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海
【編者按】今年1月,熱心讀者馬春海將一封手寫的書信,寄到了營口新聞傳媒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張國鵬的案頭,表達了對《遼河》雜志、《遼河灣·文學作品集》的喜愛關切之情。深受感動的張書記寫了一封回信,表達了心中的謝意,表示不辜負讀者厚望,勉勵所有《遼河》雜志的作者,以我手寫我心,捧出一顆真心,一腔情懷,用文學謳歌偉大的時代。
伴隨2019年新春佳節(jié)的到來,帶來一股撲鼻的書香,《遼河》雜志、《遼河灣·文學作品集》出版發(fā)行了!這一喜訊對于我們營口人,對于眾多營口文學愛好者,對于外埠的文學愛好者來說是一件多么大的喜事。
筆者作為地道的營口人,這些年來已成《營口日報》《遼河》雜志的忠實讀者。每當在《營口日報·遼河灣》文學版面看到精美的詩文,在《遼河》雜志上閱讀到精美的小說、詩文,看到一些作者,如雁翎老師、劉文景老師、翟營文、王愛民、李秀文、趙樹發(fā)、于成大、郭金龍、王運澤、徐鳴幽、鄭德庫、秋泥、原學玉等一大批文學作者和詩人,懷著一顆愛國為民、為文學藝術之心,精心打造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都會有大塊朵頤之感。
《遼河》雜志、《營口日報·遼河灣》版面刊登出的精美之作,意境宏闊,詩情浪漫穿越世俗,彰顯崇高,字字鏗鏘有聲,喻情喻理,自然曉暢明快。我為之動真情,為之傾倒佩服。
我曾經收藏一份2018年4月4日的《營口日報》。在這張《營口日報·遼河灣》文學作品版面,看到了白鶴林的作品《悲傷》及創(chuàng)作談,大梁創(chuàng)作的詩《清明》和《春夜》,程云海寫的《烈士絕筆》、凡一寫的《小城四月天》、張喆寫的《天堂上,愿外婆不再孤單》,還有一組李書文創(chuàng)作的一組詩詞《春到莊園八首》等。
這真是:遼河紅葉正流丹,奇才女子眾人羨。他們?yōu)闋I口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和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更為營口《遼河》雜志、遼河灣文學版面增加文學色彩,增強了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發(fā)展的活力,也給廣大讀者制作了精美大餐,供讀者品用享受。
在我的思想深處曾有這樣一個幻想:這要是有一天把《營口日報·遼河灣》文學欄目刊登的詩文能編輯成文集,那是多么美好??!要是真有那么一天,我的夢想能成真,那我是真有福氣了。
果不然,就在新春佳節(jié)即將到來之際,讓我久盼的《遼河灣·文學作品集》出版發(fā)行了!
營口新聞傳媒中心黨委書記張國鵬說:用文學溫暖營口,用文字連接世界,立足營口,同寫天下美文,這是遼河灣的聲音,也是《遼河》雜志的追求。這是金秋時節(jié)的相映紅,這是紙媒與書籍的墨香傳承。
寫到這里,我不禁感嘆:營口人杰地靈,名人名家層出不窮,如袁闊成、王充閭、李月久、薛濤、李杰、雁翎、李書文、孫晨等人,這些杰出人士為營口,為國家獲得了榮譽,增光添彩。
這是以我們母親河、大遼河命名而成的文學集,她帶著家鄉(xiāng)的情與愛著書成集,讓我感到這濃濃的情,深深的愛。我也有了這樣一個深深的感悟:故鄉(xiāng)的遼河,那是一條古老且充滿鄉(xiāng)愁的遼河。她又深又長川流不息流淌奔騰著。她像母親的乳汁哺育著營口人,給予人靈魂和智慧,也不斷在深深浸潤著我的心田。如今,《遼河灣·文學作品集》《遼河》雜志全新亮相,足以見得,營口新聞傳媒中心在新時代、新思想指導下,有了新作為,新?lián)?,開創(chuàng)文學藝術領域新局面,讓文學開出鮮艷花枝,文學之花花香四溢。
值此,《遼河》雜志創(chuàng)刊40周年,《遼河灣·文學作品集》創(chuàng)刊首發(fā)之際,我滿懷喜悅心情,吟兩首拙詩祝賀,略表我的心意:
詠《遼河》雜志創(chuàng)刊40周年
《遼河》花開得其名,美文美詩漸深紅。
綠葉藏心護花枝,熱烈奔放向陽光。
吟詩賦文有風骨,品貌多種各不同。
與時俱進靈氣勝,文學創(chuàng)作身姿挺。
聞君昨日居高堂,又見安身入傳媒。
不驕不躁不爭寵,四季綻放滿濱城。
依依不舍遼河文,千里相隨照眼明。
賀《遼河灣·文學作品集》問世
遼河文集仰高風,岸畔桃盈果正紅。
詩文書香流世遠,金樽灑滿慶生齡。
用文學謳歌偉大的時代
尊敬的馬春海先生:
來信收到。非常感謝您對營口新聞傳媒中心、對《營口日報遼河灣文學版》、對《遼河》雜志的厚愛,感謝您對《遼河灣·文學作品集》的喜愛和贊譽。字里行間,您充滿深情地訴說,一片赤誠,讓我很感動,感謝您!
