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根據(jù)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真相往往隱藏在事實的背后,打開真相的鑰匙是事實。
有些人想方設法弄清事情的真相;而有些時候,真相還沒有來得及展開,便被人們丟到腦后了。
很多時候,我們活在假象里;明白真相時,又活在假象的陰影里。
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
寫作提示
材料核心詞“真相”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解釋為“事情的真實情況”,反義詞有“假象”“表象”,不能與“真理”混淆,也不能直接等同于“事實”。
材料第一句話揭示了“真相”的來源和了解真相的渠道,強調其不易為人所知;第二句話指出人們對待弄清真相的兩種態(tài)度;第三、四句話指出明了真相后的心態(tài)和做法。立意圍繞“真相”展開即可。材料提供了幾個立意方向。
依據(jù)第一句,可分析事實與真相的關系,思考如何去了解真相,也可強調獲知真相的不易,批評脫離事實、主觀臆測或胡亂虛構真相的現(xiàn)象。
依據(jù)第二句,可以肯定探知真相的可貴和必要,贊揚追求真理、實事求是、嚴謹務實的處事原則或人生態(tài)度;也可批判當下社會世態(tài):人們關注的焦點不再是事實的真相,而是紛繁耀目的表象,多了一分喧囂與炒作,少了一份嚴肅和嚴謹,比如,謠言的傳播、媒體炒作、輿論界的跟風與從眾,等等。
依據(jù)第三句,可以就真相與假象關系分析。第一分句,道出人生常態(tài),其實活在假象里固然可悲,但仔細思考,也未嘗不可?;钤诩傧罄?,可能是審美要求,可能是情感需求,也可能是客觀限制;第二分句與第一分句相對,活在假象陰影里,其原因還在于審美或情感的失落。依據(jù)此話成文容易寫出新意和深度。
依據(jù)第四句話,可圍繞真相談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生活真相”要化大為小,具體為某一人、某一段、某一種生活或事件,不宜泛泛而論。
只要緊扣“真相”內涵提煉,均視為切題。
2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近日,一名高考取得707分、被北大中文系錄取的女生王心儀寫下了一篇名為《感謝貧窮》的文章,在網絡熱傳。文中寫道:“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盡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辈簧倬W友被文章打動,為這個樂觀自信的姑娘點贊;也有一種反對的聲音,認為貧窮根本不值得感謝。
以上材料觸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據(jù)此寫一篇文章。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寫作提示
上述材料的核心是如何看待貧窮。材料中已經給出了兩種看法:一種是贊成該女生“感謝貧窮”的看法,為她點贊;另一種是反對,“認為貧窮根本不值得感謝”。
1.贊成。艱難困苦,玉汝于成。面對困難,王心儀沒有放棄夢想,沒有悲觀絕望,而是很好地調整心態(tài),勇敢面對貧窮給她帶來的困難,克服了貧窮給她帶來的痛苦、掙扎與迷茫。是貧窮,使她堅強,讓她成長,助她步入名校的殿堂。
2.反對。一個家庭困難的孩子能對貧窮有如此的認識和理解,值得敬佩,但這不足以成為“感謝貧窮”的理由。不能因為家庭貧窮的王心儀考上北大就感謝貧窮,也不能因為北大的學生寫了一篇《感謝貧窮》就感謝貧窮。那還追求什么富裕?還做什么扶貧工作?
3.貧窮沒有意義,戰(zhàn)勝貧窮才有意義。王心儀能考上北大絕不是因為家庭貧窮,而是她在家庭貧窮的情況下?lián)碛袌匀滩话蔚木?,是她長期奮斗的結果,而不是貧窮生活狀態(tài)的結果。貧窮無法造就美好的品質。只有克服和戰(zhàn)勝貧窮造成的困難,才能讓貧窮變得有意義。
3
閱讀下面小詩,根據(jù)要求寫作。
風可以吹走/一張/無助的紙片/卻吹不走/一只/會飛的蝴蝶
讀了以上小詩,你有怎樣的感想?請結合自己的體會,寫一篇文章。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寫作提示
材料中有三個意象:風、無助的紙片、會飛的蝴蝶,把握三個意象之間的內在關系:風是施力者,紙片和蝴蝶是受力者,紙片與蝴蝶的區(qū)別在于:紙片單薄、蒼白、脆弱、沒有生命力,只能無助地被風吹走,成為被風隨意擺布的對象;蝴蝶雖同樣單薄、弱小,但它具有生命活力,擁有會飛的翅膀,能夠在風中把持自己,擺脫風的控制。結合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想三個意象背后的某種象征義或隱喻義。立意時可以以其中的一個意象為主,進行聯(lián)想,但最好能將幾個意象組合起來,根據(jù)彼此之間的內在關系進行整體聯(lián)想,揭示某種生活道理。
