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相對于影視音樂中主題曲、片尾曲等形式。插曲的形式更為靈活多變,結構可長可短,完全依據(jù)劇情的需要?!栋咨撸壕壠稹分械摹逗雾殕枴贰洞簡枴穬墒撞迩Y構短小,巧妙地結合了劇情需要起到了烘托劇情發(fā)展、塑造人物性格的作用。而透過這兩首插曲,可以窺探我國動畫電影中音樂創(chuàng)作審美趣味的發(fā)展趨向。
[關鍵詞]動畫;插曲;審美;創(chuàng)作
[中圖分類號]J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9)05-0122-02
動畫插曲是“出現(xiàn)在動畫劇情當中某一具體情節(jié)重大的歌曲,對整個劇情起到點描式,加強劇中情緒色彩或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作用或承擔某種轉場、閃回的作用。因此插曲一般都會出現(xiàn)在一些重要的場景中,或者劇情的高潮部分,以此來表現(xiàn)片中的人物個性、情感,烘托和渲染情節(jié)發(fā)展中的氣氛,加強戲劇性的效果”。[1]動畫電影《白蛇:緣起》中的《何須問》與《春問》是兩首插曲,盡管結構短小,但特色鮮明,可以從中窺探出我國動畫電影音樂創(chuàng)作審美的趣味轉變。
一、《白蛇:緣起》中的插曲
《白蛇:緣起》是一部由追光動畫與華納兄弟共同制作的動畫電影。電影中的兩首插曲極具特色。第一首插曲是由許宣演唱的《何須問》,第二首插曲是由小狐妖演唱的《春問》。兩首插曲在影片中均以清唱的形式出現(xiàn),這一形式在近年動畫電影插曲的創(chuàng)作中較為少見。
許宣的唱段《何須問》在整部動畫中出現(xiàn)過兩次。第一次出現(xiàn)在“許宣小白扁舟江上,歌聲穿行水云間”橋段中,從影片第23分54妙開始,歌詞為:
君不見/東流水/來時無蹤跡/一去無窮已/君不見/城上日/今瞑沒山去/明朝復更出/何須問/浮生情/原知浮生是夢中/何須問/浮生情/只此浮生是夢中
這段歌詞的內(nèi)容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從“君不見”開始到“明朝復更出”結束,是許宣對悄無聲息流淌的時間的感嘆。第二部分是從“何須問”開始,到“只此浮生是夢中”結束。是許宣對塵世間愛情的感嘆。這也在暗示許宣與小白之間的愛情只是“浮生一夢”,不會有真正的結果。
從劇情發(fā)展角度看,承上啟下是這一唱段的主要作用。在這一唱段出現(xiàn)之前,許宣與小白之間經(jīng)歷了從素不相識到彼此相知的過程。從這首插曲開始,許宣與小白之間產(chǎn)生了情愫。至此以后,許宣與小白的情感逐漸升溫。這首歌也成為二人情感的象征。
《何須問》第二次出現(xiàn),是在“泥足國師陣法,救小白許宣形神俱滅”的橋段中,在許宣的元神即將破滅的時候。畫面中出現(xiàn)一個個許宣腦海中關于他與小白之間回憶的片段。片段出現(xiàn)的背景音樂,就是許宣的《何須問》。該唱段從影片1小時25分44秒處開始,但這一次出現(xiàn)的《何須問》與第一次《何須問》不同,唱詞中的第二部分在第一次出現(xiàn)的時候是由許宣獨唱完成。而第二次出現(xiàn)時,形式也從許宣獨唱轉變?yōu)樵S宣與小白的對唱,歌詞為:
何須問/浮生情/原知浮生/是夢中/何須問/浮生情/只此浮生是夢中
該唱段原為許宣獨唱,而該處則為回憶中的許宣與現(xiàn)實中的小白之間的二重唱,許宣的演唱存在于回憶中,而小白的演唱則在現(xiàn)實中。此種跨越時空的對唱形式表現(xiàn)出二人之間的情意相通,也充分表現(xiàn)出小白內(nèi)心對即將“形神俱滅”的許宣的極度不舍。
