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王婉迪 本報記者 張雪婷
在美國高校中,校友文化可以說無處不在。進入一所大學的紀念品商店,可以看到印著“校友”字樣的文化衫、水杯、鑰匙鏈甚至家具,從剛剛畢業(yè)的青年到白發(fā)蒼蒼的老人,都會購買這樣的紀念品。學校還會定期舉辦大型校友聚會、講座、社交宴會等活動。然而作為一所學校的畢業(yè)生,并不僅僅是穿著本校文化衫、佩戴紀念戒指那么簡單。校友資源可以為升學、就業(yè)等人生重大事件提供意想不到的助推力。
美國的校友文化從還未踏入校門前,就深深影響著考慮申請學校的學生。一些有赴美留學意向的中國學生可能注意過,在一些美國學校的申請頁面上,有時會出現(xiàn)“校友推薦”一欄。盛女士在舊金山多年擔任美國中學申請方面的學生顧問,她告訴《環(huán)球時報》記者:“在中學和大學本科的升學中,都存在‘校友推薦,學校的在校生和畢業(yè)生都可以推薦自己認為符合條件的候選人?!钡龔娬{(diào),推薦人必須和候選人熟識,且能證明自己了解候選人的情況。一些做申學指導的美國網(wǎng)站也表示,如果僅僅是一名“校友”,而對申請人情況并不了解,推薦信的價值也就微乎其微。
盛女士表示,按照學習階段劃分,申請中學時“校友推薦”分量大于申請本科學校。申請碩博項目時,就沒有“校友推薦”這一項了,因為這一階段學校更加看重的是學術能力,候選人的實力需要由專業(yè)權威人士進行評估?!懊绹膶W校非常依賴校友捐款,因此學校在錄取新生時會看重校友的意見。但校友推薦的質量依然很重要,只有推薦信寫得有理有據(jù),才能真正發(fā)揮作用?!?/p>
校友文化并不僅僅存在于美國學校中,更是在社會上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在硅谷一家科技公司工作的陸先生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找工作時,如果能請到校友員工為自己做‘內(nèi)推,大概率能拿到面試,否則投出去的簡歷很可能石沉大海。所以求職的時候,大家都非常需要師兄師姐幫忙推薦?!痹诠緭蚊嬖嚬俚乃龟?,面試官對和自己同一學校畢業(yè)的申請人會有一些好感,雖然錄取標準是一定的,但是面試官的好感可以讓他們?yōu)樯暾埲藢懴赂訜崆檠笠绲脑u語,增加申請人被錄用的可能。
“我很愿意幫校友做‘內(nèi)推,但他們能否通過面試,還是要看實力?!标懴壬岢鼋ㄗh稱,有一些學生沒有認真地提升自己的實力,只顧著進行盲目的社交,最后收效甚微。可見校友關系網(wǎng)只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并不能成為“拉關系”“走后門”的渠道。
不單是求職者,用人單位也會利用校友資源為自己網(wǎng)羅人才。陸先生畢業(yè)于斯坦福大學,每年會代表公司回學校參加招聘會,幫助自己的雇主在母校招人?!皩W校會給回到母校來招聘的校友發(fā)一個‘校友綢帶別在胸前,相比于普通招聘者,校友的話更讓學生信服。”
校友文化根深蒂固,也難免存在不少弊端,如前文提到的“走后門”,這也是中國學生進入美國校友網(wǎng)時需要注意的問題。在美國大學中有很多兄弟會、姐妹會,他們在校時單獨住在一起,畢業(yè)后也互相照應,有時會為成員提供獎學金和工作機會,可以說是校友網(wǎng)中比較“神秘”和“極端”的一種。很多人為了日后的發(fā)展加入這些組織,其中不乏中國留學生,但如今一些組織受到越來越多的詬病,影響力也在日漸減弱。
現(xiàn)年70歲的陳女士在西雅圖讀本科時,曾經(jīng)加入學校的姐妹會。作為姐妹會的成員,食宿都受到補貼,也結交了很多朋友,因此畢業(yè)多年以后仍然捐款回饋這個組織。但是,她也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出這些校友組織的缺點:“姐妹會、兄弟會在學校里容易被視為‘小團體,有一些太過排外,并不是很受一般學生的歡迎。如果在美國從事某些行業(yè),比如從政,學校里積累的人脈的確可能帶來一些機會。但是如果想在注重自由、開放和公平的學術圈發(fā)展,加入這樣的組織也未必有用?!?/p>
畢業(yè)于哥倫比亞大學的姜同學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如果在校期間想要通過正規(guī)途徑認識校友,學生可以多多參加美國學校經(jīng)常舉辦校友活動,不僅可以和普通校友結識成為朋友,更能接觸到那些名人校友?!白詈秒S身帶上名片,勤快地和那些事業(yè)有成的校友交流,你不知道誰就會對你的能力產(chǎn)生興趣?!贝送?,很多中國留學生也在入學前就建立微信群,甚至申請階段就通過微博公號、臉書公共主頁與校友建立聯(lián)系。
美國的校友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至今依然保持著不可小覷的影響力。中國學生應該和當?shù)厝艘粯?,多多接觸校友,合理利用這一資源。與此同時,在社交時不要太過功利,更不要忘記個人實力依然是未來發(fā)展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