“風”——一種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無影無蹤,形態(tài)多樣,變化莫測,是一種吹動他物的“外力”(有正面和負面之分)。正面是助力,可以用來喻指各種順境、有利條件、好的社會風尚、風氣等;負面是阻力,可以用來指各種逆境、不利條件、不良的社會思潮、歪風邪氣等。面對好“風”,我們要學會順風而行,如“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天”“勇開風氣之先”;面對壞“風”,我們要學會逆風而行,如“任爾東西南北風”“抵御歪風葆本色”,而不要“盲目跟風”“頂風作案”“盡出風頭”?!帮L”也可以是中性的,如時尚、潮流,用好了造福人生,沒用好危害社會。
“無助的紙片”——一種常用的生活用品,輕飄、單薄、易碎、無生命、無思想,“無助”地被吹走的狀態(tài),容易讓人想到沒有思想活力、沒有自控力、沒有根基的人和事,只能在外力的作用下,孤立無助,被動地任其擺布。如“無生命力的支撐,永遠是被動的”“不能自己給力,只能受制于人”“不能自我主宰、只能被人主宰”“無力者無位”“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輕”。“無助”一詞,還可理解為沒有外界資源、沒有外界幫助,但主要應指沒有精神內涵。
“會飛的蝴蝶”——一種弱小的生命,同樣是單薄、脆弱,但輕盈、靈動,有生命,有靈魂,有活力,特別是擁有一雙翅膀,能夠自由自在地飛翔,風來時它可以斂翅靜待,可以振翅而息,也可以展翅而起,迎風飄舞,它可以在風中主宰自己,把持自己,展現(xiàn)自己。“會飛”的特技,讓人想起那些有生氣、有靈魂、有思想、有本領、有實力的人,他們能在各種外力(包括外界環(huán)境、條件等)面前,把持自己的思想和靈魂,獨立自主,特立獨行,能掌控自己前進的動力和方向,不隨波逐流等。如“有活力才有定力”“在脆弱中走向堅韌,靠的是生命活力”“用靈魂(思想、智慧)主宰命運”“自立者必自強”“用實力證明自己的存在”“練就一雙過硬的翅膀”等。
風、無助的紙片、會飛的蝴蝶,三者之間的關系——風與紙、風與蝴蝶(外力與內力、客觀與主觀等)、紙與蝴蝶(被動與主動、消極與積極等),思考事物之間的前因后果、相生相克、對立統(tǒng)一等哲學關系,對材料的內在寓意進行整體把握,可以使立論更完備,說理更辯證,論述更嚴謹、更深刻。
就以上四個角度而言,單獨從“風”的角度立意較難,容易犯以偏概全的毛病,側重從“無助的紙片”或“會飛的蝴蝶”角度立意,必然要以“風”的作用為參照,如果丟掉了“風”的要素,也容易使議論失去依傍,而且“紙片”與“蝴蝶”之間也可以彼此對照,使論述更鮮明。其實,孤立地從一個意象的角度來寫是不可取的,必須用“普遍聯(lián)系”的觀點來分析材料,才能使立意更準確。
4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隨著直播平臺與短視頻等自媒體平臺的興起,互聯(lián)網帶來了一大批來自鄉(xiāng)鎮(zhèn)農村的創(chuàng)作者。他們拿起手機,記錄著自己鄉(xiāng)野生活的日?!獜凸攀阶テてのr、田螺肉這樣炒才好吃、唱著歌插著秧、農民的一天、我和我家豬的日常……沒有經典的構圖、沒有精致的妝容、沒有刻意的臺詞,這些“土味”的視頻利用極低的成本制作成視頻和圖文后,通過各大平臺轉發(fā),獲得大眾的歡迎。
對此,你有怎樣的認識?請聯(lián)系現(xiàn)實,表達對鄉(xiāng)村的理解,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寫作提示
這是一則反映了新農村建設的材料作文。材料以直播平臺的各種“土味”直播為依托,對當前農村生活情形進行了素描式的概括。直播平臺上各種“土味”直播,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個不同的鄉(xiāng)村,一個個有山有水、有生機有活力、有矛盾有問題,卻天然去雕飾、鮮活不做作的鄉(xiāng)村。這一材料,充分體現(xiàn)了“互聯(lián)網+”時代農村的新面貌。寫作這一題目,可以運用發(fā)展的眼光,結合科技發(fā)展、網絡普及,憧憬新農村的氣象,表達對鄉(xiāng)村的熱愛。具體立意,可以從以下角度思考:
1.鄉(xiāng)村生活,觀念轉變。“互聯(lián)網+”的時代背景下,網絡走進了尋常百姓家。日常生活被鏡頭化,對鄉(xiāng)村直播者來說,被賦予了一種特殊的意義,表現(xiàn)出鄉(xiāng)村生活方式的轉變。
2.心理需要,重建價值。中國的鄉(xiāng)土生活,本來是平凡的、底層的、微不足道的,然而通過互聯(lián)網手段被直播后,就會對直播者的心理產生巨大影響?!拔沂且粋€表演者”“我是一個示范者”“我被觀眾需要”,這樣心理上的暗示重新建構了直播者的價值。
3.桃源夢想,得以實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桃花源”的文化情結,使得時刻遭受著經濟與生存壓力的城市人總在憧憬美好的鄉(xiāng)村生活,暫時享受精神上的寄托?!巴廖吨辈ァ闭鹾狭恕疤与x”大城市的敘事狂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