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貴州建設投資發(fā)展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0)
某工程位于廣西和云南省境內,起于廣西南寧市,終止于云南省昆明,正線全長710km。紅石巖隧道位于云南省文山州廣南縣境內,紅石巖隧道全長1.458萬米,進口里程DK375+865,出口里程DK390+445。隧道內縱坡設置為“人”字坡,隧道洞身最大埋深約450m。隧道以可溶性碳酸鹽巖為主,主要為灰?guī)r、白云質灰?guī)r及生物碎屑灰?guī)r等,約占全隧75%,其余約3.4lkm為泥質粉砂巖及粉砂質泥巖等,為Ⅰ級風險隧道。紅石巖隧道輔助坑道方案為“3個橫洞+橫洞間平導+1個斜井”,均設計為無軌單車道+錯車道運輸,單車道內輪廓采用5.0m*6.0m(寬*高),錯車道內輪廓采用7.5m*6.0m(寬*高),進口段預留泄水洞,長度為2515米,與平導順接,斷面尺寸2.5m*2.5m(寬*高)。平導設置于線路左側,距離左線線路中線30m,全長9800m。1#橫洞與隧道洞身交于DK378+300,與平導交于DK378+330,長度為1200m,位于線路右側。2#橫洞與平導交于DK388+130,長度為1445m,位于線路左側。斜井與平導交于DK381+770長度為1568.24m,位于線路左側。3#橫洞與正洞交于DK390+310,全長244m,位于線路左側。紅石巖隧道于2010年9月開工建設,2016年12月通車運營。
根據指導性施工組織設計安排,紅石巖隧道2#橫洞施工任務最長,紅石巖隧道正洞施工區(qū)間里程為DK383+662~DK388+090,總長度為4428m;平導施工區(qū)間里程為PDK388+130~PDK383+675,總長度為4455m。因橫洞斷面高度只有6米,不能匹配獨頭供風風管直徑和行車安全總高度的要求,且距離過長風量損失過大,為了確保通風效率,擬將18#橫通道向小里程方向平移30m(橫通道由原來的設置里程:平導PDK386+380,正洞DK386+350改為平移后的里程:平導PDK386+350,正洞DK386+320)。通風豎井位置位于平導和正洞中間的橫通道上,其中1#通風豎井中心里程為DK386+335,距主線中心15.0m,2#通風豎井中心里程為PDK386+339,距平導中心11.0m,兩通風豎井間距為5.66m。
豎井選擇考慮在中間段落,前后誤差500m以內,選擇范圍為DK386+106~DK387+106。
結合紅石巖隧道DK386+080~DK387+310縱斷面情況,豎井施工盡量選擇在圍巖級別較好的段落,即Ⅲ級圍巖段落,可選擇范圍為DK386+290~DK386+390、DK386+490~DK386+850、DK386+950~DK387+106。
DK386+290~DK386+390豎井高度在100m~120m之間,DK386+490~DK386+850豎井高度在140m~176m之間,DK386+950~DK387+106豎井高度在140m~291m之間,從經濟性角度考慮,豎井段落盡量選擇在DK386+290~DK386+390。
經現場查勘,DK386+290~DK386+390段落中DK386+360處于沖溝中,為了避免受沖溝的影響,沖溝前后20m不考慮進行豎井施工,同時考慮到不同圍巖級別搭接處可能存在破碎帶,搭接處20m不考慮進行豎井施工,豎井段落選擇在DK386+310~DK386+340。
工程對隧道防水要求比較嚴格,豎井施工在正洞上方后期防水難以處理,且因豎井先于正洞施工,避免正洞施工到豎井位置時因意外事故而影響正洞正常掘進,同時考慮兼顧正洞、平導同時通風的原則,將豎井位置選擇在正洞、平導之間,通過橫通道與正洞、平導相通。
考慮到長距離通風送風困難,洞內廢氣排放同樣困難,同時施工兩個豎井,一個用于送風,另一個用于排煙。
統(tǒng)籌考慮各種因素后,選擇將18#橫通道向小里程方向平移30m(橫通道由原來的設置里程:平導PDK386+380,正洞DK386+350改為平移后的里程:平導PDK386+350,正洞DK386+320)。通風豎井位置位于平導和正洞中間的橫通道上,其中1#通風豎井中心里程為DK386+335,距主線中心15.0m,2#通風豎井中心里程為PDK386+339,距平導中心11.0m,兩通風豎井間距為5.66m。
