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槎
楔子
鳳城十三郡被王都鐵騎拿下時,捷報八百里加急傳回京城,元帝大喜,當即給戍守北境的大將軍魏寒舟又升了官。
消息傳來的時候,魏寒舟正在營帳里用筷子戳一旁鍋中煮好的鷓鴣鳥蛋,剛戳起一顆,親衛(wèi)便匆匆趕來,通稟了他這加官晉爵的好消息。
他恍若無事般放下那顆蛋,端出一副早有預料的氣勢來,興致缺缺地一擺手,道:“陛下隆恩浩蕩,今夜給弟兄們都加一道菜吧。”
那親衛(wèi)得了吩咐,依言而出。魏寒舟一見人走,便迅速將已戳好的那顆蛋塞進嘴里,腮幫子一鼓一鼓的,與先前人模狗樣的氣派截然不同。
才受封鎮(zhèn)北元帥的魏寒舟,人前冷厲逼人,卻沒人曉得他背地里是個蠢貨。
一
近來軍中多傳聞。
起因是魏寒舟的舉動——他在攻打上陽關前破格用一個會馴鳥的小兵做他的親衛(wèi),因為軍師極力阻攔,終未能成功。
魏寒舟今歲二十九,領兵雖不過十年,卻是實實在在的名門出身,也頗有些本事,使得將途一路暢通無阻,如有神助。這原本就易遭人嫉恨,更何況他如今才初初受封鎮(zhèn)北元帥,便開始現(xiàn)出他那京中貴子一般飛鷹走狗的臭德行,很是惹了一些非議。
而魏元帥本人對此卻是有苦說不出。
那大抵是一個月前,鳳城戰(zhàn)事正吃緊時,軍中常用的一批信鴿突然出了岔子,接二連三染上疫病。剩下的鴿子還未訓練得當,情報一時難以遞出。魏寒舟在人前裝得鎮(zhèn)定自若,其實卻是萬般無奈,無計可施。
直到崇山出現(xiàn)——魏寒舟初見他時,他只穿著一身下等兵服制,混在數(shù)十仆從中,笑瞇瞇地驅使一只飛鷹溫馴地停在他臂彎中。
魏寒舟萬分訝異,而后大喜,隨后命人將他帶入將營,詢問他是否懂得馴鳥之道。
六洲多志怪事,修道者不計其數(shù),亦常有方士出沒,會馴鳥原本也算不得什么大本事。只可惜韶國與狄戎常年交戰(zhàn),經年累月下來,但凡成年男子便須應征入伍——說來也奇,狄戎國力遜于韶國,韶國也曾一度攻打到她的皇城下,卻從未拿下過其國都,以致戰(zhàn)事終年不歇,民間人丁不足,朝中只好禁了百姓私下修習這一類的旁門左道。
崇山其實也只是年少機緣巧合,恰巧懂得一些,從未想過會就此得了貴人青眼,因此有意當著魏寒舟的面賣弄,驅使百鳥入營,如臂指使。
沒承想,卻賣弄出了岔子。
那日,魏寒舟身在帳中,卸了頭盔,只堪堪用一枝木笄束發(fā)。崇山驅使的一只青鳥略有狂性,胡沖亂撞之下,將他頭頂?shù)哪侵蔷瓦@么撞斷了。
長發(fā)如流瀑般盡數(shù)垂落,崇山在抬目的一瞬間里目瞪口呆,青絲下面目宛然——是她,而非他。
魏寒舟以男兒身欺瞞世人近二十年,入將拜相,卻是頭一次被人撞破身份。她一時驚怒交加,拔了一側架子上的長刀便要殺人。
此后,她總是想,這大約是她二十年來做過最錯的一個決定——她的將營外盡是兵卒將領,稍有不備就會被人撞破。而她倘若有心隱瞞,只消先穩(wěn)住崇山,隨后找個好時機殺人滅口就是。可那時她滿心急迫,失了理智,長刀一橫,便落了把柄在人手上。
崇山先是用帳中百鳥交替擋住她的刀鋒,躲到營帳一角,而后朝她大聲道:“將軍若執(zhí)意要殺我,我便只能喊有刺客,引帳外的人進來了!”
