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黎明
從父親仙逝至今已十九個年頭,我每年思時之敬的掃墓日均是在春節(jié)回鄉(xiāng)探親的前夕,今年的清明節(jié)前,終了我期盼在仲春與暮春之交,萬物復蘇之際,給父親的墓上敬獻鮮花之愿。
父親戎馬一生,十三歲便離家從軍,這種從小顛沛的生活,讓他更珍惜家庭的溫暖,對兒女更是呵護有加。記得我小時候,他經(jīng)常借出差時,給我寄回許多有趣的連環(huán)畫書。那時的連環(huán)畫均出自全國有影響的畫家之手,這使我在閱讀故事情節(jié)的同時,也熏陶了我的審美,使我漸漸踏上了藝術(shù)的旅途。在我離家去外地上大學后,父親寄給我的不再是連環(huán)畫,而是一封封家書,幾乎每周都能收到他那充滿人生道理的“說教”信。父親沒有上過學,他的文化知識是在行軍的背包上學成的。他的信中很少有兒女情長,只有人生的大道理,我每次都會以一目十行的速度閱讀完?,F(xiàn)在想想,他是用一種做人的方式來不斷提醒我,一個男人應(yīng)該擔當什么樣的責任。其實,世間的任何道理都不復雜,只是我們沒用心去感悟而已,隨著年齡的增長,才經(jīng)常感悟到父親生前對我的真切關(guān)愛……
父親是一個非常樂觀,善于施惠于人的人。逢年過節(jié),他經(jīng)常在家里大擺宴席,并親自下廚,宴請他的下屬和朋友。他的朋友中除了軍人外,不乏工人、農(nóng)民及其他行業(yè)的人,甚至還有與他相差二三十歲的忘年之交。父親幫助過許多人,但他很少求回報,有時甚至還會把求助的人邀到家里和我們一起吃飯。在他離世這么多年后,每逢春節(jié),還會有曾受益的人偕自己的孫輩來我們家拜年。
父親更是一個非常熱愛生活的人,記得他每天下班回家或節(jié)假日,都會在我們家的園子里鼓搗花草魚鳥。他最喜歡梔子、米蘭和茉莉花,經(jīng)常看到他把一朵茉莉花放在鼻子和人中之間,慢慢閉目飽嗅,連喝一杯茉莉花茶時都要再放一朵鮮茉莉花。父親也愛養(yǎng)魚鳥,院子里有個土紅色大陶缸,里面養(yǎng)著鶴頂紅、水泡眼和獅子頭等金魚,經(jīng)??吹剿粎捚錈┑貢袼Q水,有時還會邀來客一起觀賞。父親更愛養(yǎng)鳥,我們家二樓陽臺上養(yǎng)了許多鴿子,每天一大早,在臥室隔著門窗都能聽到陽臺咕嚕的叫聲,有時還會引來許多“新客”借宿。
讓我記憶深刻的還是一只父親最鐘愛的黃雀,整天在院落的葡萄架下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后來,這只黃雀隨著我父親離休一起搬到了干休所的新家。新居因為沒有了自家的小院,大部分的花鳥也送給了親朋好友,但這只黃雀和他喜愛的幾盆花卻一直伴隨著我們?nèi)?。每次想起都讓我淚眼蒙眬的是這只黃雀與我父親離別的一幕。在父親離世后的第一個夜晚,黃雀在陽臺上叫個不停,我趕緊把鳥籠門打開,準備放生時,它卻從陽臺飛過父親的臥室,穿過客廳,徑直飛落到我臥室恭擺的父親遺像前,靜靜地站了許久,似乎在等待著什么。父親健在時,會把蛋黃搓揉在小米里喂食它,還經(jīng)常把這只黃雀放在食指上,它會頻繁抖動翅膀叫個不停。據(jù)說,鳥在你面前出現(xiàn)這樣的動作是一種親近的表達,想必,這鳥和父親有特殊的感情了……其實,父親對待我們也是這般厚愛,不僅在成長中傾注了無微不至的關(guān)愛,在做人上也像一封封寄我的家書一樣,充滿了對子女成長的教誨和厚望。黃雀在父親離開不久也死去了,我們把它安葬在父親的墓塋邊,想讓它和父親在天堂里一起玩耍,“言旋言歸,復我諸父”,不會孤單。
父親的墓塋旁邊的兩棵松柏長勢旺盛,濃郁的綠柏為漢白玉的墓塋擋風遮雨,透著春天的氣息。湛藍的天色透過影綽的綠蔭在潔白的漢白玉上泛成片片淡紫色的“花瓣”,似乎在傳遞著那天堂里父親滿意的信息。與往常一樣,每次給父親掃墓,我耳旁都會聽到黃雀嘰嘰喳喳的歌聲。這次,我是踏著春天的腳步來祭奠您的——爸爸,那黃雀的叫聲似乎比任何時候都清脆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