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進入武測時,盡管寧津生還只是一個助教,但無論是幫助老師準備講義和教具,還是給同學們批改作業(yè)、解答疑難,他都兢兢業(yè)業(yè)、從無怨言。后來,經過層層考核,寧津生終于取得了給學生們上課的資格,走上了講臺,從講師到副教授、教授,即使是當上了院士,他都幾十年如一日,沒有離開過講臺。
地球重力場研究在改革開放后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而在這一領域有杰出貢獻的寧津生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從系工會主任到校工會主任,從副校長到校長,再到測繪教育工作委員會和測繪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寧津生被推到了一個個他從未想過的位置上,也變得更加忙碌。但無論行政工作多忙,寧津生都排除萬難,始終站在教學工作的第一線。.
周耀林
寧津生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后,于1996年全國首倡“五院士共上一門課”,得到了劉經南院士、李德仁院士、張祖勛院士、陳俊勇院士的積極響應。1997年,這門由五位院士共同講授的《測繪學概論》在武測校園內開課,來上課的不僅有測繪專業(yè)的學生,還有慕名而來的其他專業(yè)的學生。這門課程通過科普的方法、通俗的語言和多媒體的教學手段,讓剛入校的同學們對測繪學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改變了以往測繪學科不被人了解和接受的窘境,要求從測繪專業(yè)轉出去的學生也越來越少。
《測繪學概論》這門課一講就是幾十年,而寧津生也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為學生們講第一堂課,從未懈怠。他是大地測量的專家,在專業(yè)領域他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在成百上千場的活動中發(fā)表過講話,但他經常講,每次給學生上課前依然感到緊張。這種緊張不是源于知識的淺薄,而是源于他對三尺講臺從未退卻過的熱情和敬畏之情。雖然對測繪知識已爛熟于心,但每次上課前他仍會仔細備課,認真準備講義,上課前還會再溫習一遍。寧津生用時刻不忘學習、積極關注學科前沿的態(tài)度,將新知識及時補充到課程中,并傳授給學生。
周玉萱
沒成為寧津生的學生之前,李彬覺得寧津生就像“遙遠的一顆星”。成了他的博士生后,兩人經常隔著一張小桌子,從科研聊到細碎的日常生活。每次離開老師家的小客廳,李彬包里總會被師母塞得滿滿當當,里面有豇豆、花生米、辣椒醬等各色“寶貝”。這位博士結婚時,寧津生穿著襯衫西褲出現了,做了他的主婚人。
還沒等他畢業(yè),老師突然“老了”。他的腰折了下去,走路久了便心慌腿軟。來參加李彬的論文答辯時,老人在秘書的攙扶下走來。在場的評委都勸寧津生回去等消息,但他堅持聽完3個多小時的答辯。
給本科生講課時,寧津生也很難再站著上課。近兩年來,越來越多的院士不得不“服老”,上課時坐在一把灰黃的舊椅子上。
中國工程院領導來到武漢大學,征求院士們對70歲退休制度的意見,到了退休年齡的寧津生平靜地說,他對退休沒有意見,只有一件事,還望商榷,他想繼續(xù)給大學新生上課?!拔覀?個院士有5個過了70歲,要是因為退休,斷了這門課很可惜?!痹诤蜁r間的角力中,他最關心的還是人才的接力。
郭路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