通風豎井組成部分為井口鎖口圈、井身、井壁、馬頭門等,上部通過鎖口圈、井口通風建筑物(風塔)與新鮮空氣連接,下部通過送排風聯(lián)絡風道與巷道、排煙入口連接。
風塔采用C20混凝土塔式結構,壁厚350mm。在塔側設Φ20mm扶梯,施工時設預埋件,后焊接爬梯,其間距300mm;在距離排風口1.2m處沿風塔一周設工作平臺,寬1.0m,欄桿扶手高1.2m,欄桿豎向埋筋間距300mm,平臺支架用L75×75mm角鋼,平臺鋪設3mm厚花紋鋼板。
進風口、排風口的方向按當地區(qū)域風向主導風向布置,將進風口設置于靠正洞一側,其高差控制在4m左右。
豎井井口設鎖口圈,防止施工過程中雨水流入井口及渣土掉入井內。由于現場豎井口為原狀土,為確保能夠承受風塔荷載,鎖口圈底應置于堅硬穩(wěn)定的巖面層上或置于地基承載力不小于200MPa的地基上,且鎖口圈應較豎井凈空直徑大60cm。
綜合結構受力、施工難易程度及通風效率等方面,豎井斷面以圓形斷面最為合適,因此通風豎井斷面采用圓形斷面。豎井設計為2*Φ2.0m,其中一座為進風口,一座為排風口,兩通風豎井間隔5.66m。
1.計算通風量
根據《高速鐵路隧道工程施工技術規(guī)程》(QCR9604-2015)要求,施工通風設計風量應分別按排除炮煙()、洞內最大工作人數( Q2= q km )、最低風速要求( Q3= 6 0VS)、瓦斯涌出量()、稀釋和排除內燃機械廢氣()等因素計算,取最大值()。
2.通風機供風量
Q供=PQ算
Q供—通風機供風量,m3/min。
P—漏風系數。
3.風機風壓計算
根據《路橋施工計算手冊》要求,風機供風壓力必須大于風流受到的總阻力。
h摩—氣流經過各種斷面的管道時產生的摩擦阻力,Pa;
h局—氣流經過斷面變化,拐彎分岔等處分別產生的阻力,Pa;
h正—巷道通風時受運輸車輛阻塞而產生阻力,Pa。
4.通風機選擇
Q機≥1.1Q供(1.1為風量儲備系數)
h機≥h總阻
1.豎井貫通前通風計算
通風方式。豎井未貫通前,采用軸流風機進行壓入式通風,因平導和正洞兩個作業(yè)面同時施工,受橫洞高度限制,無法采用兩臺通風機分別進行通風。為了滿足通風需要,采用壓入式接力通風,即在橫洞與平導交叉處布置一個三通鐵質風箱,通過橫洞洞口軸流通風機將新鮮空氣送入風箱,然后通過風箱用軸流風機將新鮮空氣送至平導、正洞掌子面。
風量計算。
1)計算參數確定
a.單次開挖斷面面積:S平導=35m2,S正洞=140m2;
b.一次爆破耗藥量:考慮開挖進尺3m,平導炸藥單耗0.9kg/m3,正洞炸藥單耗0.6kg/m3,炮眼利用率90%,算得A平導=105kg,A正洞=280kg;
c.最大通風距離:L=1800m;
d.風量備用系數:k=1.1;
e.爆破后通風時間:t≤30min;
f.洞內同時工作的最大人數,m平導=20人,m正洞=50人;
g.洞內每人每分鐘需要新鮮空氣量,q=3m3/min;
h.1kg炸藥折合成CO體積,b=40L/kg;
i.各內燃機功率,挖掘機取220kW,裝載機取150kW,自卸汽車取180kW,輸送泵取90kW,混凝土罐車取250kW;
j.同時工作柴油機設備利用率系數,挖掘機取0.65,裝載機取0.65,自卸汽車取0.45,輸送泵取0.5,混凝土罐車取0.5;
k.洞內允許最小風速:全斷面開挖時V=0.15m/s,其他V=0.25m/s;
l.漏風系數,P100取1%,P=1.22;
n.風管直徑,d平導、橫洞=1.6m,d正洞=1.8m;
o.空氣容重,γ=1.2kg/m3;
p.風管周長,U平導、橫洞=5.024m,U正洞=5.652m;
q.風管面積,S平導、正洞=2.01m2,S正洞=2.54m2。
2)平導風量計算
h摩=2881Pa,因平導供風為直線,且為壓入式通風,h局=0Pa,H正=0Pa,h機≥2881Pa。
3)正洞風量計算
h摩=3999Pa,因正洞供風存在轉角,取ζ=0.5,h局=156Pa,因正洞為壓入式通風,h正=0Pa,h機≥4155Pa。
風機選型。