魏寒舟殺人不成,反被將了一軍,握著長刀的手生生凝滯了許久。
事后,她與崇山談判,為免女兒身暴露,只好答應他不再追究此事,并許諾保他官途平順。甚至為了能與他兩相信任,還與他當著彼此的面互立了重誓。
韶國人一向重諾,更何況是他們這樣指天指地的立誓,這事情終于到此為止,叫人稍稍安了心。
因這許人平步青云的諾言,攻打上陽關前,魏寒舟只能如啞巴吃黃連般,有苦說不出地提了崇山做隨身親衛(wèi)。
二
崇山上位的法子雖不大光彩,馴鳥的手段卻實在出色。他以飛行更快的青鳥和隱蔽更佳的烏鵲為信使,代替信鴿傳信,情報來往暢通無阻,一時間對上陽關之戰(zhàn)大有襄助。
也是因此,軍中對他以奇技淫巧討好元帥的聲音漸漸弱了下去。
魏寒舟卻更加頭疼。
在她原本的打算中,她可以給崇山任意配個分量重些的虛職,保他官途平順??蓪Ψ狡钟行崒嵲谠诘谋绢I,倒叫她一時起了惜才之心,進退兩難起來。
將這樣一個人留在身邊委以重任,到底是危險的。
崇山卻仿佛從未注意到這些,自被提了元帥親衛(wèi)以來便很安分,幾乎叫魏寒舟挑不出錯來。于是,兩人只能這么相安無事地消磨下去。
六月,狄戎兵敗于上陽關前,魏寒舟親自將韶國大旗插在上陽關城樓上。
也是這一日,她的副將在城樓前巡視時,捕到了一只帶著韶國情報,即將飛往狄戎的鷓鴣。
這儼然是混進了細作。
三軍中會馴鳥的人只有一個,一切證據(jù)都指向崇山。魏寒舟臉色一變,當即下令封鎖消息,秘密徹查。
她命探子日夜監(jiān)視崇山,終于在第三日黃昏后拿到了消息——探子來報,崇山趁夜支開一眾同僚,穿著一身夜行衣去了軍帳外。
那是六月初的子夜,魏寒舟孤身一人,尾隨崇山出城,一路跟他到上陽關外三里處的槐林,最終人贓并獲。
魏寒舟女兒身暴露,到底也算是有把柄在崇山手上,并不愿他真是個細作。然而事實就在眼前,月夜中她羽箭一搭,射下的三只崇山放飛的鷓鴣里,全是韶國機密的軍報。
從來兩軍對壘,都是稍有不慎便流血漂櫓。魏寒舟身在帥位,即便是身家性命握在對方手中,也不能對軍中細作坐視不理。當即便出手,預備捉拿崇山。
而那時崇山初初放飛鷓鴣,才松一口氣,便見羽箭從天而降,將他的鳥串成了一串,直愣愣地落到他面前,頓時驚愕至極。
舉目時,他看見魏寒舟眉目如刀,自頂上的一株高大槐樹上一躍而下,身形仿若鬼魅。半空中四目相接時,崇山看清了她的眼睛,清清冷冷,像是在漠北的寒江中洗過。
魏寒舟曾發(fā)過誓不取崇山性命,并未打算殺他,只準備將他打暈帶回,再行審問。因此,雙手捏在他頸間命穴上時,她稍稍放了些水。
崇山察覺,一時間滿心惱怒難堪,干脆破罐子破摔,當即冷笑道:“怎么,大帥如此重諾,知道我是個細作還不殺我?”
