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大釗密切關注腐敗這一社會現(xiàn)象,從權力、法律、社會風氣等方面分析了腐敗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建立平民政治、推行簡易生活等解決腐敗問題的對策主張。李大釗廉政思想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過程,當李大釗成為馬克思主義者后,他將防治腐敗、建立廉潔政治的希望寄托于團體訓練,最終建立了中國共產(chǎn)黨。新時代將全面從嚴治黨引向深入,也要堅持和發(fā)展李大釗廉政思想,推進制度、作風、法治等建設,以自我革命為一以貫之進行新的偉大社會革命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
[關鍵詞]李大釗廉政思想;平民政治;簡易生活;團體訓練
[作者簡介]時立寬(1996-),男,漢族,河北玉田人,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中共黨史專業(yè),師從秦立海教授,主要從事中共黨史、中國近現(xiàn)代史基本問題、中國近現(xiàn)代政治史的研究。曾參與西柏坡時期廉政思想文化的研究課題,現(xiàn)參與導師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際關系視域下的1948年“反美扶日”運動研究,承擔日文史料文獻的搜集整理和翻譯工作。
[中圖分類號] D239[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6-8031(2019)04-0010-03
清正在德,廉潔在志。身有正氣,不言自威。從古至今,推行廉潔政治、懲治貪官污吏都是事關社會存續(xù)發(fā)展進步的一個無法回避的話題??v觀李大釗的革命生涯,始終對各種社會問題保持著高度關注和敏銳的洞察力。對于腐敗這一社會問題,也在李大釗關注和研究的范圍之內。他就建立廉潔政治、反對貪污受賄等提出了一些觀點看法,散見于他的著作文章,但他本人并沒有專門系統(tǒng)地詳細展開論述。目前,學界對李大釗廉政思想的研究,也顯得薄弱和不足。正是基于此問題意識,本文擬系統(tǒng)梳理李大釗廉政思想,力求在學理層面深化和豐富有關李大釗的研究,在實踐層面為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提供現(xiàn)實啟示。
一、李大釗對腐敗現(xiàn)象產(chǎn)生原因的分析
北洋軍閥政府統(tǒng)治時期,腐敗現(xiàn)象頻發(fā)。為什么會腐敗頻發(fā)?為什么越位高權重之人越容易滋生腐???對此,李大釗進行了深刻分析,認為腐敗滋生的原因有以下三點:
(一)權力過大,沒有約束,“勢位之足以保障罪惡也”①
1912年4月,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南京臨時政府從而遷往北京,北洋政府正式宣告成立。袁世凱就任大總統(tǒng)后,為了保證所謂政治上的“和諧統(tǒng)一”,對于地方軍閥實力派的一些專制腐敗行徑,采取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tài)度,棄之不理。因而直到袁世凱逝世,中央和地方的權力分配問題依舊十分混亂,沒有得到有效地解決。地方的力量足以抗拒中央的管轄,直接的結果就是后來數(shù)十年各大軍閥混戰(zhàn)不止的局面。這些軍閥名義上打著共和的旗幟,實質上是在實行獨裁專制,于國于民,均是百害而無一利。李大釗認為這些專制軍閥的行為與之前封建時代皇帝一人專政沒有太大的本質區(qū)別。他十分擔心中國的命運和未來走向,希望中國的有志之士能夠真正去關心百姓的命運,關心國家的存亡。
