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們熟知的李斯特,有著“鋼琴之王”的耀眼光環(huán),我們讀到的李斯特,生平介紹也通常聚焦于他相當高產(chǎn)的音樂創(chuàng)作和華麗的演奏技巧。而這位匈牙利的偉大音樂家畢生對鋼琴教育事業(yè)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李斯特主導建立的匈牙利第一所高等音樂教育院?!傺览始乙魳穼W院,代表了他獨樹一幟的鋼琴教育理念,聚集了他對鋼琴教育的高度思考,是他作為一名愛國音樂家對本民族音樂教育建設的杰出貢獻。他的鋼琴教育思想也對世界鋼琴教育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今天的我們應該仔細探究他的鋼琴教育思想,以利于我們自己的鋼琴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關鍵詞]李斯特;鋼琴大師班;鋼琴教育;匈牙利皇家音樂學院
[中圖分類號]J6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9)04-0144-02
李斯特的“鋼琴之王”的地位,是鋼琴音樂發(fā)展歷史長河中無人可取代的。以至于世人對李斯特的了解普遍限于他所開創(chuàng)的浪漫主義標題音樂;他所提倡的“樂劇”這種綜合藝術品的思想;他那華麗高超的演奏技巧;他的風流引人遐想的情感故事……作為一個當之無愧的音樂天才,他本可以專注于演奏生涯,在鮮花與贊譽中度過輝煌的一生。但他選擇在最鼎盛的時期退出舞臺,原因是他認為這些浮華的榮譽并不是他的初衷,由此可見他作為一位音樂家的理性批判思維。
事實上,李斯特還是一位偉大的音樂教育家,或者說鋼琴教育家更為恰當。作為愛國鋼琴詩人肖邦的同時代人,李斯特也同樣是一位愛國音樂家,他對自己民族匈牙利的音樂教育和鋼琴教育的興盛發(fā)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他的鋼琴教育思想非常深刻,值得后世不斷學習借鑒,汲取其中的理念靈感。
一、李斯特對鋼琴音樂的貢獻
(一)早期與中期
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1811年出生于匈牙利西部的肖普朗。父親是位音樂愛好者,李斯特6歲開始跟父親學習鋼琴,9歲就能演奏難度很大的鋼琴作品。1821年李斯特全家遷往維也納,他開始師從車爾尼,并在此期間受到過貝多芬的指點。1823年,李斯特來到巴黎,以鋼琴家的身份在英國、法國各大城市開獨奏音樂會,收獲極高贊譽。1827年父親去世后,由于生活的艱辛,李斯特不得不暫時停止了演奏生涯,轉(zhuǎn)向教學。[1]李斯特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在匈牙利遭遇自然災害時,他曾多次舉行義演慷慨捐助慈善事業(yè),并出資建立了布達佩斯音樂學院。
李斯特首創(chuàng)了背譜演奏法,這源于他本人超群的即興演奏才能。事實上看譜演奏和背譜演奏,不論是演奏者本身的個人演奏體驗,還是他所帶給聽眾的體驗,效果都是非常不同的。鋼琴演奏屬于二度藝術創(chuàng)作,只有對樂譜的理解達到純熟的程度,演奏者才能擁有藝術再創(chuàng)作的發(fā)揮空間,從而向聽眾詮釋具有個人風格的音樂。
李斯特改變了鋼琴演奏面對或背對觀眾的習慣,采取了更為有效的側(cè)姿。在樂評中,曾有人評價李斯特所改變的這種側(cè)姿面向觀眾的鋼琴演奏方式,凸顯了他側(cè)面像的清晰輪廓,使人聯(lián)想起但丁式的人物。鋼琴演奏者與觀眾之間應該處于相互交流的狀態(tài),只有側(cè)姿才能夠讓觀眾既看到演奏者的手指運動,又能觀察到演奏者的面部表情變化。