魏寒舟眉頭一皺,剛想開口說些什么,寒風中卻有冷光一閃而過。
她目光一滯,下意識地推開了崇山。
魏寒舟推開他只是電光火石的一瞬,崇山未及反應,只覺那人忽然松開了對他的桎梏,很是詫異。匆忙抬眼,卻看見魏寒舟在他面前驟然跪倒——她后心被釘入一枚長長的箭矢,入肉極深。
崇山驟然凝目,一時啞口,愣愣地看著魏寒舟,好半晌才道:“你……”
他這句話還沒問完,魏寒舟便忽然出了異變。她額間驟然生出一枝墨色長羽來,羽毛一路蜿蜒至眼角,仿若六洲志怪畫本中某種詭麗不祥的妖孽。
崇山預備去扶魏寒舟的那只手生生滯在了半道上,他倏然睜大了眼睛。
三
崇山是十七那年從的軍,那時六洲到處都有戰(zhàn)火。京城弦歌不輟,尋常鄉(xiāng)野百姓卻幾乎沒有活路,他走投無路,只好從了軍。
可那之前,他其實也曾是過過好日子的。他出身清貴,年幼時是個不折不扣的世家少爺。十三歲后雖家道中落,卻又在大胤最負盛名的昆山拜了師,做了掌門的關門弟子,被明珠一般捧著,算個半點不問凡塵事的修仙人。
那時世道雖亂,卻還未全盤傾覆,他又自以為天塌下來還有師父頂著,從來不肯好好練功,偶爾學一點東西,也多是花架子。只獨愛馴些鳥,有師兄弟嗤笑他道,昆山中一千只鳥,怕是八百只都被他喂過。
日子本該這樣無所事事,只可惜亂世的活路終究少。后來狄戎進攻大胤,大胤皇城將破時,掌門令昆山弟子悉數(shù)下山守城,崇山亦在此列。
大胤亡國后,昆山不復存在,崇山大難不死,卻是個沒什么本事的年輕人,除卻一點粗淺的拳腳功夫和會馴幾只鳥外,幾乎別無長處,只好在韶國從了軍,求一條活路。
那時諸國混戰(zhàn)已經快走到了盡頭,唯韶國與狄戎日漸壯大,他參軍后幾乎已經想好了這一生的歸宿,或許出將入相,眼看著韶國一統(tǒng)天下;又或許籍籍無名,當戰(zhàn)場上一抔沒人認得的黃土。
卻沒想過,這世道仍不肯放過他。
他在韶國從軍的第三年,升了百夫長。也是這一年,狄戎的一位將軍抓了他兩位流落在外的昆山師兄,以此作為要挾,讓他傳遞韶國軍中的情報。
那兩位師兄都曾是他日夜相對的親人,故國已亡,師門又敗落,他便是再狠心,也不能對此坐視不理。
自此,他終于斷了畢生念想,成了個細作,渾渾噩噩,是只終日只能活在暗處的耗子。
接近魏寒舟后,他想過許多他身份暴露的后果,卻獨獨沒想過會遇上當年的故人。
十三歲拜師后他愛極了昆山百鳥,曾讓數(shù)十師兄弟為他捉一只真正合他眼緣的鳥。
他記得捉回來的那只鳥難伺候極了,卻好看得讓人驚羨。通身絨羽仿若雨過天青,唯額前纏著一枝墨色長羽,花藤一般,帶一點清清冷冷的艷麗。
他愛它愛得如寶如珠,就連走路出門都恨不得將它揣在兜里帶著。只可惜后來昆山沒落,山中人去樓空,他幾經找尋,到底是沒找著。
后來,他每每想起這只鳥,都總覺得造化弄人,依稀中仿佛有神靈揮刀,將他與過往一刀斬斷,不留半點痕跡。
他原以為,他這一生都不會再遇見它了。
直到這一日,魏寒舟一把將他推開,用一種他平生未曾見過,卻莫名熟悉的目光看向他。她將后心的羽箭一把拔出來,轟然跪地,額前一路生出墨色長羽,而后兩臂蜷曲,露出了十指間一點雨過天青的顏色。
眸光清淡,依稀還是初見的模樣。
沾了血的箭矢落在地上,發(fā)出冷冷的一聲,崇山恍然回神,心里有種東西決堤似的將他淹沒。
他年少時不知世事,每一日都是得過且過,而后溫飽和生計兩座大山一樣壓下來,叫他不得喘息。
他看著地上躺著的魏寒舟,頭一次想:原來我已經茍且偷生這么久了。
四
