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賢
1930年,張學良在北平以重金購得幾幅清初名家石濤的山水畫,興致勃勃地請名家鑒賞,卻發(fā)現(xiàn)那些畫竟出自畫壇新秀張大千之手,因此悶悶不樂了好幾天。
1931年,張大千北游故都,聽聞此事后非常緊張。正當他不知所措時,一份非??季康恼埣硭偷剿拿媲?,原來是張學良邀他參加一個大型宴會。席間,張學良談笑風生,不但沒有一絲懊惱,反而熱情地向各界名流介紹張大千,夸他畫技高超,模仿石濤的作品已到以假亂真的地步。事后張大千感慨地說:“張學良既有少帥的威嚴,也有儒將的風度,更有文物收藏大家的氣概?!?/p>
從此,兩人交往漸多。雖然張學良軍務繁忙、張大千作畫無暇,但他們仍常小聚片刻。后來,張大千以石濤的筆法畫了一幅《黃山九龍瀑圖》,贈給張學良。
一天,張大千在逛琉璃廠時發(fā)現(xiàn)一幅珍稀畫作——《紅梅圖》,清初名家新羅山人的真跡。新羅山人的花鳥畫傳世較多,而山水畫則遺留較少,所以老板開口就要400大洋。當時張大千身上的現(xiàn)金所剩無幾,便求老板將此畫保留三天,他會盡快付錢取畫,老板勉強答應了。
三天后,張大千終于湊足400大洋,滿心歡喜地前來取畫,不料老板說畫已易手。張大千強壓怒火,打聽那個買主的姓名,以便加價尋求轉讓。老板勸他打消念頭,說即使他出再高的價,買主也不會同意。
原來,那天張大千剛走不久,張學良就帶著衛(wèi)隊前來尋寶,同樣一眼就看中了那幅《紅梅圖》。老板吞吞吐吐地說此畫已有買主,只是還沒有付定金。張學良認為沒付定金就不算成交,而他愿意再加200大洋。老板不敢得罪他,況且能多賺錢,何樂而不為?張學良當下交足款項,心滿意足地將畫帶走。后來張大千聽說此事,氣消了一半——君子有成人之美,《紅梅圖》落到他手里也不算糟蹋。
1935年,張大千應楊虎城之邀赴西安小住。數(shù)日后,他準備回北平,張學良前來索畫。張大千急于出行,承諾日后補贈,張學良卻說:“你先畫吧,之后我用專機送你回北平。”于是張大千精心繪制一幅《華山山水圖》,然后提著畫在爐邊烘烤,結果不慎將畫燒毀,連他的胡須也燒沒了。當時天色已晚,張大千點上蠟燭,重新畫了一幅更為壯麗的《華山山水圖》。張學良聽說后非常感動。
1959年秋天,張大千從巴西飛往臺灣,主持“張大千畫展”。國民黨元老張群暗中資助,不僅因為他是張大千的老鄉(xiāng),還因為他也是張學良的好友。當時張學良剛被解除“管束”,在張群的運籌下,他得以前去參觀張大千的畫展。
1961年,僑居海外的張大干回臺灣探親,向當局提出探訪張學良的請求,并獲準了。這天風和日麗、春光明媚,張大千直奔張學良的府第,張學良與趙四小姐早在門口迎候,老友重逢相互擁抱,慨嘆歲月無情。敘談不久,他們提起當年爭購《紅梅圖》的事,張大千不無遺憾地說:“那天我要是帶足了錢,這畫就是我的了?!?/p>
探親結束,張大千要回巴西了,張學良與趙四小姐趕到機場送行。臨別時,張學良送上一件用紅綢包裹的禮物。張大千問:“這是什么稀罕東西?”張學良微微一笑,說:“一點薄禮,不成敬意?!?/p>
飛機升空后,張大干迫不及待地打開禮物,原來竟是他魂牽夢縈多年的《紅梅圖》。張學良在便箋中說:“非是有意奪兄之好,而是愛不釋手,不能自禁耳。”張大千心潮起伏,感動不已?;氐桨臀骱螅漠嬃艘环杜D梅圖》,托人捎給張學良,以報知遇之恩。張學良對此畫愛不釋手,將其掛在書房,時時觀賞。
1978年,在海外漂泊多年的張大千舉家定居臺灣。他與張學良、張群、王新衡四人情深意篤,來往頻繁,每月至少聚會一次,輪流坐莊。聚會內容即興而定,或結伴郊游,或品嘗佳肴。時間久了,“三張一王轉轉會”的雅號在當?shù)亓鱾鏖_來。
1981年元宵節(jié)的次日中午,張大干特以大風堂名肴宴請張學良與趙四小姐。酒足飯飽、賓主盡歡后,張學良別出心裁地要把菜譜拿回去作紀念。這份菜譜是張大千親自擬定和書寫的,他聽后哈哈大笑,欣然提筆,又在上面寫下這次宴會的時間、地點及來客姓名,并落款鈐印。
回家后,張學良將這份菜譜裱成一幅長卷,并特地留下三尺空白,然后再到大風堂拜訪張大千。張大千看到那片空白,立刻懂了張學良的用意,在上面畫了一撮鮮綠的蘿卜纓、五根圓潤的紅蘿卜、兩棵肥碩的大白菜,相映成趣。他又洋洋灑灑地題詩一首,這份普通的菜單立刻變成獨具匠心的書畫作品,并于10年后在美國華盛頓的“張大千回顧展”中展出,驚艷了眾多參觀者。
張學良與張大千交情深重,善始善終,成為佳話。張大千紀念館坐落于內江城北沱江東巖園頂山上,正門匾額上的“內江張大千紀念館”幾個大字,正是張學良親筆題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