在早期受帕格尼尼小提琴高超演奏技巧的觸動后,不論是在演奏還是在創(chuàng)作中,李斯特都決心致力于將鋼琴演奏技巧發(fā)揮到極致。
(二)晚期
長達十年的演奏生涯,雖然使李斯特獲得了巨大的榮譽,也使他深感上流社會華而不實的審美品位與他的藝術理想之間存在著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于是就在名聲達到鼎盛時,李斯特于1848年退出了鋼琴演奏的舞臺。[2]
除了繼續(xù)音樂創(chuàng)作外,李斯特開始專注于音樂教育事業(yè)。
二、李斯特與其鋼琴教育
(一)開創(chuàng)鋼琴大師班
1848年,李斯特移居到魏瑪擔任宮廷樂長,后因受排擠于1861年又離開了魏瑪。當他再次回到魏瑪時,李斯特的興趣已轉(zhuǎn)向鋼琴教育。當時為了利用李斯特的名氣試圖恢復魏瑪在歐洲作為音樂名城的地位,魏瑪宮廷專門為李斯特成立了一所鋼琴學校,由于慕名前來求學的人很多,李斯特就采用了大師班的形式進行教學。[3]
李斯特首創(chuàng)的鋼琴大師班這一教學模式培養(yǎng)出了眾多優(yōu)秀學生,在那個時代,李斯特作為一名“明星鋼琴家”,一對一的傳統(tǒng)鋼琴教學模式顯然不適用于他,鋼琴大師班這一獨模式無疑是最適合李斯特的,既巧妙地節(jié)省了時間成本,又極大地提高了效率。
鋼琴大師班這一教學模式使得李斯特桃李滿天下,在當時非常有影響力,鋼琴演奏和鋼琴教學領域都取得了極大的發(fā)展。他所培養(yǎng)的學生,又隨后致力于發(fā)展自己國家的鋼琴事業(yè),一代傳承一代,培養(yǎng)了大批的李斯特再傳弟子。代表學生有德國著名的鋼琴家、指揮家、音樂評論家馮·彪羅,俄羅斯猶太裔鋼琴家、作曲家安東·魯賓斯坦等。
鋼琴大師班這種教學模式對于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演奏熱情非常有效,有著傳統(tǒng)一對一的個別鋼琴課授課方式所沒有的優(yōu)勢。而且公開于眾的這種教學形式,本身就具有表演特質(zhì),面對眾多“學習觀眾”,鋼琴大師們的教學熱情抵達前所未有的巔峰,所呈現(xiàn)的內(nèi)容通常精彩紛呈。
大師班教學模式在李斯特之后一直延續(xù),并且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卓有成效。授課內(nèi)容更加豐富多元,大師課所承載的內(nèi)涵也更為廣闊,大師課在真正意義上從單純傳授鋼琴演奏技藝變?yōu)橐环N文化、風格、藝術的全面交流。[4]
(二)主持成立匈牙利皇家音樂學院[5]
在李斯特的晚年時光,他做出了對自己民族音樂教育事業(yè)的偉大貢獻,即主持成立了匈牙利第一所高等音樂院?!傺览始乙魳穼W院。
在此之前,匈牙利已經(jīng)有了民族音樂學校和歌劇學校,分別承擔著匈牙利初級和中級的音樂教育責任,并且李斯特本人也是兩所學校的重要捐助者。匈牙利唯獨缺少高等音樂教育機構,因此匈牙利這個熱愛音樂與重視民族音樂傳承的民族積極籌備建立一所高等音樂院校。李斯特對此項提議也非常支持。
培養(yǎng)了大批的優(yōu)秀校友,如著名音樂家巴托克、柯達伊等。
(三)鋼琴教育思想
1.鋼琴觀:鋼琴是音樂世界的小宇宙
李斯特前半生輝煌的鋼琴演奏生涯形成了他的鋼琴觀,他認為“鋼琴是音樂世界的小宇宙”,無論學習歌唱、管弦樂還是打擊樂,都應該學習鋼琴,這樣有利于學生對本專業(yè)的全面掌握。[6]