按道理說,崇山是個細作,魏寒舟身為主帥,合該將他千刀萬剮,血祭軍旗。然而她卻以身涉險,救了他一命。
又按道理說,魏寒舟身為韶國元帥,不單是個女人,還是個活生生的妖孽,崇山該將她拉到三軍陣前,讓她當著十萬兵馬認罪伏誅。他卻為她處理了傷口,還一路將她背回了營帳。
這兩人各懷鬼胎,倒是保持了一點心照不宣的和諧。
那日,魏寒舟為崇山擋了箭后傷重難支,一度顯露出鳥雀之身的特征,崇山愣愣地望著她呆了許久,才措手不及地開始為她止血,復又將她背回營帳。一路上,他唯恐巡夜兵衛(wèi)發(fā)現(xiàn)她身上的異狀,很是提心吊膽。
幸而魏寒舟那額前的長羽半刻鐘后便消散了,并未叫人看出端倪。
夜里軍醫(yī)為魏寒舟上藥包扎后,她命人喚來了崇山——他一身夜行衣還沒來得及換下,眉宇間多是頹然疲憊,極無奈地抬頭望了她一眼,道:“屬下無話可說,請將軍殺了我吧?!?/p>
魏寒舟眉睫顫動,靜靜看著他,片刻后忽然輕輕喚了一聲:“阿山?!?/p>
這一聲落在耳中,崇山肩頭劇烈起伏了一下,而后他聽見那人仿佛嘆息一般道:“我找了你很多年。”
他猝然抬目,剛好看向魏寒舟的雙目。這一回那眼睛里頭墨色的光一如多年前的昆山暗夜,平靜而又安寧。她緩緩說道:“我是你養(yǎng)大的青墨,不是魏寒舟?!?/p>
不是那韶國的元帥,故而不會為任何事殺他。
背生青羽,額纏墨色,十四歲的崇山心間一動,便不大費力地為她起了名字——青墨。
她那時已經開了些靈智,對將她關入鳥籠之人很是厭煩,又不大滿意這名字,很是排斥了崇山一段時日。
然而,崇山卻是真心喜歡她,仿佛士子愛重手中筆墨,后妃珍惜臉上容色,日日如寶如珠似的供著她,到底還是讓她軟了態(tài)度。
她記得她在崇山十六歲那年忽然學會了開口說話,她喚他阿山,很是讓他歡喜了一番。他將小小的她托在掌心,慢慢伸手撫了撫她的眼睛,溫柔至極。
畢生纏綿,幾乎都在那一刻里。
大胤亡國那一日,昆山失了仙門庇佑,一時間燒殺搶掠者甚眾。她那時還未化形,被闖入之人當了個珍惜玩意兒,擄走賣給貴門子弟,自此與崇山失了聯(lián)系。
昆山敗落后的第二年,青墨借機出逃,于返回昆山途中意外化形,成了個一窮二白的姑娘。
可惜那時昆山早已人去樓空,她拖著鳥身東飛西蕩,沿途探訪崇山行蹤,直到第七年夏至時,在魏寒舟麾下找到了他。
她大喜過望,當即去找崇山,卻在途中得知了另一個消息。
那時還是大將軍的魏寒舟察覺到軍中有細作,一路追查到崇山身上。他面上不動聲色,卻在暗地里派了人監(jiān)視他,儼然一副稍有異動便要他性命的架勢。
青墨滿心惶然,她找了他八年。日之所念,夜之所思,她并不想他死。
于是,她在魏寒舟的茶水中投了毒——軍中防備雖森嚴,卻怎樣都不至于懷疑到一只鳥身上。她悄悄從狄戎軍中銜來他們專以暗殺的毒丸,趁無人時下在魏寒舟的茶水中,而后又將他的尸體埋在了北境荒無人煙的雪原中。
這之后,她為保崇山,化作了魏寒舟的模樣。只可惜到底是裝的,雖靠著當初魏將軍留下的十余卷兵書謀略拿下了鳳城十三郡,卻也還是破綻重重。
魏寒舟領兵十年,私下里本不該是個她這樣貪吃貪玩的蠢貨。而她變幻出的男兒身也本不該被崇山覺出異樣,只是她深知若想將崇山留在身邊,取信于他,便只能將把柄交到他手上,好讓他有所倚仗。
她自認自己算不得什么好鳥,可因年少情意,待崇山,卻已經是傾盡所有。
握過長刀、沾過血,到頭來,都不過是求保他一命而已。
五
青墨將一切和盤托出,而后平靜地看向崇山,道:“我怎么會殺你?”