不僅是在軍閥實力派層面存在著專制腐敗,在北洋政府系統(tǒng)內部也存在著大量腐敗現(xiàn)象。內務部是北洋政府組成部門之一,本質上是加強全國專制統(tǒng)治、鎮(zhèn)壓人民的工具。內務部雖是在清末新政時期巡警部的基礎上建立的,但較之巡警部相比,職責大為擴大,事務繁多,可謂冠于北洋政府各組成部門之首。北洋政府內務部腐敗現(xiàn)象誘發(fā)的因素之一就在于其實行總長負責制,總長作為最高長官,擁有無人監(jiān)督制衡的至高無上的權力,各司司長及科長等大小職員均聽命于總長。如若奸佞、貪婪之徒就任總長,必然導致上下一片腐敗之氣。
李大釗感慨道:“今之膺顯職實權者,莫不以斂錢為事。鴉片可買也,公帑可盜也,民脂民膏可以任意剝敲也。凡夫坐擁重兵、列職疆吏者,對于其治下之財政,直視為一人之私,囊括席卷,莫可誰何!舉國空虛,官僚富厚,其所剝民蠹國而得之財貨,與其所居位置之級,所握權勢之分,成一正比例。上行下效,全國風化,而大盜民賊,盈天下矣”②。若各級掌權者視權力為一己之私,國家就成了他們的私產(chǎn),腐敗也就成為一種必然。
民初的政治亂象、貪污腐敗,李大釗認為都是暴力政治或強力政治的結果?!邦欁远杰妶F肇變以還,強力迸發(fā),集矢國會,威暴所劫,遂爾立解,至高無上之主權,不知其已移于何所?然則今日之象,無國家也,無政治也,搶攘縱橫者,暴力而已矣!”③專制政治的癥結,在于權力過于集中,統(tǒng)治者沒有民意基礎,只能通過強力或暴力來壓制民眾,“權之所集,在于一人,或在少數(shù),恃強凌弱”,腐敗的發(fā)生在所難免。
(二)法律失去權威,從官僚到民眾缺乏基本法治精神
北洋政府時期,受歐美各國潮流影響,一些具有海外留學背景、受過現(xiàn)代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進入文官隊伍,但是官員的任用更多的是與各式各樣的復雜關系有關。如湯化龍與劉崇佑是莫逆之交,在湯化龍任教育部長時,次長為梁善濟,當湯化龍任內務部長時,次長為蒲伯英,梁、蒲皆為劉崇佑所推舉。這表明,官吏選拔、任用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圍內并未嚴格按照選官標準進行,正常的選官程序只是走走過場,選官的法律變成一紙空文,私人關系才是重要依據(jù)和潛在原則,只要是勢力大、關系多的人便可進入官僚系統(tǒng)乃至坐擁高位。
對于軍閥、官僚們無視法律權威,李大釗有著清醒而又深刻的認識。李大釗認為他們玩弄政治手法,假借國法壓制民權,反過來又假借民權對抗國法,在軍閥、官僚們看來,無論國法也好,民權也罷,實際上都是政治說辭,本質上他們還是要繼續(xù)實行腐敗的專制統(tǒng)治。李大釗認為:“中國承專制之余,本于法治之精神所多舛背。又以袁氏當國數(shù)年,蔑棄法紀,縱容奸佞。但為一姓之鷹犬,雖犯盜國殃民之罪,而亦為所優(yōu)容,甚且在賞獎之列焉!法律不敢過問,即問之而亦無效。今袁氏雖隕,一般人民心理,對于法律之信畏,終不甚厚。一旦為罪惡所誘惑,遂忘卻法律之權威,而悍然不顧以行之”。④當社會方方面面運行都以人治為主軸而不是法治的時候,法律權威、法治尊嚴必將蕩然無存。袁世凱復辟、張勛復辟,不僅僅是個人獨斷專行的緣故,也與法律沒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強力政治的結果,就是法律失效,民變四起。正是因為北洋軍閥政府破壞法律權威,才有孫中山領導的護法運動,以求維護《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尊嚴。
(三)假公濟私、貪污腐敗的官僚作風與奢靡浪費、任意揮霍的社會風氣
內務部腐敗現(xiàn)象嚴重⑤,腐敗風氣盛行主要表現(xiàn)在各機關單位、部處科室巧立名目,公款私用并任意揮霍。在朱桂莘擔任內務部部長時,以密探為名,最初每月得三萬余元贓款,后將少許贓款以發(fā)放津貼的名義分給總務廳各科長、秘書等。當然,各個科長如有贓款,必加倍供奉上級官吏。唐公榮擔任總務廳會計科科長,任意揮霍,造成巨大財政虧空,但內務廳的總長和次長對此雖明知卻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tài)度,疏于監(jiān)督管理。土木司司長成立河務研究會,多年以來,在研究防治河流災情方面毫無建樹,可圈可點的只有一本單薄的季刊,頗具諷刺意味,這可以說是北洋軍閥政府機構臃腫的一個縮影,特別是津貼都悉歸該司司長、科長和少數(shù)職員所有。劉道仁任衛(wèi)生司司長,借洋款百萬元治理山西瘟疫,然而百萬洋款到手以后,劉道仁除照例派防疫員,優(yōu)給旅費,大宗藥品上能盡量購辦外,剩余錢財都進入司長私囊。呂鑄掌權賑務處時,以籌賑的名義請辦義賑獎券,美其名日辦理慈善事業(yè),實際上是掌權者發(fā)財?shù)囊环N手段。