說起文學情懷,我一直認為,一個有文學情懷的人,是一個純粹的人、崇德篤學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如您一樣,我也是地道的營口人,喝著遼河水長大,伴著《營口日報》《遼河》雜志成長。您提到的雁翎老師也是我的恩師,他的詩集《雁陣,在故鄉(xiāng)的天空》《窗外雨瀟瀟》《逝水年華》《晨露集》,理論評論集《詩藝淺說》《藝品寸思錄》《雁翎序跋集》等對我影響至深。他擔任過第二任《遼河》雜志主編,他悉心培養(yǎng)扶持文學新人,倡導組織文學社團活動,為我市以及遼寧省培養(yǎng)創(chuàng)作人才,發(fā)展文藝事業(yè)作出了貢獻,他的鋪路精神一直鼓舞著我,他的文學情懷一直感染著我。
習近平總書記也是一位有文學情懷的領導人,他在多個場合發(fā)軔于心地談文學、引經典、講感悟,他在平時的講話中,經常融匯名言典故,他還關注現代文學,在談到賈大山的小說《取經》時說:“我讀過幾篇大山的小說,常常被他那詼諧幽默的語言、富有哲理的辨析、真實優(yōu)美的描述和精巧獨特的構思所折服?!彼麆庸P寫散文,敘事性散文《憶大山》深情記述了自己與“草根作家”賈大山的交往和友誼,字字情真、句句意切,充滿著布衣之交、貧賤之交不可忘卻的情懷。
文學情懷在涉及家國天下之時更是厚重,它往往承載著一代人的悲喜,一個時代的興奮,讓人對社會有更深刻的認識。好的文字,會說話,有生命。一年多來,《營口日報遼河灣文學版》為全國的文學作者提供創(chuàng)作平臺,為每一位作者創(chuàng)造更廣闊的空間,啟發(fā)作者、讀者深入思考人生、社會和百姓,做一個追求真善美的人。我們將這些優(yōu)秀作品結集出版,留下我們對新時代的感悟、記錄,留下為美好生活、為民族復興而奮斗的身影和故事,激發(fā)人們以寬厚溫暖的心去探索和創(chuàng)造新生活,凝聚精神上的認同,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舉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都離不開文藝?!边@是新時代中國文藝的重大使命。對此,我們責無旁貸。
2017年6月,營口新聞傳媒中心成立,由原營口廣播電視臺、營口日報社、營口晚報社等市直新聞媒體合并組建而成,在全國地級市新聞單位中,率先創(chuàng)造了“廣播電視+報紙”的媒體融合方式。2018年11月,創(chuàng)辦四十年、全國發(fā)行的《遼河》雜志劃歸中心,為媒體內容傳播搭建了新的平臺。傳統(tǒng)媒體提檔升級,新媒體蓬勃發(fā)展,營口新聞傳媒中心的影響力不斷增強,傳播范圍覆蓋全國。
新年伊始,我們成功舉辦了“營口有禮 文學助力”紀念《遼河》創(chuàng)刊四十年暨中國文學期刊發(fā)展論壇,邀請《人民文學》《詩刊》等多位著名文學期刊主編、著名作家、詩人,圍繞“當下中國文學期刊的發(fā)展和出路”話題進行研討。大家結合當下我國文學期刊雜志發(fā)展現狀,以國內知名文學期刊雜志發(fā)展典型案例為主,并結合自身工作經歷,將辦刊者的文學情懷,探索文學期刊雜志、詩詞的新思路、借鑒國內知名期刊雜志的成功經驗等內容一一道來,為我們辦好文學版、辦好雜志啟發(fā)了更新的思考。
波瀾壯闊的新時代已經到來,它讓我們有了更多的激情和選擇,讓我們有了更多的抒發(fā)和創(chuàng)造,歡迎您繼續(xù)執(zhí)筆書寫,像幾十年前一樣,甚至比幾十年前更有深情和力量,以我手寫我心,捧出一顆真心,一腔情懷,用文學謳歌偉大的時代。
再次感謝您的厚愛,祝福您及家人幸福康寧!
營口新聞傳媒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張國鵬
2019年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