崇山胸口久久不能平息,過去的時光離他已經太久遠,他從未想過,在那些他一個人煢煢孑立的歲月里,還有一個人,跋山涉水地要來見他。
他幾乎想脫口問她:“你為什么呢?”
下一刻,他便看見了青墨看他的目光。那雙眼睛烏若墨玉,里頭微微露出一點帳中的燭火光影,映得他整個人熠熠生輝。
千言萬語都無從說起,只這一眼,便能讓人吉光片羽地窺見里頭的浩瀚情意。
崇山良久無言,片刻后,青墨忽然對他笑了笑,道:“當細作到底是太危險了,阿山,我?guī)湍憔瘸隼ド缴系膬晌粠熜?,你先安心留在韶國,好不好??/p>
崇山久久凝視她,而后點了點頭。
這一夜將話說開后,青墨與崇山的關系陡然親近許多。
崇山漸次憶起昆山上許多被他遺忘的舊事,譬如青墨極貪吃,且從不忌口,自己雖是只鳥,卻愛食鷓鴣蛋,很是叫人目瞪口呆。
又譬如她雖貪玩,卻生性憊懶,一日里大多數(shù)時間都在休憩,若非偶爾還會鳴幾聲,簡直像只死物。
倒是難為她如今領兵從軍,風餐露宿,不得安眠。
崇山每每憶起這些,五臟六腑都不由得軟上幾分。出行在外時,他也常常會在青墨身邊為她吹一兩段安枕的昆山小調。
大抵時日綿長似水,有珍重之人相陪,也就都是暖的。
這一年隆冬后,青墨開始著手籌謀營救之事。她先是讓崇山向狄戎傳回假消息,令韶國軍師借此設伏于雁庚城,打得對方措手不及,而后又化回鳥身,偷偷去了狄戎軍營探訪崇山兩位師兄的羈押之所,千難萬險地將這兩人救了出來。
多年后,青墨仍記得那日崇山臉上的笑意,全然出于真心,幾乎還帶著十七歲時的一點意氣風發(fā),叫人完全移不開目光。仿佛經年磨礪盡數(shù)不曾發(fā)生,他們只是在昆山的漪漪綠竹間不小心睡了一覺,醒來仍是年少。
她心跳猝然錯漏了一拍。
救出崇山的兩位師兄后,崇山很是松了一口氣,連帶著看漠北天光都明媚了幾分。
這之后,青墨開始著手籌謀“魏寒舟”的假死脫身之事——崇山得償所愿,終于不必再留于軍中,而她生來是只鳥,到底學不會如何當一個將軍。
青墨慢慢開始同崇山說這些年她看過的風光,譬如江南綠三季的楊柳,又譬如嶺南開數(shù)月的繁花。絮絮叨叨,說今后想與崇山在那里開一家酒肆——以期崇山今后能同她一起離開。
崇山靜靜地看著她,神色溫柔,慢慢答了一聲好。
六
帝都春暖花開之時,漠北鳳城仍是一片冰封千里。
青墨與崇山計劃在三月離開,那光景恰逢江南早春,草長鶯飛,很是動人。
臨行前青墨盡力安排好了軍中事務和將來接替她的將軍,費了不少心力。
而崇山也開始與她越發(fā)親近,幾乎會同她談及全部余生,甚至連她釀的難以下咽的苦酒都能含笑飲下,不見分毫勉強。
鳳城雪停后,青墨收整完畢,心也越發(fā)安寧——她和崇山就將去往江南,余生都在春和景明中度過。
然而,卻還是出了變故。臨行三天前,她在帥帳中擦拭她的角弓時,胸口陡然一痛,當即嘔了一口血出來。
血色發(fā)烏,是中毒之兆。
與她吐血同時發(fā)生的事情,還有崇山的突然昏厥。軍醫(yī)診過脈后神色凝重,同她說,崇山昏厥與她吐血,其實都是中了同一種毒。
那毒烈而古怪,毒發(fā)后中毒者血液會奔涌不息,直至枯竭。數(shù)位軍醫(yī)會診后仍舊無計可施,而榻上的崇山容色慘白如紙,仿佛垂死。青墨勃然大怒,咬著牙將喉頭的血咽回去,開始查訪那毒的來源。