北洋政府時期有氣節(jié)的人遭到排斥,整個社會不求學問,不尚勤儉,群德淪喪,風氣倒置。李大釗尖銳地指出:“個人浪費,固為自取之咎,而社會風俗之奢靡,亦殊有及于個人之影響焉?!雹薇毖筌婇y政府的很多官僚為爭權奪利,竟在選舉過程中賄買選票,這必然需要大量錢財作為經(jīng)費,貪污公款習以為常,甚至完全不顧及百姓感受,強行對其進行壓榨和掠奪。這些高級官員一旦實權在握,繼續(xù)賣官鬻爵、斂錢聚財,極欲窮奢,寡廉鮮恥。上行下效,每月薪資有限的一般官吏,雖然解決生活需要和社會交際都可能難以應付,卻因虛榮心在作怪,竟有“衣必金紫,食必甘旨,居必廣宇,行必汽車,內以驕夸于妻妾,外以酬應乎親朋”⑦的過度需求,可這些人又不愿意靠自己努力來提高現(xiàn)有物質條件和生活水平,而是另尋脫離正軌的所謂“捷徑”,也貪念頓起,行賄受賄、中飽私囊。更有甚者,“一介書生,躋身榮險,遂而高車駟馬,錦衣玉食,奢靡成風,夸耀井里。其家族戚友,亦皆群起而浴沾其余潤,分其余榮”。⑧這些行為嚴重影響著社會風氣,必然帶來道德水平下降。
二、李大釗對腐敗問題的解決對策
在分析腐敗現(xiàn)象產(chǎn)生原因的基礎上,李大釗提出了解決腐敗問題的對策。最初他認為,解決腐敗問題需要建立平民政治,還要提升國民修養(yǎng),實行“簡易生活”模式,這些關于腐敗問題的對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民國初年講求“實力邏輯”的大背景下,難免有其自身的歷史局限性。伴隨著李大釗轉向馬克思主義者,他開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包括腐敗現(xiàn)象在內的社會問題,最終將推進革新、治理貪腐的希望寄托于團體訓練,建立無產(chǎn)階級政黨。
第一,在政治制度層面,積極主張建立平民政治。當時的社會輿論,莫不對官員道德淪喪,政治節(jié)操缺失口誅筆伐。面對民初亂象、貪腐叢生,如何解決?李大釗認為建設一個清廉政府,從根本上遏制貪污腐敗,必須有良好的制度保障,即要建立一個真正自由、民治的政治制度,實行平民政治。那么什么樣的政治才是平民政治呢?李大釗理解為:“不外使政治體中之各個分子,均得覓有機會以自納其殊能特操于公共生活之中,在國家法令之下,自由以守其軌范,并進以盡其職分,而赴共同之志的。官吏與公民無殊,同為國家之公仆,人人皆為治者,同時皆為屬隸,其間無嚴若鴻溝之階級。國家與人民,但有意之關系,絕無力之關系,但有公約之束制,絕無強迫之壓服。所謂征服者,不過其主要之機關,公民依之以為其實現(xiàn)自己于政府之具耳。政之如是,始得謂之立憲,否則專制而已矣。民必如是,始得謂之公民,否則奴隸而已矣。”⑨在平民政治之下,強力已無作用,“專制之世,強力固足為政府之礎石,而于開明之群,自由之世,則斷無絲毫之利益,非徒無益,而又害之?!雹饷癯鮼y象,禍首不在共和體制,而是恰恰沒能實現(xiàn)真正的共和。只有建立真正的平民政治,才能遏制政治上的混亂局面,從而有效抑制腐敗的發(fā)生。
第二,在社會風氣和價值觀念層面,倡導“簡易生活”。李大釗認為當時的中國社會,存在著“四個過度”的嚴重問題,即“衣食之享用過度也,戚友之酬應過度也,物質之消耗過度也,精神之勞役過度也”?。李大釗認為:“吾人之軀干,塊然五尺耳,一榻之域足以安息之而有余,吾人之口腹,所求者瞬間一飽耳,簞食瓢飲足以饗應之而有余,吾人之家族,純實之愛即足以慰安之,吾人之戚友,淡泊之情即足以結納之”?,也就是說人本不應該有過度的要求。李大釗提出了一種新型的“簡易生活”模式,其基本內涵是“社會不情之依賴、不義之要求減少一分,即個人過度之負擔、失當之應酬減少一分,亦即虛偽之過失、貪婪之罪惡減少一分”。李大釗認為在清白廉政的精神與虛榮夸張的欲望面前,應該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即“衣食宜儉其享用,戚友宜儉其酬應,物質宜儉其消耗,精神宜儉其勞役”?,只有踐行和珍惜這種寶貴、真實、簡樸的生活模式,才能不成為世俗浮華與利益的奴隸,從而“道義可守,節(jié)操可保,威武不能搓其氣,利祿不能動其心。處固能安其樸素,出亦不易其清廉,仰俯天地之間,全無所于愧怍也”?。
