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同君
思想政治工作離不開說服教育,說服實際上就是一種思想斗爭。
被譽為我黨“政工巨匠”的羅榮桓元帥,很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講究斗爭藝術,在政治工作中突出剛性與柔性相耦合,注重自發(fā)與自覺相整合,堅守言傳與身教相契合,重視傳承與創(chuàng)新相結合。他的政治工作方法和斗爭藝術對我們做好黨的政治工作有著重要的借鑒價值。
土地革命時期,羅榮桓在毛澤東群眾工作理論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群眾工作七步曲”。這七步包括發(fā)動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領導群眾、訓練群眾、建立農工民主政權,環(huán)環(huán)相扣,前后呼應,是革命時期做群眾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
解放戰(zhàn)爭時期,有些傷員居功自傲,目無法紀,不服管理,看電影不買票、下館子不給錢的事經常發(fā)生,甚至打罵群眾和醫(yī)務人員。通常,是要對這些鬧事的傷病員進行批評處分的,但羅榮桓認為,批評處分解決不了問題。他提議召開會議,從正面教育入手,改變這些傷病員的思想觀念。如開“榮譽軍事代表大會”,將傷殘病員列為榮譽軍人,確定參會人員不僅包括先進分子,還包括帶頭鬧事的代表。原本那些帶頭鬧事的傷病員代表憋著一肚子氣,準備了一大堆要求,打算在大會上大鬧一場,在走進會場后不久卻都羞愧地低下了頭。原來,根據(jù)羅榮桓的指示,大會請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同志講紅軍光榮傳統(tǒng),講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這些與會的傷病員深受感動,紛紛檢查了自己的錯誤,有的甚至痛哭流涕,恨自己忘了本。他們回去以后,帶頭遵守紀律,不僅不再鬧事,還做其他傷病員的思想工作。
(摘自七一網/《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