真相是整一夜后才查出來的,那會兒崇山才從昏睡中醒來,底下的親衛(wèi)便匆匆來稟找出了毒源,儼然是她不久前才同崇山喝過的,她釀的那一壺苦酒。
電光火石之間青墨心間驟然一停,腦中怦然掠過無數(shù)畫面,最后終于想起來,她釀那壺酒時,親衛(wèi)同她說,釀酒的水是他們親自從北境荒原掘取的冷泉,甘美異?!瞧脑?,正是她埋葬了魏寒舟的地方。
魏寒舟為中毒身亡,以致血液長久奔涌,久不結冰,混入那了一片的冷泉中。
魏寒舟為她所毒殺,如今天理昭昭落到頭上,她無話可說。
青墨苦笑了一下,緩緩將目光垂下去,落到一側的崇山身上。半晌后,她忽然對那親衛(wèi)道:“你去……去給我把這北境所有的大夫都請過來,給他們七日,我要一份解藥?!?/p>
那親衛(wèi)答了一聲是,掀簾出去。崇山在一片靜謐里慢慢伸手碰了一下她的眼睛,輕聲道:“會沒事的,你別怕?!?/p>
青墨眼眶發(fā)酸,她其實并不害怕,她只是忽然覺得難過。
她或許是罪有應得,可崇山不是,他沒有殺過誰,就連當了細作也不曾真害過誰。唯獨一生顛沛多舛,他不該死,也不能死。
七
崇山原是狄戎的細作,如今雖已叛出,對狄戎的毒藥卻也還有大略的了解,因此稍能起身后便翻出了他先前在狄戎處得到的各色藥丸,一頭扎進了藥典中。青墨則想盡辦法遍訪名醫(yī),以期找到解藥。
時日漸移,解藥仍舊毫無頭緒。青墨尚還能仗著自己是個妖孽熬上一熬,崇山的身體卻每況愈下,叫人見之心驚。
三月初,崇山接連吐血,終于油盡燈枯。
他吐血時青墨就守在他身邊,一邊用手拍他的脊背,一邊極輕極緩地同他說:“你就要死了?!?/p>
崇山了然,說:“我知道?!?/p>
青墨眸色深深,那里頭頭一次出現(xiàn)了崇山從未見過的難過,她說:“到現(xiàn)在了,為什么你還不肯服解藥呢?”
崇山面上毫無意外之色,也并不回答,只是反問:“你很想要解藥,是嗎?”
“可你知不知道,”他頓了一下,道,“這毒是沒有解藥的?!?/p>
青墨指尖一滯,盯著他一字一頓地道:“你胡說?!?/p>
毒是青墨下的。
整件事情要從昆山敗亡開始說,那一年青墨還不曾化形,是只什么都不懂的蠢鳥,實在舍不得養(yǎng)了她許多年的崇山死在狄戎與大雍的戰(zhàn)場上,便一直跟在他身邊。
然而,她那時卻怎么也沒有想過,崇山會是狄戎的細作。
他將破昆山陣法的法子給了狄戎人,以致昆山陣破,滿門弟子們皆死于那一場戰(zhàn)事中,唯他一人幸存。
當時流血漂櫓,青墨難以置信,一時如蒙滅頂之災,恍惚中為人所捕,輾轉賣給了一位貴門公子——那公子姓魏,正是后來的北境大將軍魏寒舟。
那一年,魏寒舟正意氣風發(fā),初封校尉,回京述職。他并不愛鳥,起初買青墨回來也只是將她當個吉兆,只每日給水給食,不至于將她餓死。
變故發(fā)生于兩個月后,魏寒舟生母猝然辭世,才二十歲魏小將軍痛失至親,在靈堂里跪了三天三夜。青墨恰逢那時化形,而化形前,魏寒舟難過得將她忘了個一干二凈,險些將她餓死。
三天后魏寒舟回房,一抬眼便看見他房中的鳥架子下頭臥著個姑娘,耷拉著腦袋直勾勾地盯著他瞧,嚷嚷道:“你快把我餓死啦!”
