蔚娜赓|葉(圖1-c)。前胸很小,頭后至胸前有一窄條、衣領狀的前胸背板。中胸盾片具有3條品字形排列的黃褐色縱走骨化帶(圖1-c)。中胸小盾片顯著,淺黃色半球形凸起(圖1-c)。小盾片后方的后背片深褐色,有一縱走中縫。中胸腹側板深褐色(圖1-c)。翅透明一色,無鱗片。翅前緣有3條徑脈而互不相接,不形成徑室(圖1-i)。腹部I-V節(jié)深褐色、白色環(huán)形相間,其余腹節(jié)淺黃色(圖1-a)。

      有32只搖蚊體色較淺(圖1-d)。頭部較小而扁圓,復眼發(fā)達,兩復眼間距寬(圖1-e)。觸角柄節(jié)退化幾乎不可見;梗節(jié)發(fā)達,球狀;鞭節(jié)共5節(jié),I-IV節(jié)淺黃色泡狀膨隆,V節(jié)深褐色絲狀(圖1-f)??谄魍嘶洗郊跋麓骄珊唵蔚娜赓|葉(圖1-e)。前胸很小,頭后至胸前有一窄條、衣領狀的前胸背板。中胸盾片具有3條品字形排列的黃色縱走骨化帶。小盾片顯著,半球形,白色。中胸后背片、中胸腹側板黃色,其余胸部白色(圖1-g)。腹部淺灰及白色(圖1-d)。

      a b c

      d e f

      g h i

      2.3 核苷酸同源性分析

      對內蒙古采集到的3只形態(tài)學鑒定為搖蚊的標本(均為雌性)進行DNA提取和COI基因PCR擴增,3只標本擴增均為陽性,經序列測定獲得557個核苷酸序列。3只搖蚊COI基因核苷酸同源性為83.5%~100%,其中HS1-1-1和HS1-1-2兩只搖蚊COI基因核苷酸同源性為100%,而與HS1-3-2搖蚊核苷酸同源性僅為83.5%,提示HS1-1-1和HS1-1-2兩只搖蚊為同一種搖蚊,而HS1-3-2為不同搖蚊種類。3只搖蚊COI基因核苷酸與Genebank中8種已知搖蚊相應序列一起進行分析(見表1),HS1-1-1和HS1-1-2兩只搖蚊與Ch.riparius核苷酸同源性最高為99.8%,與Ch.thummi同源性為99.5%,與其他已知搖蚊同源性均低于90%;HS1-3-2搖蚊與Ch.muratensis核苷酸同源性最高為99.6%,與Ch.annularius和Ch.commutatus同源性分別在97.1%和94.6%,而與其他搖蚊同源性均低于90%。

      表1 內蒙古古呼和浩特市搖蚊COI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 %

      2.4 COI基因系統(tǒng)進化分析

      采集的3只搖蚊COI基因與GenBank中不同搖蚊種類相應基因序列一起構建系統(tǒng)進化樹,最佳模型選用GTL+G+I模型,見圖2。結果顯示在COI基因構建系統(tǒng)進化樹上采集的3只搖蚊分別位于兩個進化分支內,其中HS1-1-1和HS1-1-2兩只搖蚊與Ch.riparius處于相同化分支內,而HS1-3-2搖蚊與Ch.muratensis處于相同化分支內。以上結果提示HS1-1-1和HS1-1-2兩只搖蚊可能是Ch.riparius,而HS1-3-2搖蚊可能是Ch.muratensis。

