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
沒有人希望自己的生命受到束縛,就像沒有任何動物愿意被關(guān)在籠子里一樣。
人一旦有了自覺意識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束縛抗爭。
從十一二歲開始,青少年一般都會經(jīng)歷幾年強烈的反叛期,這一時期的青少年,常常不管父母或老師說得對不對都和他們對著干。這一現(xiàn)象正是生命想要掙脫束縛的具體表現(xiàn)。可以說青少年對于父母的第一次抗爭,就拉開了一輩子和各種各樣的束縛進行斗爭的序幕。動物通過角斗來宣示自己的力量,確定自己在群體中的地位;人類通過智慧和耐心來證明自己的能力,最終擺脫社會的束縛進入自由狀態(tài),盡管這一自由狀態(tài)有可能只是一種虛幻,但爭取進入這一狀態(tài)的奮斗過程正好賦予了生命豐富的意義。
一個人與其說是為了理想而努力,還不如說是為了擺脫某種束縛而努力。如果我們出生在貧苦家庭,可能所有的努力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擺脫貧困。因為貧困給我們帶來了太多的束縛,在貧困中生命得不到張揚,也得不到尊重。所以在貧困中的人常常更加能夠自強不息,因為他的背后有足夠的動力:想要像城里人一樣過上好日子(盡管城里人日子不一定好過),想要像城里人一樣吃得更多,走得更遠。這些最樸素的理想恰恰變成了最持久的動力。
當人們脫離貧困之后,馬上就會為了爭取自己的社會地位而努力,因為社會地位的高低直接和一個人的尊嚴相關(guān)。一個人如果社會地位低下,就像一群狼中的尾狼一樣,永遠只能吃最后一口肉,永遠得不到最好的機會,甚至得不到母狼的青睞。社會地位低下這一可悲的狀態(tài)足以鼓動任何男人和女人用盡一切力量和辦法來擺脫卑微。
當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之后,人們就開始要求精神的解放、心靈的自由,希望擺脫社會對于自己心靈和精神的限制。當我們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世界的很多束縛不可掙脫時,我們希望自己的心靈得到解放,而這一掙脫心靈中各種束縛的過程正是偉大文學和哲學思想產(chǎn)生的過程。人們進行文學和哲學思考的主要目的就是解放自己的情感,同時獲得通向幸福和自由的路徑。
我曾經(jīng)碰上一個叫左力的浙江學生,從小耳朵就完全失聰,到今天為止這個世界對他來說依然是一片寂靜,但他卻通過自己的努力一直讀到了大學,而且一直都是好學生,他能夠通過觀察老師的嘴唇知道老師在講什么,他寫出來的文字流暢通順,思想豐富;現(xiàn)在他還準備到國外最好的大學去讀書,從唇讀中文轉(zhuǎn)向唇讀英文。我們擁有美好聽力的人都沒有把英文聽懂學好,面對左力這樣的學生,我們除了努力,還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我把左力這樣的人稱作是帶著束縛跳出了最美麗舞蹈的人。其實人的一輩子都有某些東西束縛著我們,不管是貧困生活還是社會地位,不管是傳統(tǒng)習俗還是法律條文。生命的抗爭就是在束縛中跳出美麗舞蹈的過程。
沒有束縛的生命顯得輕浮而沒有分量,生命的束縛和掙脫束縛的努力,使我們的生命變得厚重而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