那一日后,魏寒舟花了許多時間來適應她的身份,又漸次同她熟稔起來。
魏寒舟與崇山不同,他不體貼,更不細致,從軍多年,幾乎是個抱著刀劍入睡的人。然而,青墨還是感覺到了他分毫畢現(xiàn)的溫柔。
相識日久,他會替她梳皇城小姑娘風行的發(fā)髻,會給她帶城南的點心,甚至會將她帶去北疆折一枝初放的紅梅。許多個無風無雨的夜里,他總是會叫她研了墨來教她寫字,她偶爾也會小聲抱怨“你很麻煩”,然而心里卻總溫和而又安寧。
崇山在她心里那點影子漸漸看不出本來的顏色,等她回過神來的時候,魏寒舟已經扎根在她心里了。
她原以為,她可以同魏寒舟就這樣相守下去。他娶不娶妻都沒有關系,只要不趕她走。
可疆場無情,魏寒舟還是出了事,狄戎的細作在他的茶水中下了毒,毒發(fā)時他疼得額間青筋畢現(xiàn),卻忽然同青墨說:“我死了你可怎么辦呢?”
那一瞬間有如山河色變,青墨聽見自己心里天崩地裂,轟然一聲巨響。
她想救他,她平生第一次落下淚來,從未有一刻這樣肯定地想,她要救他。
她耗盡心力留住魏寒舟最后一口氣,又花了許多時間打出一副冰棺,將他埋在了北境的荒原里,不讓他死去。
這之后,她設法變成了魏寒舟的模樣,一邊隱瞞住他中毒之實,一邊又打探出了狄戎的細作名單。
再次遇見崇山時,當年故人已是狄戎數(shù)一數(shù)二的顯貴,卻還是因想要毒殺魏寒舟混入了韶國軍營。她咬牙切齒地想,我倒要看看你究竟惜不惜命。
崇山少時修仙,雖不算百毒不侵,尋常毒藥卻也起不了作用。青墨只好先設法降下他的戒心,而后再將毒加在他每日的一飲一食中,甚至不惜與他一同中毒。
而不管是年少舊事,還是多年傾心,細說起來,都只是一段無從提起的虛情假意罷了。
八
“我不會拿自己的性命同你開玩笑。”崇山坦然看向青墨,“這毒是上古留存下來的,不溶于冰雪,也沒有解藥。”
不溶于冰雪,是以崇山甫一中毒便知道,他絕不是因那壺酒中的毒,必然是有人日積月累地將毒血施加給他——能做到的只有青墨。
而沒有解藥,也即意味著,青墨永遠也救不了她想救的那個人。
崇山想,他死也算不了什么。年少時狄戎人拿刀對著他的脖子,問他是要保他的師兄弟們還是要活命時,他也曾不顧一切地想要茍且活下來,可真到了這一刻,他忽然覺得,有他最心愛的鳥兒同他共赴黃泉,還捎帶一國大將,這有什么好怕的呢?