李大釗進一步提出了“國民修養(yǎng)”的命題,他認為提高國民修養(yǎng)的要義在于“依吾忠恕之道,西哲自由、博愛、平等之理,以自重而重人之人格,各人均以此惕慎自恃,以克己之精神,養(yǎng)守法循禮之習慣,而成立憲國紳士之風度,于是出而為國服務,自能和衷共濟,一心一德而為正當之主持”?。李大釗在人格修養(yǎng)方面言行一致,堪稱楷模。他經(jīng)常會拿出超出三分之二的工資去接濟資助貧苦的青年學生和充作革命經(jīng)費,在這方面從來都是毫不吝嗇,甘于奉獻,不求索取,而他自己卻過著“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的生活,為此,蔡元培校長不得不親自扣下李大釗的工資寄給他的家里。
第三,最終寄希望于以“團體訓練”來推進“革新事業(yè)”。在辛亥革命后,民國建立,中國一時間出現(xiàn)了幾百個政黨,李大釗對整個國家的政黨情況進行深刻分析,認為以往活躍在中國政治舞臺上形形色色的政黨,從創(chuàng)設的黨綱文本考察,這些政黨有的主張民主和共和,有的主張穩(wěn)健,有的主張激進。然而通過宋教仁遇刺身亡一事,李大釗深刻認識到這些官僚政客是本質上充當軍閥實行腐敗專制統(tǒng)治的工具,結黨只為營私奪權,具有脫離群眾等自身難以克服的局限性,毫無民主政治精神可言,長久以往,民眾對所謂的政黨政治產(chǎn)生了厭惡之感。激化了社會矛盾,嚴重制約著社會革新目標的實現(xiàn)。
基于此,李大釗構思了他心目中的政黨,“不是那種充斥政客的松散政黨,也不是代表中產(chǎn)階級利益的政黨,乃是平民的勞動家的政黨”,即是社會主義團體。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了俄國十月革命并取得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這使李大釗看到了曙光,給了李大釗建立新政黨的決心,也引起了他對新型無產(chǎn)階級政黨的系統(tǒng)考察。在宣傳十月革命時,他特別留心了俄國布爾什維克黨的發(fā)展情況,李大釗經(jīng)過分析之后,認識到布爾什維克黨是代表無產(chǎn)階級利益的政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政黨,李大釗有了在中國建立布爾什維克黨的想法,五四運動前后工人階級作為一種新生力量崛起,更使建立工人階級政黨具備了現(xiàn)實條件,李大釗在中國建立共產(chǎn)黨的想法更加急切了。作為新型無產(chǎn)階級政黨,一方面就其政黨特征而言,自身組織嚴密,紀律嚴格,保持純潔性,是“強固精密的組織”。另一方面,就其與人民的關系而言,中國共產(chǎn)黨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將獲得人民群眾廣泛的支持。中國共產(chǎn)黨最大程度上依靠和團結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lián)系,通過發(fā)動、組織和領導人民群眾進行階級斗爭,推翻舊的社會制度,實現(xiàn)對社會的全面徹底改造,為建立廉潔政治提供制度基礎、法治保障和社會文化氛圍,進而實現(xiàn)社會革新目標。
三、李大釗廉政思想的現(xiàn)實啟示
要想實現(xiàn)廉潔政治,必須要有良好、嚴謹而高效的權力運行機制,官吏的任用、考核及獎懲不僅要有明確的法律條文規(guī)定,更應該要把法律條文落到實處,發(fā)揮其應有的約束懲戒功能。眾所周知,晚清時期政府貪污腐敗,昏庸無能,一些舊軍閥、舊官僚更是將這種歪風邪氣帶到民國政府。北洋軍閥官僚腐敗現(xiàn)象嚴重,荼毒了整個北洋政府體制,最終導致人亡政息。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后,高度重視自身建設,不斷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從井岡山時期的支部建在連上,彰顯蘇區(qū)精神的干部好作風,到延安時期開展整風運動,強調要走出“歷史周期率”,再到西柏坡時期黨的七屆二中全會面向全黨同志提出“兩個務必”。