此情此景,不禁使人想起明代戲劇家湯顯祖在《牡丹亭》中寫過的一段話:“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边@就是湯顯祖眼中的“至情”。
許宣為了情,甘愿奉獻出自己的生命。小白為了情,拼盡最后一絲法力,將這段記憶封印在自己的珠釵之中。以至于在打開這段塵封的記憶后,不顧一切地去尋找轉世輪回后的“許宣”。這一切都與湯顯祖筆下的“至情”暗合。
除了《何須問》外,還有一首插曲《春問》,出現(xiàn)在影片的彩蛋部分。這一插曲從電影1小時35分10秒開始,歌詞為:
問春何苦匆匆/帶風伴雨如遲驟/算春長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間有……
這一插曲巧妙地將景、情與故事情節(ji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首先是景,隨著這首歌曲,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的是西湖的春色,“問春何苦匆匆/帶風伴雨如遲晝”表面是在感嘆美好的春色終將逝去,伴隨而來的是狂風驟雨。實際上是預示轉世后的許宣與小白之間的感情不會一帆風順注定是要經(jīng)歷曲折的。
其次是情,小狐妖化為人形,行走湖上。此時也有其他游人乘船賞景。小狐妖也成了游人眼中的“一景”,小狐妖早已修成人行,但從不見老。在“小狐妖助許宣化身,損盡精元淬法器”橋段中,小狐妖曾對許宣說:“少年人,我也年少過、輕狂過、放縱過,到如今也留下諸多遺憾。”“算春長不老/人愁春老”這句臺詞所表達的,應理解為小狐妖觸景生情后的感嘆。
最后一句“愁只是,人間有……”,從字面表達層面分析,似乎是話里有話,后面應該還有后續(xù)內(nèi)容。而從音樂上分析,旋律到此處并未終止,旋律應該繼續(xù)往下進行。而此時,影片中湖面呈現(xiàn)出一個巨大的“陰影”,“陰影”中傳出聲音,為小狐妖:“我要的東西你找到了。”在小狐妖打開寶盒的瞬間,影片徹底結束。歌詞、旋律、劇情三者完美融合。
《何須問》與《春問》兩個唱段的表現(xiàn)方式、表現(xiàn)內(nèi)容上與表現(xiàn)方式上,較以往更為含蓄,更有文化內(nèi)涵,這在以往的動畫電影插曲創(chuàng)作中極少出現(xiàn),對欣賞者的鑒賞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這也反映出該電影獨特的音樂審美趣味。
二、動畫電影的審美趣味
近年來,國產(chǎn)電影插曲的創(chuàng)作大致呈現(xiàn)出兩類不同審美趣味的電影。一類是以《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等為代表的動畫電影。此類電影的觀影人群主要是低齡兒童,因此,此類動畫電影的插曲創(chuàng)作,節(jié)奏歡快、活潑,歌詞朗朗上口,充滿童趣。另一類是以《大魚海棠》《大圣歸來》為代表的動畫電影。此類動畫電影的插曲,多為更易為大眾接受的流行曲風,更容易為成年人接受。
不同審美趣味的插曲的產(chǎn)生,根本原因在于其所面對的觀影群體的差異。第一類是以幼兒為觀影主體的動畫電影類型,在拍成電影之前,就已憑借著同名動畫短片積累起數(shù)量龐大的觀眾群體。此類影片的電影音樂的創(chuàng)作所針對的群體與同名動畫短片的群體一致。例如《喜羊羊與灰太狼虎虎生威》中的《左手右手》等,旋律活潑、節(jié)奏明快,明顯符合幼兒的審美趣味。
而第二類動畫電影的觀影主體以成年人居多,特別是成年人中的青年群體。此類動畫影片中的歌曲代表作有《大漁》《從前的你》等,無論從歌曲表現(xiàn)的內(nèi)容,還是表現(xiàn)方式上,都呈現(xiàn)出與《喜洋洋與灰太狼》《熊出沒》等截然不同的審美趣味。