李斯特還提倡學習鋼琴的同時學習作曲,他認為音樂本來就是一體的,將表演和作曲分裂開來毫無益處。縱觀鋼琴藝術發(fā)展史,那個時期的鋼琴家們無不是杰出的作曲家,李斯特本人就是鮮活的示例。只有優(yōu)秀的鋼琴家為鋼琴作的曲才是合乎鋼琴演奏審美邏輯的,這對我們現(xiàn)在的音樂教育也是非常有啟示的。如果我們只是機械地重復演奏過去的音樂作品,而忽視即興演奏能力與作曲技能,這對鋼琴藝術的發(fā)展將毫無建樹。
2.辦學原則:質(zhì)量比數(shù)量重要
在建校之初,曾有規(guī)劃提出這所匈牙利皇家音樂學院應包含樂器、聲樂和理論等所有科目,每個科目又被分成初、中、高三個教學等級。對于委員會討論的此項建院計劃,李斯特持堅決反對意見。他認為之前建立的民族音樂學校和歌劇學校已經(jīng)承擔了初級與中級的音樂教育任務,而匈牙利皇家音樂學院應該承擔純粹的高等音樂教育任務,如果浪費寶貴的建設資金去進行簡單重復建設,沒有任何實質(zhì)性的意義。
1833年,作為匈牙利皇家音樂學院院長的李斯特提出:“在我們音樂學院,重要的是質(zhì)量而不是數(shù)量,我們一定要堅持這一原則?!北种百|(zhì)量比數(shù)量重要”的原則,學院開始只建立了鋼琴和作曲兩個專業(yè),學校第一年只招收了38名學生(其中鋼琴21人,作曲17人)。在李斯特的主持下,招生標準極其嚴格,即“考生的音樂技術和音樂潛能是錄取的唯一標準”。
3.辦學目的:培養(yǎng)音樂大師
重質(zhì)輕量的原因在于李斯特對于培養(yǎng)匈牙利高等音樂人才的主旨,他曾說:“在我看來,音樂學院唯一能夠成功的希望就是承擔起某種真正優(yōu)秀的任務?!笔裁词抢钏固卣J為的“真正優(yōu)秀的任務”?在此之后,他又解釋:“我們的任務是將真正具有音樂天賦的人才培養(yǎng)成大師,而不是將精力用在那些平庸的音樂人身上。”
從李斯特這些看似嚴苛的言論可以清晰地看出,他作為一代鋼琴大師對于鋼琴教育的深刻理解,也由此看出李斯特對于匈牙利本民族鋼琴發(fā)展所寄予的崇高理想。從一開始,他就把音樂學院的建設目標鎖定在歐洲的最高標準上。
除了招生時重點吸收高質(zhì)量的學生,還要有高水平的師資力量與之對應。李斯特也因此吸納了一大批當時音樂界的杰出人才,任教于匈牙利皇家音樂學院。
結"語
李斯特對于音樂教育尤其是鋼琴教育領域的貢獻,體現(xiàn)了他成熟且超前的教育理念,而他的愛國熱情是這一切的最強推力。經(jīng)過前半生輝煌的演奏生涯,李斯特所積累的鋼琴演奏方面的真諦,也為他后期全身心投入鋼琴教育事業(yè)儲備了充足的真知灼見。對于音樂學院的建設,他所倡導的高等鋼琴教育的培養(yǎng)核心、重視質(zhì)量的招生標準、培養(yǎng)音樂大師的教學目標、吸納最精良的師資隊伍……這些都是非常有價值的音樂教育思想中精英教育的體現(xiàn)。
注釋:
[1]李秀軍.西方音樂史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2:37.
[2]周小靜.鋼琴之王:李斯特[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24.
[3]康"榮.李斯特的鋼琴大師班[J].鋼琴藝術,2002(05):22—24.
[4]董"璐.李斯特鋼琴大師班的影響[J].鋼琴藝術,2011(07):22—27.
[5]劉"巍.論李斯特鋼琴觀對匈牙利高等音樂教育的深遠影響——為紀念李斯特誕辰200周年而作[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1(04):297—303.
[6]劉"巍.李斯特音樂教育思想及其歷史傳承[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1(03):06—11.
(責任編輯:張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