為平衡平導和正洞的通風壓力,兩者盡量避免同時達到通風高峰,即將兩個掌子面開挖時間錯開。根據計算結果,結合侯馬風機風量風壓曲線表,選定風機型號、功率。平導軸流風機選用1臺SDF(C)NO11.5型(風量1180m3/min~2300m3/min,風壓730Pa~4650Pa,電機功率75*2KW),正洞風機選用1臺SDF(B)NO13型(風量1700m3/min~3330m3/min,風壓920Pa~5950Pa,電機功率132*2KW),橫洞軸流風機選用1臺SDF(B)NO14型(風量2121m3/min~4140m3/min,風壓1090Pa~6900Pa,電機功率185*2KW)。
2.豎井貫通后通風方式
通風方式。該階段利用平導、豎井,采用巷道式、壓入式通風、豎井排煙綜合通風方式,利用進風豎井、平導作為進風巷道,巷道利用風門進行封堵,在靠近正洞的第一個橫通道處設置軸流風機,將巷道里的新鮮空氣通過風機送至掌子面,圬風通過排煙豎井排出,為加快圬風排出速度,按500m處設置射流風機,保證空氣質量良好。
風量計算
1)計算參數確定
a.最大通風距離:因采用巷道通風,L正洞=500m,考慮平導超前正洞500m,L平導=1000m;
b.漏風系數:P平導=1.11,P正洞=1.05。
2)平導風量計算
h摩=2385Pa,因平導供風為直線,且為壓入式通風,h局=0Pa,H正=0Pa,h機≥2385Pa。
3)正洞風量計算
h摩=2963Pa,因正洞供風存在轉角,取ζ1=ζ2=0.5,h局=232Pa,因正洞為壓入式通風,h正=0Pa,h機≥3195Pa。
風機選型。根據計算結果,平導軸流風機選用1臺SDF(C)NO11.5型(風量1180m3/min~2300m3/min,風壓730Pa~4650Pa,電機功率75*2KW),正洞風機選用1臺SDF(B)NO13型(風量1700m3/min~3330m3/min,風壓920Pa~5950Pa,電機功率132*2KW),射流風機布置按照每500m、轉角處布置一臺的原則布設,平導中段布置一臺,平導轉正洞布置一臺,正洞按500m直線距離布置,正洞轉排煙豎井布置一臺。
1.通風方式
利用軸流風機將新鮮空氣從洞外運送至平導巷道中,利用風門將巷道進行封堵,在靠近正洞的第一個橫通道處設置軸流風機,將巷道里的新鮮空氣通過風機送至掌子面,圬風通過正洞從隧道出口排出,為加快圬風排出速度,在500m處設置射流風機,保證空氣質量良好。
2.風量計算
巷道式通風和豎井貫通后平導、正洞掌子面需風量及風壓計算一樣,不同之處在于需要從洞口將風引入平導巷道,為平衡平導和正洞的通風壓力,兩者盡量避免同時達到通風高峰,即將兩個掌子面開挖時間錯開。
3.風機選型
全過程平導軸流風機選用1臺SDF(C)NO11.5型(風量1180m3/min~2300m3/min,風壓730Pa~4650Pa,電機功率75*2KW),正洞風機選用1臺SDF(B)NO13型(風量1700m3/min~3330m3/min,風壓920Pa~5950Pa,電機功率132*2KW),橫洞軸流風機選用1臺SDF(B)NO14型(風量2121m3/min~4140m3/min,風壓1090Pa~6900Pa,電機功率185*2KW)。射流風機布置按照每500m、轉角處布置一臺的原則布設,平導中段布置一臺,平導轉正洞布置一臺,正洞按500m直線距離布置,正洞轉橫洞布置1臺,橫洞按500m直線距離布置。
通風效果明顯:采用豎井通風后,大大縮短了送風、排煙距離,風損降低明顯,放炮后炮煙排出速度由30min降至15min以下。
經濟效益顯著:增加了兩個豎井,深度約220m,每米單價按2000元,總費用約44萬元。節(jié)約了1臺185*2kW軸流風機用電量投入,豎井位置到隧道出口長約4km,節(jié)約射流風機(電機功率30kW)8臺,工期約2年,電費按1元/度,(370+30*8)*2*1*12*2*24=70.3萬元,射流風機考慮2萬元/臺,節(jié)約16萬元,合計節(jié)約70.3-44+16=42.3萬元。
施工環(huán)境大大改善:洞內空氣質量明顯好轉,洞內溫度下降約5℃,工效明顯提升。
紅石巖隧道是難點工程,要確保全線通車運營,紅石巖隧道按時貫通是關鍵。通過增加通風豎井,改善了洞內施工環(huán)境,確保了現場施工人員身心健康,加快了施工進度,同時節(jié)約了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