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燕
在八零后,或者年紀更長一點的人的記憶中,應該都有一個舊書攤的存在。這個舊書攤一定出現(xiàn)在老城區(qū),或者小鎮(zhèn)上,在繁華的城市中心,你是看不到舊書攤的身影的。在一棵繁茂的梧桐樹下,或者在一座商店的路旁,鋪著一條藍黑色的卡其布,上面整齊地擺放著各種書籍。書的封面朝上,默默地、卻又試圖含蓄地向路人展示自己。書攤上大多是一些舊書,有些已經(jīng)泛黃,保存得卻很好,幾乎沒有破損的地方。
我一直覺得,看守舊書攤的主人是這個舊書攤的靈魂。我常去的那家舊書攤的主人是一位老大爺,他花白頭發(fā),滿臉皺紋,戴著一副黑框眼鏡,看起來至少有六十多歲,但眼睛里卻時常煥發(fā)出與他蒼老、瘦小的身體極不相稱的神采。大部分的時候,他都不說話,只是靜靜地坐在攤位后面,有時候捧著一本書看,有時候則盯著地上的書本,似乎在動什么心思。不過如果有人詢問他有沒有什么書,或者哪本書放在什么地方,他能立刻反應過來,給出準確地回答。
讀中學時,我?guī)缀趺刻於家ツ羌遗f書攤,每次都要帶走一兩本書。我記得那個紙箱里有一本《康熙字典》,我曾好奇地捧起來翻看過,里面大部分的字我都不認識。我隨手翻到一頁,小聲嘀咕,竟然還有這么復雜的字,誰認識呀!老大爺瞥了一眼字典,輕聲說出了那個字的讀音以及釋義,甚至包括它的出處和在一些文學作品里的應用。我當即驚呆了。后來忍不住猜想老大爺?shù)慕?jīng)歷,說不定背后有一個關于落魄才子的故事呢。
五年前,我回老家辦事時偶遇老大爺?shù)臅鴶?。老大爺似乎還是印象中蒼老的樣子,也許是眼神中少了一些神采,顯得更加老邁。書攤上的書好像長久沒有更新,還是印象中的一些書,而經(jīng)過無數(shù)個風吹日曬,這些書真的變成了舊書,很多書的封皮都破損不堪了。我挑了幾本,付錢時,老大爺擺擺手說:“拿走吧,現(xiàn)在幾乎沒人買書了。我也干不動了?!?/p>
那是我最后一次看到老大爺,看到他的書攤。后來,我好幾次特意去找他都沒有找到。聽人說,老大爺把那些舊書全部送了人,跟著閨女到城里享福去了?!澳切┢茣l稀罕呀,很多人都不愛要,他執(zhí)意要送,還囑咐人家好好保管。唉,真是越老越糊涂了?!迸匀烁袊@道。我也忍不住一陣唏噓,小鎮(zhèn)上的舊書攤終是消失了,再也找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