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一家學術期刊拒絕發(fā)表荷蘭一位教授撰寫的文章,原因是他用童話故事中的人物“睡美人”比喻曾被忽視的學術著作,被認為“不具備文化敏感性且對女性存在歧視”。
據(jù)“荷蘭新聞網(wǎng)”報道,大約15年前,荷蘭萊頓大學定量科學研究名譽教授范瑞安第一次把曾長期被忽略的學術著作比作“睡美人”。范瑞安說:“比如一篇期刊論文,在很長一段時間里——5年、10年或15年,都幾乎沒有人對它感興趣,然后有人突然發(fā)現(xiàn)了它,就像王子喚醒睡美人一樣。”
范瑞安近日在給美國《信息科學技術協(xié)會學報》投稿時再次用了這個比喻,不料被“秒拒”。該期刊發(fā)郵件給范瑞安解釋為何在數(shù)小時內未經(jīng)細致評審就拒絕刊登他的文章,郵件中提出,他在文中使用睡美人這一比喻是“令人無法接受的”,該比喻含有對女性“貞潔”的歧視,因為在故事中,睡美人沉睡了100年才終于等來王子的親吻得以蘇醒,這樣的比喻放在科學論文里并不合適。
這樣的說法并沒有讓范瑞安信服,他稱,“封殺”這一比喻是對“政治正確”的濫用?!?/p>
(候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