      遺傳進化樹采用最大似然法(ML)構建,最佳模型(GTR+G+I);圓點代表本次采集蚊蟲標本 圖2 內蒙古采集搖蚊COI基因(557nt)遺傳進化分析

      3 討論

      本次研究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周圍農戶家牛棚共采集搖蚊41只,9只搖蚊具有體深褐色,復眼發(fā)達,兩復眼間有一黑色紐扣樣突起相連。觸角鞭節(jié)共5節(jié),I-IV節(jié)淺黃色泡狀膨隆,V節(jié)深褐色絲狀??谄魍嘶?,前胸很小,中胸盾片具有3條品字形排列的黃褐色縱走骨化帶。中胸小盾片顯著,淺黃色半球形凸起。小盾片后方的后背片深褐色,有一縱走中縫。中胸腹側板深褐色。翅透明,無鱗片。翅前緣有3條徑脈,而互不相接,不形成徑室。腹部I-V節(jié)深褐色、白色環(huán)形相間,其余腹節(jié)淺黃色等形態(tài)學特征,與Ch.riparius相似的形態(tài)學特征,提示這9只搖蚊為Ch.riparius。

      32只搖蚊具有體色較淺,復眼發(fā)達,兩復眼間距寬。觸角鞭節(jié)共5節(jié),I-IV節(jié)淺黃色泡狀膨隆,V節(jié)深褐色絲狀??谄魍嘶靶睾苄?,中胸盾片具有3條品字形排列的黃色縱走骨化帶,小盾片顯著,半球形,白色,中胸后背片、中胸腹側板黃色,其余胸部白色,腹部淺灰及白色,與Ch.muratensis相似的形態(tài)學特征,提示這32只搖蚊為Ch.muratensis。進一步采用分子生物學方法在41只搖蚊中挑選3只進行鑒定,結果顯示HS1-1-1和HS1-1-2兩只搖蚊與Ch.riparius處于相同化分支內,它們之間的核苷酸同源性高于98%(蚊蟲種類鑒定標準)[8];HS1-3-2搖蚊與Ch.muratensis處于相同化分支內,它們之間的核苷酸同源性也高于98%;分子鑒定結果顯示它們分別是Ch.riparius及Ch.muratensis,這與形態(tài)學鑒定結果一致。本研究采用形態(tài)學及分子生物學方法對搖蚊進行了系統(tǒng)的分類鑒定,豐富了我國搖蚊種類資源,為生態(tài)環(huán)境、水體污染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了科學依據。

      搖蚊并不傳播疾病,不是衛(wèi)生害蟲。但因其不同的種類對于水域生態(tài)環(huán)境要求不同,使其成為監(jiān)測水體環(huán)境及污染狀況的指示生物[4]。此外,搖蚊和蠓蟲原先同屬于一個屬,1917年才獨立成科。這兩科昆蟲形態(tài)學特征有很多相似之處[1],在野外采集時給這兩種昆蟲的鑒定帶來了困難。而蠓蟲能夠傳播藍舌病、鹿流行性出血熱、非洲馬瘟、奧西羅熱等多種人或動物疾病[9],是醫(yī)學上一種重要的傳播媒介,在現場簡單快速鑒別出搖蚊與蠓科昆蟲,對蟲媒病、人畜共患病及畜牧業(yè)發(fā)展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猜你喜歡
      淺黃色搖蚊核苷酸
      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中醫(yī)證候相關性研究進展
      徐長風:核苷酸類似物的副作用
      肝博士(2022年3期)2022-06-30 02:48:28
      云南省雙江縣4種多足搖蚊翅膀形態(tài)特征及COI基因序列分析
      我是小小快遞員
      Acknowledgment to reviewers—November 2018 to September 2019
      沉睡搖蚊的生存智慧
      秋詞(其二)
      常用基因序列在搖蚊科昆蟲系統(tǒng)發(fā)育研究中的應用進展
      風的兼差
      廣東人群8q24rs1530300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非綜合征性唇腭裂的相關性研究
      惠来县| 普兰县| 泽普县| 黔西县| 西畴县| 周宁县| 定兴县| 柳州市| 鄂托克旗| 长沙市| 长春市| 浦北县| 静安区| 凤庆县| 青冈县| 通江县| 左权县| 河源市| 乐东| 巴林右旗| 洪湖市| 黄平县| 武邑县| 石城县| 昂仁县| 湟中县| 灵石县| 凤山县| 平乐县| 邻水| 炉霍县| 九寨沟县| 扶风县| 岗巴县| 建昌县| 石河子市| 循化| 文成县| 静乐县| 双流县| 西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