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猛 解難 楊帆 李春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近年來,排放法規(guī)日益嚴格,排放限值不斷降低,同時輕型車排放控制技術不斷提高,輕型車的污染物排放量已大幅度降低,許多車型都已滿足國Ⅵ法規(guī)的要求。試驗室排放設備對于超低排放的精度控制日益重要,為了評估試驗室設備的精度控制范圍,文章引入國Ⅵ輕型車排放污染物不確定度評價,選取一輛國Ⅵ試驗車,進行3 次國Ⅵ法規(guī)Ⅰ型排放試驗,根據試驗結果和試驗設備綜合考慮,得出污染物排放不確定度并進行評價,考量試驗結果的置信程度。
根據GB 18352.6—2016《輕型汽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六階段)》[1]對試驗車進行I 型排放試驗,再根據JJF 1059.1—2012《測量不確定度評價和表示》[2]對試驗結果進行不確定度評價,試驗使用儀器設備、設備偏差或不確定度如下。
1)底盤測功機:轉鼓速度最大偏差為0.03 km/h;
2)排氣取樣系統(tǒng):最大允許誤差為0.3%;
3)分析設備:最大允許誤差為分析儀線性化檢查結果中的最大偏差值;
4)氣象站:溫、濕度的測量準確度分別為±0.1 ℃和0.1%;
5)標準氣體:C3H8,CO,NOx,N2O 的相對擴展不確定度分別為0.01,0.005,0.05,0.02;
6)顆粒物數量取樣系統(tǒng):系統(tǒng)最大允許總誤差為10%,流量最大允許誤差為5%,揮發(fā)性粒子去除效率最大允許誤差為1%。
影響輕型車常溫排放污染物試驗的因素及不確定度的因果關系,如圖1 所示[3]。
圖1 常溫下氣態(tài)污染物排放量不確定度因果關系圖
根據GB 18352.6—2016《輕型汽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六階段)》[1]中的I 型試驗,以汽油車的NOx為例來說明不確定度的計算。其常溫下排氣污染物排放量的計算公式如下(這里只計算市區(qū)階段的污染物,市郊階段的類似)。
式中:M——污染物i 的排放量,mg/km;
Vmix——稀釋排氣體積,L;
ρi——在標準狀態(tài)下(273.2 K 和101.33 kPa)污染物i 的體積質量,對于NOx為2.05 g/L;
kH——用于計算NOx排放量的濕度校正系數(對于HC 和CO 沒有濕度修正);
Ci——稀釋排氣中污染物i 的濃度,并用稀釋空氣中所含污染物i 的含量進行校正后的數值,10-6;
d——車輛按運轉循環(huán)試驗時所行駛的實際距離,km;
V——稀釋排氣的容積(校正至標準狀態(tài)273.2 K和101.33 kPa),L;
PB——試驗室內大氣壓力,kPa;
P1——容積泵進口處相對于環(huán)境大氣壓的真空度,kPa;
TP——試驗期間進入容積泵的稀釋排氣平均溫度,K。
為了校正濕度對NOx測量結果的影響,采用如下計算公式:
式中:H——絕對濕度(m水/m干空氣),g/kg;
Ra——環(huán)境空氣的相對濕度,%;
Pd——環(huán)境溫度下的飽和蒸氣壓,kPa。
取樣袋中污染物的校正濃度的計算如下:
式中:Ce,Cd——稀釋排氣、稀釋空氣中測得的污染物i的濃度,10-6;
DF——稀釋系數。
考慮上述影響測量不確定度的所有來源,建立NOx輸出量的不確定度來源(MNOx)的數學模型如下:
設Z=1-0.032 9(H-10.71)[4],則:
則常溫下NOx排氣污染物排放量的相對合成標準不確定度為:
c(Vmix)=1,為混合排氣容積的靈敏系數;c(Ci)=1,為稀釋排氣中污染物的校正濃度的靈敏系數;c(d)=1,為車輛試驗時的實際行駛距離的靈敏系數;c(Z)=1,為自變量Z 的靈敏系數。
計算過程以NOx和PN 為例,試驗結果的不確定度有關的物理量及測試結果,如表1 所示。
表1 與試驗結果的不確定度有關的物理量及測試結果
根據采樣系統(tǒng)說明書,其最大允許誤差為±0.3%,區(qū)間內服從均勻分布,包含因子(k)為,由此引入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u(rVmi)x為:
PN 系統(tǒng)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由粒子計數精度、流量測量精度及揮發(fā)性粒子去除效率精度三部分合成。
1)根據設備說明書,測量最大允許誤差為10%,區(qū)間內服從均勻分布,則粒子計數精度引入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ur(PN1)為:
2)根據設備說明書,流量測量最大允許誤差為5%,區(qū)間內服從均勻分布,則流量測量引入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ur(PN2)為:
3)根據設備說明書,揮發(fā)性粒子去除最大允許誤差為1%,區(qū)間內服從均勻分布,則揮發(fā)性粒子去除引入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ur(PN3)為:
3 個分量互不相關,其合成標準不確定度ur(PN)為:
稀釋排氣中污染物濃度Ci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由分析設備和標準氣體兩部分合成。
1)標準氣體生產廠已經給出NOx的相對擴展不確定度為0.05,k=2,則標準氣體引入的不確定度u(C1)為:
2)分析設備的誤差為最近分析儀線性化檢查結果中的最大偏差值,對于NOx,最大偏差值為1.28%,區(qū)間內服從均勻分布,由此引入的標準不確定度u(C2)為:
2 個分量互不相關,其合成標準不確定度u(Ci)為:
稀釋排氣中污染物濃度Ci的合成相對標準不確定度ur(Ci)為:
根據說明書,絕對濕度(H)的測量最大允許誤差為±5%,H 的變化為±9.338×0.05=±0.466 9 g/kg。區(qū)間內服從均勻分布,區(qū)間半寬為0.459 g/kg,由此引入的標準不確定度u(Z)為:
自變量Z 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ur(Z)為:
根據四驅底盤測功機核查報告,轉鼓速度的最大偏差值為0.03 km/h,測試時間為589 s,則車輛的實際行駛距離偏差為(0.03×1 000×589)/3 600=±0.004 9 m,區(qū)間內服從均勻分布,區(qū)間半寬為0.004 9 km,由此引入的標準不確定度u(d)為:
車輛試驗時的實際行駛距離(d)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ur(d)為:
根據設備誤差、精度、包含因子得出相對標準不確定度,從而計算各污染物合成相對標準不確定度,乘以各污染物測量結果得出各污染物合成標準不確定度。
1)NOx排放物合成標準不確定度。將所有來源的不確定度值和靈敏系數代入,得到合成相對標準不確定度為0.027 4,本次試驗的MNOx=12.26 mg/km,則常溫下NOx排氣污染物排放量的合成標準不確定度為:
2)經過計算,THC 排放物合成標準不確定度為0.007 7,本次試驗的MTHC=19.14 mg/km,則常溫下THC排氣污染物排放量的合成標準不確定度為:
3)經計算,CO 排放物合成標準不確定度為0.004 1,本次試驗的MCO=117.87 mg/km,則常溫下CO 排氣污染物排放量的合成標準不確定度為:
4)經計算,N2O排放物合成標準不確定度為0.077 6,本次試驗的MN2O=1.16 mg/km,則常溫下N2O 排氣污染物排放量的合成標準不確定度為:
5)顆粒物數量(PN)合成標準不確定度為0.064 83,本次試驗的PN=3.295 5×1011個/km,則常溫下顆粒物數量(PN)的合成標準不確定度為:
將各污染物合成標準不確定度乘以包含因子,得出各污染物擴展不確定度。取k=2,則各污染物的擴展不確定度(U)分別為:
綜上,此次國Ⅵ輕型車排放污染物不確定度主要是從排放測試系統(tǒng)方面進行評價,各種污染物NOx,THC,CO,N2O,PN 的擴展不確定度在試驗結果的占比分別為5.48%,1.54%,0.82%,15.52%,12.97%,此結果是可以接受的。對于測試系統(tǒng)要加強管理,提高儀器設備的使用等級或校準工作中的精確度,嚴格控制標準物質的質量和等級,試驗結果在一定置信程度下的置信范圍是可以被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