但此類影片只是趨向于成年人的審美趣味,并沒有將兒童的審美趣味完全排除在外。而《白蛇:緣起》中的《何須問》《春問》等,不僅僅是在歌曲的內(nèi)容上表現(xiàn)出完全成人化的審美趣味,更是在表現(xiàn)形式上,采用了吟唱式的旋律,以及清唱的方式呈現(xiàn)。少年兒童對此種類型的旋律與演唱方式會感覺乏味。
但吟唱式的旋律與清唱方式并不是《白蛇:緣起》首次采用的。動畫電影《大圣歸來》中,有一首十分短小的《祭天化顏歌》,時長約為40秒。同樣采用了吟唱式的旋律以及清唱的表現(xiàn)方式。不同之處在于,《祭天化顏歌》中采用的是領唱加合唱的形式,領唱部分以昆曲唱腔形式表現(xiàn),而合唱部分,則是以美聲唱法呈現(xiàn)的。這一“中西搭配”的形式給聽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就音樂層面而言,《白蛇:緣起》中的插曲《何須問》與《春問》,運用清唱的形式的原因,在于這兩首曲調(diào)皆為吟唱式的旋律,旋律較為簡單,并且結構短小,兩首插曲的時長均為一分鐘作用。如此短小的片段,音樂內(nèi)容無法充分展開,使用配樂的效果,可能不如清唱的效果好。
而從審美趣味角度分析,采用吟唱式的旋律以及清唱的形式。反映出該部動畫片的審美趣味是完全成人化的?!洞篝~海棠》《大圣歸來》等動畫片中的插曲,雖然也是以成人的審美趣味為主,但還是兼顧著兒童的審美趣味。但從《白蛇:緣起》中的插曲來看,無論是其表現(xiàn)的歌詞內(nèi)容,還是采用的音樂表現(xiàn)形式,都已經(jīng)完全超出了兒童所能理解與接受的范圍,徹底成人化了。
動畫電影中歌曲創(chuàng)作的審美趣味,是由影片的市場定位決定的。在制作影片的過程中,制片方會依據(jù)動畫電影的觀影群體的審美趣味,制作相應的動畫音樂等。以往的動畫電影,盡管在觀影群體的定位上存在區(qū)別。但還是力圖做到讓盡可能多的觀眾群體的審美趣味。如《喜羊羊與灰太狼之虎虎生威》中的《我愛平底鍋》,就是表現(xiàn)灰太狼與紅太狼之間感情的插曲。這一插曲出現(xiàn)的目的是為了吸引陪孩子一同觀影的家長群體的關注。
而從《白蛇:緣起》中插曲表現(xiàn)的內(nèi)容來看,這部影片完全是一部以成年人群體為欣賞主體的動畫電影。與以往此類電影中,兼顧兒童趣味的創(chuàng)作思路不同。這也從側面可以看出這部動畫電影制作方對該部影片的市場定位。
結 語
回顧近年來動畫電影音樂的發(fā)展,從《左手右手》之類旋律活潑、明快的歌曲,到《何須問》之類具有傳統(tǒng)文化底蘊的歌曲。其中的差異不僅僅體現(xiàn)在動畫電影插曲的制作水平的層面上,其中也蘊含著審美趣味的差異。
窺一斑而知全豹,從《白蛇:緣起》這一部影片中的插曲創(chuàng)作的審美趣味中,大致可以判斷出未來動畫電影中插曲審美趣味變化的趨勢。相信在不遠的未來,越來越多的動畫電影插曲,會傾向于從中國傳統(tǒng)音樂中尋找靈感。但這依然取決于制作方對市場的判斷。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動畫電影市場中,如何迎合市場的審美需求,是未來動畫電影音樂創(chuàng)作,乃至動畫電影行業(yè)需要面對的重大命題。
注釋:
[1]張建翔,孫 林,肖 珣.影視音樂動畫概論[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09):76—77.
(責任編輯:張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