青墨胸口劇烈起伏,幾乎就要破口大罵,半晌后卻將所有的話都嚼碎了咽回肚子里,將一旁崇山看過的藥典悉數(shù)拿上,徑直掀簾而出。
見狀,崇山額間青筋微微一突。
會有辦法的,青墨迫使自己冷靜下來。她想,崇山既然知道這毒無解,便根本沒有必要看這堆藥典,還額外做許多批注,這不合理。
她捺著性子一點一點翻看,終于在三個時辰后窺見了端倪,那堆凌亂的批注中夾著一句被潦草涂去的方子,細細分辨后依稀能看出來。上頭寫著:上古玄鳳,剖其心為引,可解百毒。
這無異于無藥可救,上古玄鳳是狄戎瑞獸,最后一只,早就消亡于九百年前。
青墨本該就此死心,然而她卻捏著那薄薄的一紙殘損書頁,忽然笑了笑,想:我會救你。
青墨自己也不知道她是從何時起知道自己是只來歷不凡的鳥兒的。
或許是她無意間進入狄戎軍營,為人所見后叩首高呼祥瑞的時候;或許是魏寒舟教她讀書,說她額前墨羽生得同敵國瑞獸一般模樣的時候;又或許更早,早在昆山上,掌門撫著它的羽毛同崇山說,這鳥尊貴,你要好好養(yǎng)。
玄鳳也好,青雀也罷,她都不如何在意,頂多是皮毛生得比其他同類好看些。青墨從未想過,還可以有這樣一天,她能舍了自己,將心尖尖上的那個人救回來。
有什么不好的呢?她是魏寒舟畢生中唯一的一味解藥,她可以自此成為他的骨中骨、肉中肉。
唯一可惜的,只有她說要陪著她的將軍百年終老,再不能做到了。
九
魏寒舟在三月中醒來,而后整頓軍務,一舉發(fā)兵,攻入了狄戎皇城。
狄戎國滅那一天,魏寒舟只身一人立在狄戎金碧輝煌的宮城中,幾不可察地垂下了眼睛。
身后陰影中有人驅使一只青鳥停在他肩上,忽然問:“您后悔嗎?”
“那你呢?”魏寒舟神色不辨,看向他身后驅鳥而來的崇山,“你后悔嗎?”
崇山莞爾:“我只是您的傀儡,不懂得什么是后悔?!?/p>
魏寒舟沉默半晌,忽然低聲道:“我如今得償所愿,有什么可后悔的呢?”
有什么可后悔的呢?魏寒舟想,他這一生的宿命便是開疆拓土,如今狄戎的最后一只瑞獸終于身死,他終于攻下了他三代先人都無法奪得的那座皇城,功名赫赫,又怎么會后悔呢?
魏寒舟九歲上讀他先祖征戰(zhàn)之史,發(fā)現(xiàn)這些功名赫赫的先輩皆用兵如神,卻只在狄戎皇城處例外——仿佛神靈庇佑,他們無一例外地止步于狄戎國都腳下,無計可施。
年少的魏寒舟隱隱覺出不對,他翻遍狄戎古籍,終于找出了一點端倪。
狄戎皇城玄姜,乃上古玄鳳棲身之所,天降結界,這世間但凡還有一只鳳鳥,其城便無法為人力所破。而玄鳳天生便是神鳥,不可能為人所傷……除非自損。
那一年,魏寒舟十二,怎樣都不肯承認這是他畢生都跨不過去的檻。
是以他耗盡心力,讓欽天監(jiān)為他推算出世間最后一只鳳鳥的降生之地,用精血畫符置于木傀儡腦后,讓那傀儡與活人無異,再將其投放到玄鳳降生的昆山。
此后步步謀算,他用一個身份背叛她,又用另一個身份待她好到無微不至。他教給她世間百味,教給她人世歡愉,直至她愛上他,心甘情愿為他去死。
他花費十數(shù)年光陰,賭贏了一整座皇城,賠上了一個姑娘的心,合該是劃算無比的。
再過三天,作為他傀儡的崇山就將徹底消散,而他會功載千秋,成為韶國統(tǒng)御四極不可抹去的一筆。
魏寒舟站在高樓上,想要笑一笑,卻忽然聽見了心里一陣呼嘯而過的風聲。
只是再也沒有那樣一個發(fā)間別著一枝墨羽的姑娘了,在每一個挑燈的夜里陪在他身旁,抱著他為她折來的梅花花枝,喊他:“將軍?!?/p>
如同呼喚神靈——她心里的神靈。