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軍
這是一件耐人尋味的往事,發(fā)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某次戰(zhàn)役中:一位德國軍官觀察敵情時,在望遠鏡中看到一只波斯貓。這是一只野貓,可發(fā)現者卻不這樣認為:這么名貴的貓,怎么會跑到陣地上?普通軍官又怎能養(yǎng)得起?這里必定有敵軍的高級指揮部。結果,在暴風驟雨般的突襲后,敵軍指揮部被全殲,最終贏得全局的勝利。
“道生萬物”,而萬物中皆有道理,問題中自有真諦。不過,看見的不等于洞悉,它們不會自發(fā)地呈現出來,只有經過冷靜的觀察、理性的分析,才能從蛛絲馬跡中洞見本質。顯而易見,增強戰(zhàn)略思維的“大視野”,善于從細節(jié)中來把握大局,對領導干部而言尤為重要。研究問題,只盯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缺乏戰(zhàn)略思維中的大局意識;“眉毛胡子一把抓”,缺乏統(tǒng)籌意識、戰(zhàn)略眼光;只撿掉在地上的麥穗,不碰長刺的玫瑰,工作跟著感覺走,憑著經驗干,盲目“拍腦門兒”,隨意做主張。這樣的黨員領導干部如何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怎么能夠帶領一方干部群眾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要加快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干部隊伍,提高領導能力專業(yè)化水平?!边@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的深情囑托,也是確保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所在。對于領導干部而言,就必須把加強戰(zhàn)略思維作為提升能力、增強本領的首要任務。
改革刻不容緩、只爭朝夕。如果不奮力開拓、勤于思考、主動作為,怎么能找到破解矛盾問題的突破口?如果不摒棄虛談、崇尚實干,怎么能積重塑再造的尺寸之功?只有從經濟全球化的走向來思考,從國家戰(zhàn)略層面來謀劃本地區(qū)、本部門的工作,才能尋求新一輪的發(fā)展機遇,搶占新動能的制高點,打造偉大復興的新優(yōu)勢。
對于領導干部來說,善于從危機中發(fā)現轉機,從小事中謀劃大事,是治理能力的體現,也是一門重要的學問。戰(zhàn)略思維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開關”,但離開了發(fā)展,什么事都辦不成。領導干部增強戰(zhàn)略思維,就要善于把局部利益放在全局中去把握,把眼前需要與長遠謀劃統(tǒng)一起來,堅持解決具體問題與解決深層次問題相結合,做到決策定一條落一條,條條算數;承諾說一個做一個,個個兌現;工作干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實。劉伯承元帥一生不抽煙、不喝酒、不喜娛樂,一心鉆研打仗,被贊為“論兵新孫吳,守土古范韓”;粟裕將軍一輩子最大的愛好就是觀地形、看地圖,研判戰(zhàn)勢、研究對手不分晝夜,終成一代名將。
領導,既有帶領、率領、引領的任務,也有指導、傳導、疏導的職能。當前改革發(fā)展任務十分繁重,從嚴治黨的使命責任在肩,深入推進作風整改正處關口,廣大領導干部要沖破因循守舊的思想藩籬,該擔的責必須擔,該碰的硬必須碰,該革的命必須革,力挽狂瀾、打破僵局、精準命中,才能不負新的時代、不辱新的使命。
使命如磐,戰(zhàn)鼓催征。改革發(fā)展的險阻一個接一個,新時代征程的難題接二連三,必須鉚足“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義無反顧地投身“四個偉大”的時代洪流,問題面前不回避,困難面前不躲避,風險面前不逃避,讓每個崗位的經歷都成為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使經手的每項工作都打下“工匠精神”的烙印,無愧于生活、無愧于人生大寫的“人”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