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中央八項規(guī)定”到反“四風”,從黨的群眾路線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到“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從“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等,推動實現(xiàn)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發(fā)生歷史性變革。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系統(tǒng)梳理李大釗廉政思想,不難發(fā)現(xiàn),李大釗廉政思想具有關注制度建設、維護法律權威、重視作風建設的特點。中國共產(chǎn)黨近百年來加強自身建設的實踐歷程,正是把李大釗廉政思想一步步落到實處的歷程。新時代需要繼承和發(fā)展李大釗廉政思想,不忘李大釗等革命先驅建黨的初心,牢記使命,強化責任擔當,不斷加強制度、法治和作風建設,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tài)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tài)將全面從嚴治黨引向深入,以自我革命為新的偉大社會革命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
[注釋]
①中國李大釗研究會編.李大釗全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14頁.
②⑥中國李大釗研究會編.李大釗全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17頁.
③中國李大釗研究會編.李大釗全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71頁.
④中國李大釗研究會編.李大釗全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16頁.
⑤關于北洋政府內務部貪腐之情況,陳振宇的碩士學位論文《民初內務部研究——以衛(wèi)生事業(yè)為中心》進行過一定的探討.
⑦中國李大釗研究會編.李大釗全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16頁.
⑧???中國李大釗研究會編.李大釗全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18頁.
⑨中國李大釗研究會編.李大釗全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73頁.
⑩中國李大釗研究會編.李大釗全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75頁.
?中國李大釗研究會編.李大釗全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19頁.
?中國李大釗研究會編.李大釗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16頁.
[參考文獻]
[1]中國李大釗研究會編.李大釗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2]中國李大釗研究會編.李大釗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3]中國李大釗研究會編.李大釗全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